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期岩下丹砂井,清波静涵牂牁影。牂牁万派自奔腾,群趋尽绕梅花岭。
百粤之山此岭雄,乔松千本常菁葱。服灵琥珀出千载,夜光紫气参洪濛。
琅玕不羡朱明竹,玉骨那数浮丘公。当湖互见清波起,敷渥此岭沾穹窿。
穗岐乐诵张君淑,神雀高飞黄次翁。洁白之姿过冰雪,譬如梅花开腊月。
又如帝网悬天门,重重摄入皆欢悦。冬日煦人成物我,春风拂地滋薇蕨。
布政十年心自閒,绀宫几处垂高樾。我捧玉函金字经,每寻妙理恣玄说。
欢喜园中下璎珞,华严位里施钳钺。使君一为应现身,两边运护如车轮。
霜刀鼎起荆山玉,巨照晃耀灵川神。温然弘裕成虚引,美哉道重高缙绅。
挹君已饱灵和气,自然枯槁皆青春。木樨香散岭头来,碧波深处无纤尘。
一句可能踰十劫,祝君此句高嶙峋。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次韵查俭堂主事移居,清代,伊福讷,
墙角几叠倪迂山,高檐冷滴松梢烟。市南屋宇苦喧隘,此间气象何萧然。
左桐右竹蹊径别,顿令杖履疑林泉。平台三面敞虚碧,隔城翠霁浮晴川。
飘风偶送市声远,飞尘不到苔阶前。主人习静悦幽赏,聿来正值初寒天。
瘦藤倚石霜色老,文纱卷日晨光妍。位置家具各得所,依稀风趣思南田。
初白移居富吟咏,佳话传自康熙年。琳琅继和复今日,玉峰交映增便娟。
三径已迟求仲至,一榻应待徐生眠。层轩看月树入画,石栏点笔人如仙。
何必山亭与涧户,自无俗状能攀缘。第五桥边夕阳路,临风载诵《停云篇》。
先君写真得永叔为之赞而君谟书其侧崔公孺国博以诗称美次韵答之,宋代,韩琦,
迁笔褒扬逸少书,孤风拂拂起襟裾。孝心知睹英灵在,世系元承福庆馀。
永向净居同相好,任从深谷改丘墟。君诗意主称人善,义节轩然到古初。
送莆守赵孟坚汝固司舶温陵,宋代,王迈,
君不见有唐元结守舂陵,湘湖一道盗纵横。独元所治一无犯,镇抚孤垒如金城。
又不见祁公曾作乾州牧,移镇凤翔何迅速。两州之民境上争,先把州麾后钧轴。
使君来莆全似元,精明旗帜张辕门。威风惠雨相劘拂,鼠辈不敢闯吾藩。
使君去莆仍似杜,截镫遮留喧道路。吾莆赤子方有依,泉何为者争吾父。
我将软语劳莆人,此地幸与泉为邻。刁斗相闻邹近鲁,瘠肥不比越视秦。
使君风采压人望,莆亦倚泉为保障。渠魁缚致藁街前,四野腥膻行涤荡。
长淮以北多风埃,社稷正倚经纶才。出平西贼入衮绣,一韩一范何人哉。
书生自顾老无力,不能从公取俘馘。愿将诗颂纪中兴,浓墨大字书浯石。
谢东城练尉,宋代,郭祥正,
我闻武夷山,乃是神仙府。灵丹插峭壁,异骨留深坞。
有时风高月色静,天乐琤淙散天宇。飘飘秀气钟为人,往往声名迈前古。
练君头角杰然奇,少年折桂登云梯。陆机才华恨羞涩,相如词调惭支离。
青衫一命东城尉,能使斯民歌恺悌。鸾凤肯与鸡鹜争,万里云霄终自致。
东城烟水秋茫茫,览古高吟应断肠。白蛇血溅赤龙剑,八千子弟同时亡。
而今战处无青草,庙门斜掩狐狸老。群巫请雨摇镮刀,滴沥椒浆荐蘋藻。
力拔山兮安在哉,丹青壁画空尘埃。因君吟想不能已,孤雁一声山月颓。
立冬前后大雷电震者数日,宋代,方一夔,
云如车駮低压城,红光闪电枉矢行。老龙偷出牛蹄泓,霹雳数声惊顽冥。
雨下如注翻四溟,黑风吹落鱼鲔腥。蚯蚓奋角蛇怒鳞,穴居林处无潜形。
小目飞笺奏天庭,速收阿香加诛刑。夜阑景霁百怪停,炯炯北极环众星。
先友诗八首 其四 文定吴公宽,明代,文徵明,
有伟延陵公,居然古明德。道义周一身,文章可华国。
悠悠明堂思,允矣清庙瑟。惜哉晚登庸,位用殊未极。
还能敦薄夫,坐亦消谗慝。德渊物为迁,曾谁睹声色。
圣贤不复生,斯人重吾忆。
用韵夏原威述怀七言六首 其二,明代,郑真,
山气巃嵷旦夕佳,万年形胜览河淮。云开画幛尊罍列,日近晴窗砚席排。
吴郡张翰频发兴,荆州王粲独伤怀。太平久已边声息,笑指台缠近泰阶。
与区白斋梁毅所江虚谷何古林游东山寺次联句韵,明代,吴允禄,
西郭潮生晓放舟,江风萧飒满帘秋。岸傍短竹青如染,云外奇峰翠欲流。
赏兴正逢新月上,吟踪应为野花留。乾坤已付游人乐,莫把閒盟负白鸥。
自大敷溪至清浪滩长四十里上有马伏波祠 其一,清代,王昶,
天公欲游戏,骇此远行客。截彼浮云根,掷为揵水石。
高者矗寻余,倭鬌亦数尺。大或径连亩,小乃展片席。
摺叠类衣裾,剡锐等圭璧。行次别堂斧,合离成蜀峄。
紞紞三门开,浩浩九逵辟。横磨十万剑,一一与水敌。
水跌忽成洼,急起复相射。幻师作幻技,信手妙抟埴。
持以恐诗魂,且洗见闻窄。毛发森欲寒,扣舷三叹息。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