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那观师以偈示余求诗为赠因成两绝句

夹路长松绿荫繁,送君从此入幽关。

铜瓶锡仗无拘系,正好窥寻瀑水源。

49

诗文译文

夹路长松绿荫繁,

送君从此入幽关。

铜瓶锡仗无拘系,

正好窥寻瀑水源。

诗文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幽静景致。长长的小路两旁长满了翠绿的松树,繁茂的枝叶投下浓密的荫蔽。诗人将这样的景色比作一道幽深的关隘,送别的朋友从此踏上了这条道路,进入了这片幽静的山谷。在这个山谷里,没有束缚的铜瓶和锡仗,代表着自由自在的心境,正好适合去探寻瀑布的源头。

诗文赏析

该诗以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山间幽静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宜人的氛围。诗中的长松、绿荫、幽关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山谷的景色,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通过描述无拘无束的铜瓶和锡仗,诗人表达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心境,暗示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这片幽静的山谷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最后一句“正好窥寻瀑水源”,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这片山谷中探寻到生命的源头,找到真正的自我。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宜人的山谷景致,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其他诗经

拟古杂诗三首 其一

拟古杂诗三首 其一,明代,黎遂球,

远与君别者,昨日已今日。迢迢万馀里,归期安可必。

盗贼多杀人,兵气天地黑。昨日我出门,卜筮俱云吉。

不愁饥饿死,但恐隔异域。傍人定相笑,信誓嗟何及。

人生非鹿麋,孰与不交识。夜梦各相见,晚食各努力。

38

【仙吕】小醋大 情

【仙吕】小醋大 情,元代,未知作者,

暗潮拍岸,断江风扫芦花,鸥鹭破烟飞落汀沙。见渔舍两三家,在夕阳下,

一簇晚景堪画。闷无语时将珠泪洒,愁转加,瘦损丰标只为他。事萦心鬓添白发,

蹉跎负却年华。

【不是路】暗忆秦楼,暗忆秦楼,一别后蛾眉谁与画?沉吟久,徘徊无语自

嗟呀,恨无涯。强和哄时把芳樽饮,离绪共别情酒怎哑。霍索杀千般烦恼萦心下,

好难危呐,好难危呐。

几回按下身心,尤兀自喃喃念诵他。一夜加两只业眼恁睁着,恨无眠。酒年

醒欹枕衾衣冷,梦初断篷窗月影斜,看看晓那堪迤<辶里>兰舟驾。事冗如麻,事

冗如麻。

【长拍】叠叠离情,叠叠离情,重重忧恨,羁旅怎生禁加。家乡遥远,楚水

汹涌,阔迢迢去程无涯。斜日映红霞,望水村深处,酒旗高挂。浅水滩头有鹭立,

枯树上噪寒鸦,来往橹声尹哑。正野塘水涨,浪激汀沙。

【短拍】芳草渡口,芳草渡口,白岸侧,曲弯弯水绕人家。还自赴京华,

说不尽许多萧酒。异日图将此景,掩只待归去凤城夸。

【尾声】烟光淡,斜阳下。渐觉荒村暮也,借旅邸今宵一睡呵。

【正宫】白练序春愁

沉吟久,奈何事从来不自由?芙蓉帐未暖又还分手,别后万种愁。叹晓梦高

唐一旦休,添亻孱亻愁。梨花细雨,燕子空楼。

【太平令】消瘦纤腰似柳,近日绛裙罗带频收。闲衾易冷,人在小小云兜,

堪羞。凄凄孤影伴灯篝,倚窗下倦听银漏。这般时候,三更酒醒,满枕春愁。

【捣白练】绸缪,两配偶,思量起故友。在花阴下同欢会,燕侣鸾俦。无由

愿再酬,恨飞絮飘香逐水流,成迤逗。钗分凤折,线断银钩。

【太平令】悠悠,青霄路有,绣鞍归晓,山盟虚缪。分开美玉连环结,未能

够两情依旧。频修银笺锦字到皇州,每一字字泪痕湮透。甚时相守,金杯满酌,

艳曲低讴。

【十二拍尾】情思恹恹如病酒,房栊静悄忆凤俦,十二珠帘懒上钩。

9

送知县莫文渊致仕归钱塘

作者:于谦(明代)

送知县莫文渊致仕归钱塘,明代,于谦,

解组还乡未白头,身安意适复何求。六桥有路閒来往,万事无心任去留。

阖境吏民思旧泽,入门儿女具新篘。明朝我亦休官去,同向西湖理钓舟。

79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其二

四月一日三衢阻雨二首 其二,宋代,杨万里,

小诗苦雨当云笺,寄似南风一问天。漏得银河乾见底,却将什么作丰年。

40

山中杂诗三首 其一

山中杂诗三首 其一,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3

咏霍将军北伐诗 其一

咏霍将军北伐诗 其一,南北朝,虞羲,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77

奉教题龙江送别图

作者:王翰(唐代)

奉教题龙江送别图,唐代,王翰,

晓日曈昽帐殿开,五云光彩上蓬莱。鸾笺续卷题金薤,鹤驾临江送玉杯。

上国旌旗分将相,从官词赋总邹枚。兰舟棹举歈歌发,回首青山绕凤台。

21

与欧阳询互嘲 其一

与欧阳询互嘲 其一,唐代,长孙无忌,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5

候夜行师七唱 其二

候夜行师七唱 其二,唐代,陈元光,

魏母咸亨奉敕文,府兵云众成营屯。屹然一镇云霄末,渐尔群言花柳春。

男生女长通蕃息,五十八氏交为婚。火田黄稻俱甘旨,纲水金鱼洽醉醺。

寇戎不测纷如雪,甲胄何时不出门。夜祀天皇弘德泽,日将山獠化缟民。

一声谯鼓月初出,戍楼西北望皇阍。

67

谒范文正公祠

作者:吴翊(清代)

谒范文正公祠,清代,吴翊,

庆历推英杰,龙图景大贤。少思天下任,老至四夷传。

熏德吴风外,徵文洛学前。人师真百世,社祀迁千年。

缅昔孤如绠,登朝直似弦。垂帘诫宫阃,专柄斥枢铨。

奋舌天心正,噆肤党议偏。赐环仍待制,筦钥又从边。

地辟横山垒,师承好水川。灵胸罗甲盾,蕃落靖戈鋋。

卒践三台重,终持十事坚。志伸恢旧典,遇短谢时权。

育士开黉序,收宗设义阡。一庄风自古,五世泽犹延。

祠额咸淳创,碑铭至正镌。蒸尝歆格远,榱桷塈涂鲜。

舍菜羞蘋藻,翻经谒几筵。衣冠标正大,钟鼓震愚颛。

长白书堂录,天章馆阁编。万言何慷慨,六籍本搜研。

要识为梁栋,须从忍粥饘。名高迁谪里,忧极治平先。

忠孝还诒子,精诚俨在天。苏胡开礼乐,夔契咏诗篇。

旧宅寒松偃,亭园老杏妍。披图一回首,古色照苍然。

23

凤栖梧

凤栖梧,元代,丘处机,

一点灵明潜启悟。天上人间,不见行藏处。四海八荒惟独步。不空不有谁能睹。瞬目扬眉全体露。混混茫茫,法界超然去。万劫轮回遭一遇。

37

自金山至阴山纪行

自金山至阴山纪行,元代,丘处机,

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横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

前年军兴二太子,修道架桥彻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

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誇清雄。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

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馀尺。万株相倚郁苍苍,一鸟不鸣空寂寂。

羊肠孟门压太行,比斯大略犹寻常。双车上下苦敦攧,百骑前后多惊惶。

天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悬车束马西下山,四十八桥低万丈。

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加神功。

我来时当八九月,半山已上皆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后衣衾冷如铁。

50

哭尚书龙学程公

作者:汪藻(宋代)

哭尚书龙学程公,宋代,汪藻,

江左推人物,时清得俊髦。肺肝倾耿介,头角长英豪。

乡郡宾兴最,贤关誉望高。万夫争射鹄,一举独连鳌。

经术争儒馆,词章重省曹。主忧俄旰食,邦祸始秋毫。

彊寇来侵逼,敷天遍绎骚。奋身摅愤懑,衔命何腥臊。

深入边亭隧,坚持汉节毛。道途千里隔,忠义寸心牢。

归报龙颜喜,亲闻凤诏褒。功成侔李郭,政合付伊皋。

超擢升青琐,谋谟拱赭袍。百官瞻矩矱,八座次甄陶。

晚岁犹持橐,邻州暂梦刀。台星方两两,逝水忽滔滔。

上意长图旧,朝廷未闵劳。谢安几一起,秦失却三号。

伊昔身遐谪,公时首屡搔。交情如骨肉,仕路正风涛。

里闬期重会,泉台恨莫逃。终天吁永诀,雨泪滴香醪。

84

送周守二首 其二

作者:赵蕃(宋代)

送周守二首 其二,宋代,赵蕃,

雨珠雨玉非襦粟,雨雨悬知胜珠玉。去年病祷祗如楚,今岁应祈如撒菽。

黄云割尽绿浪摇,可实饥肠慰枵腹。微官但为斗食谋,再拜题诗谢贤牧。

91

九日

作者:刘敞(宋代)

九日,宋代,刘敞,

霜薄气早寒,木落景已变。佳晨事厌胜,习俗推往彦。

忧来初无方,兴尽复自遣。所遇无故物,登临殊非愿。

26

宫词 其二十六

作者:赵佶(宋代)

宫词 其二十六,宋代,赵佶,

崇政西清辟讲筵,簪裾杂遝尽英贤。守成当谨持盈戒,紬绎凫鹥大雅篇。

15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 其二

作者:韩驹(宋代)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 其二,宋代,韩驹,

还家傥无事,莫负故园春。衣锦儿嬉尔,从来笑买臣。

26

苏文忠天际乌云卷九首 其五

苏文忠天际乌云卷九首 其五,元代,柯九思,

一颗摩尼不染尘,瑶池玄圃度千春。寥阳殿里云深处,谁是当时解佩人。

18

感遇三首 其三

感遇三首 其三,明代,卢龙云,

圣朝多雨露,无地不衔恩。总识乾坤大,其如岁月奔。

殊方甘落魄,旅梦易惊魂。自信心元赤,何时达帝阍。

87

小至和杜答巽卿

小至和杜答巽卿,明代,卢龙云,

荏苒年华日渐催,玄冬潜复一阳来。帝城淑气开云物,客舍愁心逐琯灰。

朔雪不禁淮畔柳,春风应近岭头梅。羁怀我亦俱牢落,喜诵新篇对举杯。

1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