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久傍贺兰山,卜得幽居水竹间。冰镜光涵丹凤尾,翠云阴护白沙湾。
雨涛夜鼓溪头涨,风箨晴抽谷口斑。有待叩门参玉版,小舟乘月弄潺湲。
倪谦(1415年~1479年),字克让,号静存,南直隶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原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天资聪颖,记忆力特强,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公集》等传世。
游通天岩,明代,李之世,
团团俯众岫,岩峦夐茜峭。凿磴曲盘空,沿溪共缭绕。
阴壁炫霞光,残林间疏照。始入洞如迷,屡穷胜未了。
居然一壑尊,俯揽众岫小。潦倒石疑崩,撑云复夭矫。
一岭千重岩,千岩千佛绕。随相露庄严,因势藏窈窕。
初作洞閜观,转疑入冥窅。箭括微通天,攀扪出象表。
如来丈六躯,蹲立云峰渺。天龙周拥护,狮象莽奔跳。
遐哉开辟初,洵矣良工妙。苍崖题字遍,阅人知多少。
云盖石层层,倒卓莲花袅。孤高难久立,注视营魂掉。
搴萝才一憩,循径出松杪。石龛闻钟声,馀响咽虚窍。
阳光渐匿景,阴飔来悄悄。清境恋遐搜,疲力阻延眺。
暂与山灵辞,后期还杳杳。
午日卓明堂议修筑北冲河口,明代,林士元,
五指参天五岳呈,四州导水四山倾。地脉不缘沧海断,中原垂尽睹全琼。
特起昆崙浮浩瀁,居然福地拟蓬瀛。鸿荒世远不可辨,唐虞声教朔南并。
郡县开疆始秦汉,舆图一统归皇明。玉旨一从褒甸服,珠崖千古表神京。
海滨弦诵追邹鲁,天上夔龙翊治平。乡里衣冠今不乏,登高望远几含情。
爰稽往牒纪图谶,大魁五解须汇征。数过时考今则可,后有作者谁先鸣。
北冲河口尚未塞,女娲补炼须经营。裁成辅相固有道,望景观卜希前旌。
弱龄荏苒今衰晚,去来吾党欣逢迎。维时天中际佳节,嘤鸣求友罗群英。
蒲觞綵缕纷竞劝,玄谈四座俱高声。就席探韵陈风雅,稽首神天为主盟。
卓明堂前一杯酒,上帝肸蚃一墙羹。肝胆镌铭谐楚越,市义好德垂休名。
从此山灵增气色,风云际会符嘉祯。五百名世应时出,三千礼乐对纵横。
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雍熙世拟华胥国,蛮荒时筑受降城。
逸史赓歌摘苏句,载称奇绝冠平生。
【仙吕】赏花时北,元代,沈和,
潇湘八景
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便做道三公位待何如?如今得时务,尽荆棘是迷途。
【幺篇】便是握雾拿云志已疏,咏月嘲风心愿足,我则待离尘世访江湖,寻几个知音伴侣,我则待林泉下共樵夫。
【排哥南】远害全身,清风万古,堪羡范蠡归湖。不求玉带挂金鱼,甘分向烟波做钓徒。绝尘世,远世俗,扁舟独驾水云居。嗟尘世,人斗取,蜗名蝇利待何如?
【那吒令北】弃朝中俸禄,避风波仕途;身边引着小仆,玩云山景物;杖头挑酒壶,访烟霞伴侣。近着红蓼滩,靠着白蘋渡,潜身向草舍、得这茅庐。
【三叠排歌南】我则将这小舟撑,兰棹举,蓑笠为活计。一任他紫朝服,我不愿画堂居。往来交游,逍遥散诞,几年无事傍江湖。旋篘新酒钓鲜鱼,终日醄醄乐有余,杯中浅,瓶内无,邻家有酒也宜沽。吟魂醉,饮兴足,满身花影倩人扶。
【鹊踏枝北】见芳草映萍芜,听松风响寒芦。我则见落照渔村,水接天隅。见一簇、帆归远浦,他每都是些不识字的慵懒渔夫。
【桂枝香南】扁舟湾住。在垂杨深处。殭殭似鼻息如雷,睡足了江南烟雨。听山寺晚钟,声声凄楚。西沉玉兔,梦回初。本待要扶头去,清闲倒大福。
【寄生草北】春景看山色晴岚翠,夏天听潇湘夜雨疏。九秋玩洞庭明月生南浦,见平沙落雁迷芳渚。三冬赏江天暮雪飘飞絮,一任教乱纷纷柳絮舞空中,争如俺侬家鹦鹉洲边住。
【乐安神南】闲来思虑,自从那日赋归欤,山河日月几盈虚,风光渐觉催寒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且常教两眉舒。
【六幺序北】园塘外三丘地,篷窗下几卷书,他每傲人间驷马高车。每日家相伴陶朱,吊问三闾。我将这《离骚》和这《楚辞》,来便收续,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着绿蓑归去。看花开花落流年度,一任教春风桃李,更和这暮景桑榆。
【尾声南】悟乾坤清幽趣,但将无事老村夫。写入在潇湘八景图。
【仙吕】点绛唇 咏教习鼓诉,元代,孙叔顺,
咏教习鼓诉冤
每日学按龙韬,演习虎略。初开教,若论功劳,则俺先来到。
【混江龙】助威声号,将我先鸣三擂发根苗。渐渐的排成戈戟,纷纷的收聚枪刀。则这两片皮常与军官为耳目,一生心不离了小校做知交。虽是我有声难说,有运难消,又不比鸣廉击柝喝号。摇铃向军前,则我为头儿闹。面皮上常过了无数,助罗边不住的频敲。
【油葫芦】怎比恁那悠悠吹画角,也每不汤着不动着,教瞒儿满腹中恶气怎生消。夜阑时直捶到金鸡儿报,早晨间直熬的金乌落。他每都披着纸甲,挂着战袍,番来覆去由闹,早难道杀气阵云高。
【天下乐】却什么三十年学六韬,好教我逐朝心内焦,他每没一个有才能有机谋有智略。每日加空虚了五六番,干盘了十数遭,恰便似一场家杂剧了。
【醉中天】想当日两军闹,起全翼赴宣朝。将我击破花腔,它每都哭破眼胞。可正是发擂催军校,不付能勾引的离城去,又将他黎民掳掠,这的是恁破黄巢头件功劳。
【金盏儿】他每哭声苦,可教我怨声高。被我将他众英雄引上阴陵道,他每教场中胆气更那里有分毫。都不肯一心于国死,则待半路里转身逃。早难道养军千日,又得用在今朝。
【赚尾煞】将我击发,便声扬额闲下无声哨。旧声价,如今都坏了,谁敢向雷门行过一遭。则为我乱军心,将果报先招。自量度,天数难逃。若是再瞒上,将来又吃搞。终身累倒,皮鞚零,再怎敢军中一面骋英豪。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