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移春,玉壶贮暖。
金谷移春,玉壶贮暖。
棋盘上,一缕霞光。
花开寒水,鸟啭晓岚。
尊前绿酒,欢笑声喧。
《失调名》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喜悦的氛围。诗中描述了金谷(可能指宫廷中的花园)迁移了春天的气息,玉壶中贮藏着温暖的气息。在棋盘上,有一缕红霞闪耀。鲜花在寒冷的水中绽放,鸟儿在清晨的雾气中啼鸣。在尊前,绿色的美酒奉上,欢笑声此起彼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气氛,表达了作者对春日美景和欢乐氛围的赞美。金谷移春的描绘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带来温暖和生机。玉壶贮暖则表达了春天的温暖之感。诗中的红霞、鲜花和鸟鸣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作者通过描述尊前绿酒和欢笑声喧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在春天里欢聚一堂、享受生活的愉悦心情。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语言,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喜爱。同时,诗中融入了人们的活动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喜悦和生命力。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春天的景色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展现了宋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张枢(1292-1348),字子长,祖籍东阳。父张观光娶金华潘氏,遂家于金华,曾为婺州路教授,是金华首任学官,著有《屏岩小稿》1卷。其外祖父家藏书数万卷,枢取读,强记不忘。稍长,挥笔成章。人问古今沿革、政治得失、礼乐兴废、帝号官名,回答皆无脱误。谈论人物,则其世系门阀,材质良莠,历历如指掌。请许谦收为弟子,谦奇其才,以学友相待。耻仕元朝。七年,诏命为翰林修撰、儒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纂修本朝后妃功臣传,又坚辞不就。使者强其就道,至武林驿称病辞归,次年卒于家。
题李君亮义槩堂,宋代,叶适,
分飧人所能,多至踰万亿。一朝可趣具,寒暑三十易。
古之轑釜者,其始盖未惜。怀哉西方士,义重见寡特。
招呼几州氓,岁岁青蔬食。雷声匕箸动,云涌床座窄。
昔我手行粥,今也愆膂力。忆汝身自孩,又抱儿子吃。
岂有不足叹,幸无嗟来色。天为产厥孙,文射最高策。
劳君太史令,乞彼峨眉伯。出处善知时,教训陶美泽。
筑堂事遗像,雅颂镌众墨。我歌则后矣,猗欤缀周什。
寄叶参兵部,宋代,韩琦,
向宦心难止,遗荣世所稀。谁知怀绶去,便作挂冠归。
行锦方为宠,装金已尽挥。官闲同吏隐,身逸晦尘几。
山鹤来无怨,江鸥净不飞。雨晴峰障活,秋老鲙丝肥。
庭玉名方远,陔兰志暂违。倚门休结恋,史笔借光辉。
郡民以岁稔刑清相率为斋以报善政永嘉聂从事赋诗纪其事因依韵足成一百言以谢之,宋代,杨亿,
为郡临瓯越,云泉兴未乖。欢谣乏襦裤,归思满荆柴。
偶遂丰年望,潜将乐土偕。流民争襁负,凶党绝椎埋。
精力奸多露,清心政自谐。群生不疵疠,比屋已绥怀。
辄诣金人宇,同修香积斋。漫劳歌邵父,方待拍洪崖。
治行非尤异,传闻及等侪。雕章忽垂赠,属和愧淫哇。
塞下追忆乌江之会寄李诚之待制,宋代,范纯仁,
主人忘倦客忘归,长忆江边惜别时。日下青山犹促席,风冲画鹢正酬诗。
盘堆白玉鲈腴美,手擘黄金蟹壳肥。今日相思孤戍里,尘沙满眼鬓垂丝。
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 其十六,宋代,陆佃,
发居众后摘居先,玉色无端禀赋偏。华表却归仙梦远,宝陀重现瑞光圆。
少师花谱三千字,吏部春诗二百年。两处偶然浑忘却,不须惆怅对炎天。
十月晦过舍弟庭玉处见诸人棋战方酣顷之复过集者皆散独枰尚在窗户阒然因成三篇呈子常汉臣 其一,宋代,李昭玘,
妙手固多暇,忿兵终易穷。戏馀归一笑,战罢失群雄。
风过雨雹息,天明星斗空。烂柯人已去,斜日上窗红。
杂言送郑主簿炎之官昌化,宋代,谢翱,
刘先生,名肩吾,闽中词赋天下无。当年战艺誇颜色,进士出身两回得。
卢公里人正在朝,相见相逢九官宅。余时犹弱起慨忼,谓此未足荣其乡。
丈夫事业在简册,要令姓字留耿光。继闻郑君年最少,人物气象尤堂堂。
白鹿山南介公后,禽蛟两祭狮子王。梦魂欲见无由据,侧荔芭蕉春复暮。
时移乃尔来霅间,因作广文求主簿。顾予多病涩语言,面垢毛焦著麻布。
山中乞食城中归,徵诗送赠非所宜。已闻之戍向昌化,此地人传多畏怕。
龙居嗜燕烟入巢,病甲垂櫩腥雨下。又闻山鬼吹灯夜,来向人家避官舍。
君持何术径往居此无百忧,便将天雷斧柄塞鬼穴。
巫山铁锁沈龙湫,祇足自乱不得休。岂知从心致祷动幽隐,使龙无嗜鬼无愁,不知君能致此不。
龙不须酹以酒,鬼不须祭以肉。秋旗卷雨晓案烟,时向县斋望天目。
读两生艺,明代,曾曰唯,
词赋壮夫羞不为,而况区区事训诂。英雄气短无奈何,一半从今半学古。
史迁班固大文章,缩足偻行循八股。安排虫臂削鼠肝,焉用丈夫力如虎。
三百年来王制严,糊目经生无所睹。青苗剜目未糊心,不过当时小民苦。
帖括封锢天下士,甚于坑焚王介甫。志士强颜负起衰,区区聊复齐变鲁。
我今屈曲鬓成丝,安置此身何处所。一时出处千古名,二者计之去十五。
老牛局蹐观快犊,两生奇文灯下读。喑哑叱咤亦足豪,颖脱而出定可卜。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