截玉夸私鬭,烹泉测嫩汤。
稍堪肤寸舌,一洗苋藜肠。
千枕消魔障,春芽敌剑铓。
年年较新品,身老玉瓯尝。
截取玉片夸私斗,
烹煮泉水测嫩汤。
微微一尝令人称赞,
洗净舌头苋藜肠。
千枕之间消除魔障,
春芽与剑铓相当。
每年都品尝新茶,
身体渐老,玉瓯尝香。
《斗茶》是宋代袁说友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斗茶的情景,并融入了作者对茶的品味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词的主要表达了斗茶的情景和对茶的品味,同时也蕴含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的感慨。下面是对诗词的:
首先,诗词以斗茶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截玉夸私鬭\"和\"烹泉测嫩汤\"的描写,展现了茶的独特之处。斗茶是一种制作和品尝茶叶的仪式,\"截玉夸私\"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从茶叶中截取出如玉一般的片段来进行评判和比较,而\"烹泉测嫩汤\"则表达了以泉水煮沸茶叶来测试其鲜嫩度的过程。
其次,诗词中的\"稍堪肤寸舌\"和\"一洗苋藜肠\"描绘了品尝新茶后的美妙感受。\"稍堪肤寸舌\"表示尝试茶汤后微妙的味觉体验,\"一洗苋藜肠\"则意味着茶汤的清香能够洗涤内心的烦忧和杂念。
同时,诗词中出现的\"千枕消魔障\"和\"春芽敌剑铓\"表达了茶的独特功效。\"千枕消魔障\"指的是每晚品尝新茶可以消除疲劳和压力,\"春芽敌剑铓\"则暗示茶的清香和鲜嫩可以与剑铓的锋芒相抗衡。
最后,诗词以\"年年较新品,身老玉瓯尝\"作为结尾,抒发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的感慨。\"年年较新品\"表示每年都品尝新茶,追求新的体验和享受,而\"身老玉瓯尝\"则暗示着作者年事已高,但仍然沉醉于品味茶的乐趣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斗茶的场景和表达对茶的品味,融入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十四,明代,沈鍊,
轩黄方好道,我本列仙才。每过蓬莱岛,曾上凌云台。
非无远游意,自多尘世哀。眷风回玉管,夜月隐金罍。
将军营细柳,宰相调盐梅。丹砂即经济,宝鼎谁能开。
和刘著作伟明贡院即事韵,宋代,慕容彦逢,
簪绂千龄会,朝廷百度明。规摹追古治,符瑞协炎精。
九叙民歌遂,三阶夜彩平。秉文称济济,乐育咏菁菁。
经术渐摩久,人材长养成。礼闱参众听,文鉴肃群情。
预贡观能吏,来游尽硕生。胸襟穷底蕴,头角竞峥嵘。
蔌蔌珠玑堕,喧喧虎豹争。气冲牛斗动,词感鬼神惊。
收视疑无我,湛思讵有声。袍纷晨雾委,帻岸宿云横。
纳试庭除晚,遄归步武轻。身虽同脱鞅,心亦类摇旌。
三级看鳞化,千金想睇迎。膏粱搜卫霍,行伍擢韩英。
巧思怜金注,尘言沮海行。正迷花锦乱,忽睹玉壶清。
奥义窥儒寝,纯音发帝茎。铅刀惭利割,瓦釜失虚鸣。
已奏青钱选,初闻白雪赓。句从天外得,思与海同倾。
相对一杯酒,当前二尺檠。诗坛瞻宿将,笔阵却骁兵。
函剑腾秋紫,霜钟激夜铿。请降衔许璧,引过负廉荆。
水落崖方露,犀燃怪自呈。川吟愁燕雀,林啸慄鼯鼪。
莫逆谐心赏,相从与愿并。尘风传胜语,鼎浪阅名烹。
待报迟星使,摅怀赖墨卿。何当启鱼钥,寒食尚留饧。
杂诗二十二首 其一,宋代,刘敞,
五都货财地,车马趋市阛。平明侧肩入,薄暮掉臂旋。
意气何所期,盛衰俛仰间。乃知艺利合,厚薄未可原。
张陈父子游,一旦复相残。万古称凶终,此独何足言。
二十一日同昌甫镇头和森桂时斋之句,宋代,韩淲,
斋楼之名散庵立,时哉时哉贵翔集。训行处仁要领会,德成胜非由所习。
眼高四海远者远,知效一官急者急。工夫当思寸阴竞,渊源不可短绠汲。
和徐之才雪,宋代,冯山,
农事方春作,田苗待雪催。忽从天外降,尤胜腊前来。
枯槁全妆饰,勾萌暗养培。格清徒自照,体弱不胜挼。
有势离还合,无情去却回。乾坤迷境界,造化始元胎。
气凛侵帷幌,身轻寄草莱。匿瑕漫粪壤,衔巧缀条枚。
空际如难集,毫端已共偎。浓寒流远蜀,嘉兆叶清台。
既浑山兼泽,宁分石与瑰。饥鸢蹲木杪,冻虎卧岩隈。
积恐江城满,重疑栈阁摧。谁居梁苑右,或溯剡溪洄。
凝冱阴虽胜,沾濡旱可摧。雕镌穷物象,皎洁离风埃。
雨脚纷犹杂,云头重不抬。豪门张燕席,贫灶拥寒灰。
且喜蒙膏泽,仍知免沴灾。斯民争庆贺,高会与欢咍。
把酒看宜醉,洪炉守至煨。传闻诗句好,罢听乐声嗺。
洒落吟情健,玲珑霁色开。营丘无复见,谁为写皑皑。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