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赋蚊

生长虽微细,翾飞逐盛阳。

吾身非铁石,尔嘴太铦刚。

戢戢朝藏壁,喧喧暮满房。

灯前已环绕,檐角尚悠扬。

纱眼能缘过,冰肤亦噬伤。

用心均货殖,损物亚螟蝗。

栖宿麽虫巧,追擒蝙蝠忙。

秋风动天地,尔辈更凄凉。

79

诗文赏析

《同赋蚊》是宋代孔武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写蚊子的生活形态和行为,抒发了作者的感叹和感慨,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

诗中描绘了蚊子的生长过程,尽管它们微小却能在盛阳下翩翩起舞。接着,作者以自己的身体与蚊子相对比,表达自己的柔弱和脆弱。蚊子在清晨时躲藏在壁缝中,而在黄昏时充斥着屋内,灯前飞舞,屋檐角上嘈杂盘旋。蚊子的存在无处不在,它们像纱眼一样轻易地绕过防线,咬破冰冷的皮肤。蚊子不仅吸取了生命之血,也损害了物品,如同小虫子啃食作物一般。它们在栖息和行动上狡猾灵巧,追逐蝙蝠忙碌不停。秋风吹动着天地,使得蚊子们的境遇更加凄凉。

这首诗词通过对蚊子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蚊子微小而顽强的生命力使得人们不禁想起自身的渺小和脆弱。蚊子的存在给人们带来烦恼和伤害,但也让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和不易被察觉产生了思考。蚊子的喧嚣和繁忙也让人们感叹自然界的多样和生命的短暂。这首诗揭示了人与自然界的微妙关系,以及人类对生命的反思和对自然奇妙之处的觉察。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蚊子的生活,通过这种微小的生物,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使读者在细品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奇妙,引发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其他诗经

白髭叹

作者:王鏊(明代)

白髭叹,明代,王鏊,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茎。当时初见之,妻子殊为惊。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来明镜中,对之不复嗟。

人生天地间,老去会不免。犹胜严终辈,终身不得见。

18

莫砟铜雀砚歌

作者:沈周(明代)

莫砟铜雀砚歌,明代,沈周,

拔剑砟瓦,瓦碎何用,砟碎于瞒,莫为轻重。不如掣取太史笔,青竹中间削其统。

老瞒自欲瞒春秋,公议所在人焉廋。瓦痕虽留汉正朔,心实无汉虚尊周。

愿存此瓦长作砚,犹因子墨黥瞒面。汉贼明将汉法诛,千载烟华渍深谴。

古云不以人废言,言如可存瓦可存。识贼鉴乱于人群,瓦无可恶恶在人。

呜呼莫将人瓦并案罪,我为题诗救其碎。

30

寄尹仲明兼简卢进之

寄尹仲明兼简卢进之,元代,耶律铸,

别后相思拨未平,登高西望转关情。林边残日没归鸟,天际断云飘晚晴。

久把功名为外物,拟将诗酒畅平生。自从身世相忘后,万事人閒一唾轻。

55

【仙吕】点绛唇 道妙玄微,

【仙吕】点绛唇 道妙玄微,,元代,未知作者,

道妙玄微,先须要悟明心地,非容易。见放着古圣文书,内隐着真消息。

【混江龙】若说着胎元根蒂,只除是含光默默守虚极。去动中求静,静定是

幽微。默坐忘言方是道,群居缄口是道根基。有一等明师,自高自大,狂言诈语,

道听涂说,自把他元神昧。全不怕上天照察,也不怕六道轮回。

【油葫芦】道本无言行妙理,夺天地髓,就中只许自家知。无中生有人还会,

玉炉内常把阴阳来配。要进火功,莫得迟。双关透入泥丸内,自然显光辉。

【天下乐】金液还丹下玉梯。烹煎,白雪飞,黄芽渐长生天地。质体内真,

路不迷,化琼浆满玉池。

【后庭花】饥中饱饱后饥,饮醍醐滋肾水。将地户牢关闭,化真精吞玉蕊。

吐虹霓,黄庭内相会。见金公红了面皮,将婴儿和戊己,共元神相护持。

【柳叶儿】直赶到天宫里相会,有姹女雨泪悲垂。丁郎见了长吁气,配佳期,

霎时间聚散分离。

【金盏儿】山头雪巽风吹,甘露降饮刀圭。调停火候功夫细,久全阴静养神

龟。丹成金满屋,乌兔任东西。若是将坎离颠倒炼,魂魄养胎基。

【赏花时】暂选一片白雪满地堆,运二气相交饮玉杯。三田内温习,四相和

合体,五明宫守真实。

【幺】炼六尺身躯修自己,变七朵金莲到处随。配八卦跨鸾归,至九霄云外,

十分的显雄威。

【煞尾】十载苦修行,九陌为活计。八百行修成玉体,七星剑从来除下鬼。

六合内参透希夷。唱道习五祖无为,四内功夫谁得知!养三田聚美,有二天神

相济,现一轮明月照玄机。

53

诗偈 其九十七

作者:庞蕴(唐代)

诗偈 其九十七,唐代,庞蕴,

道是无为道,修人自有为。假即无头数,真中实是稀。

78

胡京兆鹿亭制墨最精近日散亡殆尽钝轩贻予一丸因赋二律 其一

胡京兆鹿亭制墨最精近日散亡殆尽钝轩贻予一丸因赋二律 其一,清代,全祖望,

敬义堂中五鬣精,取材百和莫能京。望云梦入黄山近,染翰香同赤水清。

柏府严霜留点漆,蕉窗寒露发光莹。昔贤撰搆谁能继,磨墨磨人愧后生。

89

翁养源因先冢瑞松作亭求诗

作者:汪藻(宋代)

翁养源因先冢瑞松作亭求诗,宋代,汪藻,

樛枝偃盖蔚相扶,绝胜分封五大夫。天遣岁寒双干合,人言江左百城无。

闻孙为表祠丛胜,好事争传宰树图。肯学并柯桃与李,四时佳色照黄垆。

51

次韵叔骥兼呈伯瑞二首 其二

作者:赵蕃(宋代)

次韵叔骥兼呈伯瑞二首 其二,宋代,赵蕃,

贻我五字句,清诗曷以酬。端知檄愈疾,未信酒忘忧。

多难屡濒死,诸兄虚见收。病驹叨席秣,顾影益增羞。

48

游诚之来广西相从几一年今当赴官九江极与之惜别两诗饯行 其一

作者:张栻(宋代)

游诚之来广西相从几一年今当赴官九江极与之惜别两诗饯行 其一,宋代,张栻,

游子名家后,天资更敏强。壮怀知自许,远业定难量。

幕府文书简,韦编趣味长。怅然成阔别,音寄莫相忘。

69

赋山水雪景

作者:张矩(宋代)

赋山水雪景,宋代,张矩,

寒云凝不飞,回风舞霏雪。移多山凹平,渐释涧声咽。

饥乌噤无语,老树僵欲折。薄暮渔舟归,行人稍稀绝。

诗翁酒力微,清兴渺天末。夜深有奇事,玉楼耿寒月。

7

神霄玉清万寿宫庆成卿以使事奉安圣像闻有二诗书屏俯同其韵复赐太师 其一

作者:赵佶(宋代)

神霄玉清万寿宫庆成卿以使事奉安圣像闻有二诗书屏俯同其韵复赐太师 其一,宋代,赵佶,

碧落金风爽气回,丛霄乍喜瑞霞开。经营欲致黎元福,敢谓诗人咏子来。

99

偈二首 其二

偈二首 其二,宋代,释文准,

今朝腊月十,夜来天落雪。群峰极目高低白,绿竹青松难辨别。

必是来年蚕麦熟,张公李公皆忻悦。皆忻悦,鼓腹讴歌笑不彻。

把得云箫缭乱吹,依稀有如杨柳枝。又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左之右之。

32

瑞草堂

瑞草堂,元代,丁鹤年,

手种丛萱孝感深,阳和随见破穷阴。侵凌雪色双华萼,报答春晖寸草心。

疏翠近分书带碧,嫩黄遥映寿觞金。忘忧坐对高堂晚,更听埙篪奏好音。

48

赠弹筝人

赠弹筝人,明代,李延兴,

秋恨斜飞啼恨深,示将燕调杂吴音。人人竟听抛红锦,悔杀当时苦学琴。

27

怀知诗 其十七 陆冢宰

怀知诗 其十七 陆冢宰,明代,祝允明,

陆缔于我,好也奕世。中丞汪汪,视实兄弟。翔泳殊能,逵磐别致。

川梁无接,櫑镡遥契。南都于遘,日以文会。勖哉进修,驩然游艺。

鸥鹭先盟,江湖结气。公绩平寇,尚克铭纪。首聚须臾,夙约载厉。

迨登掌武,爰均四海。迹用地隔,礼有嫌废。穹渊契阔,恍若越世。

恩谴公被,不才余弃。聚散忽再,幽明永异。终则群疑,始亦何讳。

丹诚寸积,悠悠两在。天吴昼掠,鳌波夕沸。芒芒大壑,魂兮何寄。

61

东庄

作者:鲁铎(明代)

东庄,明代,鲁铎,

窗外群峰远更佳,吾庐自可号山家。

飞来好鸟寻常语,移种新丛次第花。

木客每因求石蜜,贩夫频到送溪茶。

不妨兼有渔翁乐,秋水东湖一钓槎。

22

效陆士衡百年歌十首 其七

效陆士衡百年歌十首 其七,明代,黄省曾,

七十时,容颜憔悴体肉销。日夕双耳鸣嘈嘈,延年无术心烦劳。

焉得再复为儿曹,摧颓岂可握旌旄。高堂朱户奈乐何,高堂朱户奈乐何。

32

江上送汪鐏石

江上送汪鐏石,明代,何巩道,

思归买得片帆轻,烟树苍茫雨后晴。路似浮名终有尽,心同流水自相生。

上书世共嗟年少,问道吾将属老成。从此蔽庐甘寂寞,野人羞作庙中牲。

11

托钵佛山 其二

托钵佛山 其二,明代,释今无,

一臂酸成毒,双胫涷欲枯。市言多戏谑,僧笑讲锱铢。

头碎金鸡爪,鞋沾铁镬镆。密云偏见雨,众口竟难糊。

51

闻报转官偶成

作者:饶相(明代)

闻报转官偶成,明代,饶相,

解缆沧州日,风尘犹帝乡。荡漾河中鸟,惊舟忽飞翔。

鹊噪高柳巅,绕树低复昂。有客日边来,疾呼招余航。

九天饶雨露,擢宪肃风霜。犬马沐恩私,喜惧集中肠。

行年始强仕,鬓发忽既苍。薄劣惭昔贤,勋业殊渺茫。

砺此金石贞,挹彼芝兰芳。涓流赴东海,积篑培大行。

无裨高与深,冀以道自臧。愿言志无违,行矣濯沧浪。

2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