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洞然香罢,山堂问话中。
日将秋共淡,心与境浑空。
弹指看浮世,披襟纳远风。
因知宴坐者,白首乐无穷。
孔武仲在龟山寺的宝洞中享受着芬芳的香气,与寺中的智慧者交谈。秋日渐淡,他的心境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仿佛进入了空灵的境界。他轻弹指间,目睹着纷繁的世事,心怀开阔,接纳远方的风景。他因此认识到,能够在这样的宴坐中与智者相聚,即便白发苍苍,也能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这首诗通过描绘孔武仲在龟山寺纳凉的情景,表达了他超脱尘俗、心境开阔的境界。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智慧的思考。
首先,宝洞的芬芳香气象征着寺庙的祥和和宁静,也代表着精神的净化。与智者的交谈使得孔武仲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进入心灵的境界。
其次,描写秋日渐淡,表现了季节的变迁,与此同时,孔武仲的心境也渐渐消退,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这种心与境的融合,使他感到心境的空灵和超脱。
诗中的弹指一词,象征着时间的短暂与流转,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通过观察纷繁的世事,孔武仲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进一步增强了他对于境界的领悟。
最后,诗人提到能够在这样的宴坐中与智者共聚,无论年岁如何,都能够感受到乐趣。这表达了孔武仲对智者的敬重,并且认识到智慧的力量可以使人超越时空的限制,获得心灵的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纯净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孔武仲的心灵体验。通过与自然、智慧和人生的交融,他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智慧的追求。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出禅城,近现代,添雪斋,
苍海有窟,投之者死。圣者止,善如矢。此不可居之,妪且归。
大道有壑,填之者殇。众口铄,诬贤良。此不可乡之,妪且往。
蔽不昭,贪不贞。白沙黑,佞者兴。鸱食腐,凤自鸣。此尚退有路,妪当行。
出禅城。
【越调】斗鹌鹑 双陆四角盘,元代,周德清,
双陆
四角盘中,三十骑里,多少机关?包藏见识。席上风前,花间树底。起斗刚,各论智。盘样新奇,声清韵美。
【紫花儿】月儿对浑如水照,夕儿花有若云生,点儿疏恰似星稀。马儿齐摆下,色儿大休掷。会拈色的便宜,更递马双行休倒提。虽凭色难同使力,递有高低,要识迟疾。
【天净沙】盘中排营寨城池,眼前无弓箭旌旗,心内有刀枪剑戟。局面儿几般形势,似英雄征战相持。
【小桃红】散二似萧何追韩信待回归,众军士傍观立。散三似敬德赶秦王不相离,有叔宝后跟随。百一局似关云长独赴单刀会,败到这其间有几?赢了的百中无一,输了的似楚霸王刎江湄。
【三台印】两家局安营地,施谋智,似挑军对垒。等破绽用心机,色儿似飞沙走石。汉高皇对敌楚项籍,诸葛亮要擒司马懿。那两个地割鸿沟,这两个兵屯渭水。
【金蕉叶】撤底似孙膑伏兵未起,外划似孙武挑兵教习。五梁似吕望兵临孟水,六梁似吕布遭围下邳。
【含笑花】暗疾,函谷孟尝归,不下鸿门樊哙急。失家如误了吴元济,点颏如跳溪刘备。无梁如火烧曹孟德,撞门如拒水张飞。
【小拜门】把门似临潼会里,土占瓦颏如细柳军围,看诸葛纵擒蜀孟获。两下里,马来回,堪题。
【圣药王】等一掷,心暗喜,并合梁恨不的马都回。恰四六十,又三四七,更幺三一二紧相随,心急马行迟。
【幺】贩了迟,却变疾,头颏卷尽可伤悲。色不随,梁不齐;不甫能打的个马儿回,他一马走如飞。
【幺】幺五梁没气力,幺四梁终较得,幺三梁道吃了栈羊肥。革宣肚梁破到底,单单梁无用的;二梁谁道不空回,则不破怎支持?
【幺】若论迟,有甚奇,破着呵个打枉驱驰!怕两帖子救一,道两马可当十,巴到家不得马休题,更有截七带去的。
【麻郎儿】到此际人难强嘴,空打的马不停蹄。色不顺那堪性急,焦起来更加错递。
【幺】着的,可知,见疾,当局委实着迷。体惧怯睚他免回,如征战要加神气。
【络丝娘】怕的是盖着门土占瓦着颏又起,村的是把着马揭着头盖底。采到后喝着的都应的,也随邪顺着人意。
【绵答絮】明皇当日,力士跟随,曾拈色数,殢杀杨妃。因呼得四,敕赐穿绯。以色娱人脱布衣,此物扬名出禁闱。疾变迟,迟变为疾;白转红,红转做黑。
【尾】翻云覆雨无碑记,则袖手旁观笑你。休把色儿嗔,宜将世情比。
赠小玉带
不辨珉王工,纷纷贯耳。自睹琼瑶,常常挂齿。匡皋相逢,荆山在此。这乐名,是谁赐?样称纤腰,光摇嫩指。
【紫花儿】却是红如鹤顶,赤若鸡冠,白似羊脂。是望月犀牛独自,是穿花鸾凤雄雌。是兔儿灵芝,是螭虎是翎毛是鹭鸶。是海青拿大鹅不是?我则是想像因而,你敢那就里知之。
【调笑令】细思,好称瘦腰肢,围上偏宜舞《柘枝》。性温和雅称芳名字,料应来一般胸次。色光泽莹如美艳姿,都无那半点瑕玼。
【小沙门】别是个玲珑样子,另生成剔透心儿,为风流尽教拈断髭。不负我,赠新诗、新词。
【圣药王】重玩视,巧意思,羽毛枝干细如丝。温润资,雕琢时,那其间应是辨妍媸,必定是明师!
【尾】挂金鱼自古文章士,未敢望当来衣紫。有福后必还咱,上心来记着你。
送潘德久使蓟门,宋代,陆游,
昆崙东分一枝浑,奔蹴砥柱经龙门。羲皇受图抚上古,神禹治水开中原。
三灵实扶艺祖业,万国共仰东都尊。群儿撞坏吁可叹,顾使残虏今游魂。
因君试求出师路,孟津白马应如故。不须更议系河桥,北风正可乘冰渡。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辕门倘驻拂云祠,烽火应过明妃墓。
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读书饮酒待贼平,万丈参旗方下扫。
御街行 秋日怀旧,宋代,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饮马长城窟行,南北朝,萧统,
亭亭山上柏,悠悠远行客。行客行路遥,故乡日迢迢。
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如霰独留连,长路邈绵绵。
胡马爱北风,越燕见日喜。蕴此望乡情,沈忧不能止。
有朋西南来,投我用木李。并有一札书,行止风云起。
扣封披书札,书札竟何有。前言节所爱,后言别离久。
雪中退朝与诸同舍登秘阁,宋代,刘攽,
密雪晦空曲,天作白玉京。都城百万家,漠漠浮云生。
束带听鸣鸡,谒帝开承明。脱身尘埃外,自觉肌骨轻。
归从诸仙子,笑语来蓬瀛。仰望策府高,天禄郁峥嵘。
步登云蜺表,俯视朝日晴。寒门杳无涯,珠宫联五城。
珍木比后凋,冥鸿亦同声。还因阊阖风,共此夷旷情。
九月一日晨起风物凄然不胜怀远之思作五首寄和父憨申并烦转致湖池二州也 其一,宋代,赵蕃,
作别已半百,得书无二三。飘零各天外,摇落共江南。
此去仍加远,相思转不堪。怀哉对床约,老矣折腰惭。
怀知诗 其十七 陆冢宰,明代,祝允明,
陆缔于我,好也奕世。中丞汪汪,视实兄弟。翔泳殊能,逵磐别致。
川梁无接,櫑镡遥契。南都于遘,日以文会。勖哉进修,驩然游艺。
鸥鹭先盟,江湖结气。公绩平寇,尚克铭纪。首聚须臾,夙约载厉。
迨登掌武,爰均四海。迹用地隔,礼有嫌废。穹渊契阔,恍若越世。
恩谴公被,不才余弃。聚散忽再,幽明永异。终则群疑,始亦何讳。
丹诚寸积,悠悠两在。天吴昼掠,鳌波夕沸。芒芒大壑,魂兮何寄。
芦,明代,吴宽,
江湖渺无际,弥望皆高芦。
芦本水滨物,久疑平陆无。
移根偶种植,沟浅土不污。
纵横勿遍地,叶卷多葭莩。
白花可为絮,长干须人扶。
每当风雨夕,萧萧亦江湖。
宛如扁舟过,榜人共歌呼。
浩然发归兴,岂为思莼鲈。
责子诗,次陶渊明韵,明代,卢若腾,
臧、谷均亡羊,达人考名实;世乱重干戈,空复事纸笔。
嗟予及衰惫,孑焉寡俦匹;尔力幸方刚,克家贵择术。
所见邻里人,从军去十七;各各庇阿翁,睚眦人股栗。
尔犹读父书,定知是蠢物。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