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遥隔水中央,星列秋河自作行。裁柳可怜逢落叶,养蚕多为爱丝长。
山光吐月当楼满,溪色摇花入座凉。行过故宫芳草绿,女郎羞说外家妆。
明末清初广东香山人,字皇图。明诸生。入清不仕。诗多故国之思。有《樾巢稿》。
大酺 寄友,清代,陈世祥,
简点征衫,秋风里,老了几多行客。江头鸿雁起,听一声哀怨,蓼花都白。
香冷衾丝,梦萦衫带,粘得柔肠窄窄。愁魂无可寄,觅醉乡深处,暂寻家宅。
奈消恨无方,删情不尽,最难安拍。
前时明月色。单一味、惨淡和萧瑟。偏又向、枕函偷觑,屋角轻移,等闲间、伤人心魄。
别绪嗟匆迫,欢娱事、杳然如隔。料伊处、情难劈。更阑月转,陡地风惊帘额。
夜情怎生捉搦。
送许悟庵鍊师还云翠山兼寄山灵二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旧时曾作小游仙,寄迹灵峰偶偓佺。卖药忽从都市见,还丹岂向世人传。
瑶坛月出浑如水,玉洞花开别有天。归去正逢春色老,采芝可傍紫云眠。
【双调】湘妃怨 武夷山中落,元代,张可久,
武夷山中
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云满药田。流金古像开香殿,步虚声未远,鹤飞来认得神仙。傍草漫山径,幽花隐洞天,玉女溪边。
山中隐居
丹翁投老得长生,白鹤依人认小名。青山换主随他姓,叹乾坤一草亭,半年不出岩扃。写十卷《续仙传》,和一篇《陋室铭》,补注《茶经》。
怀古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黄山道中
何人礼斗上松梢?有客题名刻树腰。指前峰半日行来到,这山不是小,洞天宽容我诗豪。白云观欹仙枕,朱砂泉流药瓢,紫兰宫玉女吹箫。
【正宫】端正好 集杂剧名咏情,元代,孙季昌,
鸳鸯被半床闲,胡蝶梦孤帏静,常则是哭香囊两泪盈盈。若是这姻缘簿上合
该定,有一日双驾车把香肩并。
【滚绣球】常记的曲江池丽日晴,正对着春风细柳营,初相逢在丽春园遣兴,
便和他谒浆的崔护留情。曾和他在万花堂讲志诚,锦香亭设誓盟,谁承望下场头
半星儿不应,央及杀调风月燕燕莺莺。则被这西厢待月张君瑞,送了这花月东墙
董秀英,盼杀君卿。
【倘秀才】玩江楼山围着画屏,见一只采莲舟斜弯在蓼汀,待和他竹叶传情
诉咱闷萦。并头莲分做两下,鸳鸯会不完成,知他是怎生?
【滚绣球】付能的潇湘夜雨睛,早闪出乌林皓月明,正孤雁汉宫秋静,知他
是甚情怀月夜闻筝?那时节理残妆对玉镜台,推烧香到拜月亭,则被这亻刍梅香
紧将咱随定,不能够写相思红叶题情。指望似多情双渐怜苏小,到做了薄幸王魁
负桂英,撇得我冷冷清清。
【倘秀才】金凤钗斜簪在鬓影,抱妆盒寒侵倦整,想踏雪寻梅路怎行?弄黄
昏梅梢月,香正满酷寒亭,伤情对景。
【叨叨令】当日被破连环说啜赚得再成交颈,谁承望错立身的子弟无音信。
闪得我似离魂倩女相思病,将一个魔合罗脸儿消磨尽。径不着也么哥,如今这谎
郎君一个个传槽病。
【脱布衫】我便似蓝桥驿实志真诚,他便似竹林寺有影无形。受寂寞似越娘
背灯,恨别离如乐昌分镜。
【小梁州】他便似柳毅传书住洞庭,千里独行,吹箫伴侣冷清清。我待学孟
姜女般真诚性,我则怕啼哭倒了长城。
【幺】京娘怨杀成孤另,怨你个画眉的张敞杂情,揣着窃玉心、偷香性。我
则学举案齐眉,贤孝牌上立个清名。
【尾】金钗剪烛人初静,彩扇题诗句未成。后庭花歌残玉树声,琵琶怨凄凉
不忍听。比题桥的相如忒寡情,戏妻秋胡不老成。想则想关山远路程,恨则恨衣
锦还乡不见影。则不如一纸刘公书谨缄定,寄与你个三负心的敲才自思省。
将进酒,明代,王称,
故人手持金屈卮,进酒与君君莫辞。仲孺不援同产服,孟公肯顾尚书期。
当歌激风和结楚,吴姬白苧莫停舞。黄河东走不复回,白日经天岂能驻。
田文昔日盛经过,朝酣暮乐艳绮罗。高台已倾曲池废,祇今谁听雍门歌。
我有一曲侧君耳,世事悠悠每如此。子云浪作投阁人,贾生空吊湘江水。
春风南园花满枝,莫待秋风摇落时。东山笑起徒为尔,乘时莫负高阳池。
黄子功云入吴晒书因以诒之,宋代,韩淲,
吾人聚集地,常刺俗子眼。过岂彼之是,亦乃此之简。
君行往西湖,晒书理碑版。必入鹓鹭群,百事当一莞。
所抱才志高,天衢复何赧。勿谓舍瑟希,异乎三子撰。
清风炫崇桃,遽尔疏酒盏。其与物为春,至道嫌择拣。
体斋诗为梁溪冯季求作,宋代,敖陶孙,
口腹不自主,来吟体斋诗。三肃斋中人,问体安措辞。
体卑语近拘,体高语近欺。耳目口鼻形,人各师其师。
要之天地间,当以一理推。冯侯好兄弟,一一清庙姿。
是家好谈道,脱略毛与皮。一堂春愔愔,诗礼相娱嬉。
但愧远客尘,涴子连理枝。虽然参自诀,要知不磷缁。
我车得国工,分路有险夷。君知鲁叟圣,妙在物不遗。
当其作春秋,一字如权锤。越境惜赵盾,断谓此语非。
俗儒无已心,望道如隔纰。闭门画圆方,用世多参差。
千载堪一咍,汝足未及巇。冯郎顾我笑,坐久炉烟迟。
黄花粲墙东,青山转墙西。吾言亦已费,须君浮一卮。
二十八舍歌示钱定国显道,宋代,程俱,
山川不舍骍与角,亢鼻孤豚殊不恶。委身投笔事氐羌,何异天球荐房闼。
人心如面各不同,蛇头蝎尾吾安容。脂韦肯效箕帚态,拔剑撞斗真才雄。
少年食牛有馀气,大笑文章几女工。立谈宁与子虚比,危冠欲入明光宫。
功成筑室依故丘,作书重壁垂千秋。宸奎一扎呼不起,闭门老死如黔娄。
尔来养生如养胃,未羡昴精刀笔吏。疲神毕虑子所诃,凤觜鸾胶谁汝试。
昔贤忘心身亦空,身如丘井心如风。君言作解皆魔鬼,蒲柳松筠同尽耳。
三星在霤能几许,张拳且击关南鼓。游龙作御云生翼,轸地盖天从莫逆。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