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相勋庸盛,羁人会合难。
昔曾陪剑戟,今乃厕衣冠。
酒向佳人醉,花随锦障看。
篆香雕鸭换,银甲小筝弹。
内屋开新色,重帘护薄寒。
旨肴呈海陆,妙舞播椒兰。
贤达侪梁苑,才华拟建安。
任情从客狎,剧饮乐杯干。
门第青春迥,星河五夜阑。
归鞍拂华薄,零露已漙漙。
夜晚降临,上相勋庸的荣华盛景已过,被束缚的人们难以相聚。曾经一同陪伴剑与戟的人,如今却沦为厕所的衣冠。美酒使佳人陶醉,花朵在锦障后绽放。篆刻的香槟鸭与银甲状的小筝交换了位置。内屋敞开着新的色彩,厚重的帘子抵挡着微寒。美味的佳肴摆上了海陆珍馐,精彩的舞蹈中散播着胡椒和兰花的香气。才华出众的人们聚集在梁苑,仿佛重现了建安时期的风采。放纵情感与客人亲近,尽情畅饮,乐杯干尽。门第之间的青春迥异,星河在五夜的时光中闪耀。归鞍轻拂华丽的装饰,露水已然模糊不清。
这首诗词以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明代社会中的相聚与分离、荣华与贫困、美酒与花朵、音乐与艺术等对比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作者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夜晚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荣光和变迁世俗的感叹。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明代社会的繁华与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之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具体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它既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繁华与变迁,又体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常和沉浮,给人以深思和审视的余地。
元明间江西鄱阳人,字汝弼。因知府陶安之荐,应召至京师。洪武三年,集一时名公卿五十余人诗编为《雅颂正音》。
张子翼江亭饯别四首送太史王忠铭北上应和,明代,王弘诲,
乘槎十载念张骞,忽漫相逢已别筵。折柳一从琼海日,种瓜几度邵陵年。
江湖世事堪浮白,岁月空斋自理玄。缩地无因长极目,椷书愁绝蓟门烟。
行路难五首 其三,宋代,杨万里,
黄金筑台赐白璧,车前八驺门列戟。彻侯万户秩万石,珠户玉房贮倾国。
传呼一声万人开,将军相国天上来。不知道旁雍门子,已叹麋鹿登高台。
雍门解遣孟尝泣,孟尝不泣渠何急。只知富贵如云浮,不知贫贱饥死寒死愁不愁。
古诗三首 其一,唐代,王景,
皇天无停枢,四运迭相迫。朝阳忽东升,怅望倏已夕。
伊谁执其驭,六辔不遑息。使我下土人,俯仰空役役。
我愿扳六龙,驻彼扶桑域。遨游黄道中,流光自辉赫。
万物同一春,欣欣布佳泽。羲和不我与,徒有泪沾臆。
昼短夜乃长,何以屏阴慝。
壶公祠大树,宋代,刘敞,
壶公飞升向千岁,兹树悬壶今尚在。繁根郁屈蟠蛟龙,冗干呺嚎作天籁。
樛枝入土又旁出,四面童童若车盖。大钧播物信容易,父老相传谩惊骇。
孔明庙前千丈柏,老子庭中左纽桧。天资正直本当寿,地养坚强自宜大。
嗟尔朽质名弗闻,虽能所生世何赖。雷霆不及斤斧遗,但恐狐狸假为怪。
定海饯王郎中,宋代,戴栩,
曈曈明月佩,奕奕朝霞裳。
握兰侍帝所,搴兰思衡湘。
衡湘渺何许,玉节耿有光。
耆倪九城民,喜色纷迎将。
曰予逢圣代,有君冠虞唐。
皋禹翊元化,万宇如一堂。
欲销庾籍蠹,乃借芸签香。
我闻生人初,此屋有盖藏。
官渔吏为罟,頳此百尾鲂。
湖南素清绝,帛贱米不翔。
揽辔亦何事,谈笑还循良。
归来倡九牧,论思助时康。
此别非久隔,此怀讵暂忘。
湖风开绉碧,柳雨滋柔黄。
朋簪各有赠,再拜献一觞。
短章不成琢,愧彼金玉相。
出塞行五首 其四,宋代,方一夔,
主公再度辽,油幢坐中坚。怜我鸣吠竖,出入后狨鞯。
一朝霍家败,主公忝姻联。富贵既相关,受祸其固然。
我时护属国,脱命来居延。蹉跎偶不死,彷佛三百年。
此来复何幸,皓首朝中天。昔日霍家事,历历在眼前。
偶行平阳里,细草空芊绵。与卿等辈耳,岁暮愁红蔫。
一井金,元代,元好问,
绿阴清昼。雨茸梅子黄时候。华堂金兽。香润炉烟透。
舞燕回轻袖。歌凤翻新奏。院静人稀,永日迟迟花漏。
一杯为寿。笑捧处自传纤手。钗头花有。瑞草宜男□。
不愿金盈甃。不愿珠盈斗。惟愿董风,岁岁人长久。
题虢国夫人夜游图,明代,文徵明,
紫尘拂辔春融融,参差飞鞚骄如龙。锦鞯绣带簇妖丽,绛纱玳烛围香风。
春风交花光属路,后骑雍容前却顾。中间一骑来逡巡,秀眉玉颊真天人。
翠微垂鬓衱称身,彷佛当年虢与秦。佳人绝代真难得,安得君王不为惑。
岂知尤物祸之阶,不独倾城竟倾国。一时丧乱已足怜,后世方誇好颜色。
晴窗展卷漫多情,百年青史自分明。莫言画史都无意,尺素还堪鉴兴废。
寄职方刘时雍同寮,明代,张弼,
我有故人职方刘,青鸾骨相悬珠眸。吐辞非劲亦非柔,东风吹春明月秋。
少年经义冠南州,时人错认文章流。拜官偶作司马俦,边陲万里劳谋猷。
高冠博带青缣裘,赢马彳亍前无驺。谁知身与庙廊忧,小窗健笔风飕飕。
剚蛟扼虎驱貔貅,事当疑义少冥搜。长僚可否进宸旒,睿谟圣断天地侔。
风行雷厉遍遐陬,顿令愁叹皆歌讴。乃知片言少绸缪,赎取沙场万髑髅。
貂蝉不觉生兜鍪,职方小臣不知由。丈夫济世机可投,冯唐郎署亦伊周。
何须金紫身公侯,我心如蚁才如鸠。也曾十载同君游,出守何能展一筹。
静坐饱餐恒自羞,摩挲老眼斗南楼。望君心事范苏州,悠悠富贵如浮沤。
草阁谣戊寅夏志感,明代,张元凯,
子云草阁无数椽,风雨不蔽何萧然。常抱明月巢其端,归鸿鸣凤同翩跹。
何物黄狐爨下游,雄飞雌伏将焉求。狡焉日欲穿我屋,何不尔思正旧丘。
长谣送尔归,吾自掩吾扉。庭梧日徙倚,山桂生芳菲。
青灯独誓诗为黎门烈妇邢氏作,明代,郑廷鹄,
东坑茅舍薄斜阳,少妇含冤祇自伤。两虎在门空吼吼,孤灯终夕独煌煌。
换油未了馀生积,别室谁怜掩泪汪。裂帛声中人已散,海桃何处问纲常。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