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花吹酒送行人,迢递风烟上七闽。
江海身孤虽恋阙,豺狼路静不埋轮。
阳林撷露茶腴早,侧树烘霞荔子新。
毛竹乾鱼仙祀古,请君寻遍武夷春。
晚上花香吹送行人,
曲折的风烟上七闽。
身在江海孤独思念朝廷,
但豺狼的道路静悄悄,不会埋葬我的车轮。
阳光照耀的林中采摘露水,茶香浓郁早已醇美,
旁边的树上晒红晕,荔子嫩绿新鲜。
毛竹上晾晒的鱼肉,祭拜古代仙人,
请你尽情寻觅武夷山的春天。
这首诗词是宋祁送别福建转运使张司勋的作品。诗人以离别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者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晚上的花香吹送着行人,给人一种温馨而悠远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离别的场景,迢递的风烟上升到福建的七个行政区域,表达了离别的遥远和艰辛。
诗的第三、四句,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在江海之间的孤独之感,虽然思念朝廷,但豺狼的道路却静悄悄,不会埋葬他的车轮。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福建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阳光照耀下的林中,采摘露水,茶香浓郁,树上晒红晕,荔子嫩绿新鲜,展现了福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产品。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了毛竹上晾晒的鱼肉,祭拜古代仙人,邀请读者去寻觅武夷山的春天。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读者的邀请和对武夷山的美景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福建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诗人对离别者的祝福和对福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福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系乐府十二首 其十一 古遗叹,唐代,元结,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江湾僧舍水石芭蕉,宋代,赵孟坚,
老耳最怕风雨声,芭蕉叶上声偏鸣。新枝日展剪不替,况见蕺蕺成添丁。
呼童具锸斲寒玉,蔓图贵早除其萌。丑疑乌喙侧著附,又讶蹲鸱不可羹。
一笑翻成有料理,古盆石供泉清泠。黄梅弥旬雨霢霂,苔封沙拥生意成。
小试抽书嚏撚细,鼠牙入水银须生。渐离土性安臞瘠,淡与水石相忘形。
巡除日课长养事,茎添叶比纷攲倾。炎威不到琉璃碧,水脉透尖珠贯萦。
萼绿华仙断火食,云裾曳翠身轻盈。风轩暑簟足萧爽,晴曦更有冬窗明。
丁宁闭塞谨爱护,秋霜夜气防凭凌。一年一年春风好,根株宛在葱茏青。
崇桃遮莫金壶贮,日暮随风红雨零。
送李果州归蜀,宋代,王遂,
大原发邹鲁,功德被九州。
迢迢数千年,伊洛乘其流。
去之又百载,武夷阐诸幽。
斯文代显晦,天意非人谋。
正脉远相续,何必并世游。
峨峨陵阳山,下镇西南陬。
师法自心得,如亲接前修。
一气妙亭毒,小大各有求。
惟此生息机,不隔春与秋。
皎皎冰雪姿,高疑揖浮丘。
太虚丽日月,纤翳无停留。
本根自深茂,况复加穷搜。
微言析脉理,要指会衿喉。
工夫自中积,应物乃其优。
汉庭高论著,周原出咨诹。
耿耿恻隐心,若将纳诸沟。
拳拳敬王义,敢有非嘉猷。
俯视不义贵,如比空云浮。
所虞素学负,岂愿清名收。
阊阖入云端,蜀天方阻修。
西上香炉峰,江流去悠悠。
问学久不明,风俗日以偷。
塞品谨勿言,令人但深忧。
世如大膏肩,终当待公瘳。
格天未易到,责已尤难周。
大学无已时,白首何当休。
陋质谢顽朽,居然费雕锼。
建德苦不勇,怀知若为酬。
四非去未能,用力信有由。
永当佩深训,无作明公羞。
次韵程正辅春日催诸公行乐之什,宋代,洪朋,
弭节江城何许时,兰芽桃萼正芳菲。孰知南纪物华好,谁谓平生心赏违。
帝子阁前春盎盎,徵君湖上日晖晖。诸君行乐但取醉,车殆马烦何必归。
过深浦罗给事隐旧居,宋代,方一夔,
给事三父子,著籍古池阳。贩夫偶奇货,末暮来钱塘。
维时汉运衰,紫宸厌天狼。长鲸沸河洛,幅裂万里疆。
惟子晓大义,白笔摇风霜。愿提十万旅,巢穴倾朱梁。
青云不假翼,无路凌高翔。其事竟无成,青史垂芬芳。
中原转莽莽,一垤争侯王。登高抉浮云,极目惨八荒。
遐想同心人,过君桥梓乡。徘徊扣牧子,遗迹悲荒凉。
区区夏虫知,知我于诗长。岂知用心处,流落不忘唐。
我欲传高士,置君后柴桑。含情苦摇荡,伫立苍洲旁。
南冠行,元代,元好问,
南冠累累渡河关,毕逋头白乃得还。荒城雨多秋气重,颓垣败屋深茅菅。
漫漫长夜浩歌起,清涕晓枕留馀潸。曹侯少年出纨绮,高门大屋垂杨里。
诸房三十侍中郎,独守残编北窗底。王孙上客生光辉,竹花不实鹓雏饥。
丝桐切切解人语,海云唤得青鸾飞。梁园三月花如雾,临锦芳华朝复暮。
阿京风调阿钦才,晕碧裁红须小杜。长安张敞号眉妩,吴中周郎知曲误。
香生春动一诗成,瑞露灵芝满窗户。鱼龙吹浪三山没,万里西风入华发。
无人重典鹔鹴裘,展转空床卧秋月。宝镜埋寒灰,郁郁万古不可开。
龙剑出地底,青天白日驱云雷。层冰千里不可留,离魂楚些招归来。
生不愿朝入省暮入台,愿与竹林嵇阮同举杯。郎食猩猩唇,妾食鲤鱼尾,不如孟光案头一盂水。
黄河之水天上流,何物可煮人间愁。撑霆裂月不称意,更与倒翻鹦鹉洲。
安得酒船三万斛,与君轰醉太湖秋。
养马行,明代,张弼,
领马易,养马难,妻子冻馁俱尪孱。若有刍豆且自餐,安能养马望息蕃。
平原草尽风色寒,羸马散放声嘶酸。忽然倒地全家哭,便拟赔偿卖茆屋。
茆屋无多赔不足,更牵儿女街头鬻。邻翁走慰不须悲,我家巳鬻两三儿。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