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

作者:苏泂(宋代)

在昔西游日,飘然入剑关。

酒醒天外驿,诗爽峡中山。

天地羁栖久,乡园缟素还。

不堪明镜里,重觅旧朱颜。

64

诗文译文

在过去的西游日子里,我飘然来到剑关。酒醒后,我正身处天外驿,心情爽朗地穿越峡中山。在天地间漂泊久了,我要回到故乡园中,穿上素色的衣裳。不胜悲伤地发觉,旧时的容颜已无处寻觅。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人的旅途和归乡之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光阴逝去的感慨。诗人在西游的旅途中,经历了种种离别和流离,最终决定回到故乡,回到熟悉的乡园生活。然而,他在回归的过程中,意识到时光已逝,过去的美好已经消失,不再能找回曾经的容颜。这首诗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深刻感叹,以及对失去的珍贵时光的留恋之情。

诗文赏析

《在昔》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的\"西游日\"和\"剑关\"等词语,暗示着诗人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辗转的旅途。\"酒醒天外驿,诗爽峡中山\"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酒醒后的他心情愉悦,穿越峡中山时,灵感涌动,创作了一首爽朗的诗篇。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追忆和无法挽回的遗憾。\"天地羁栖久,乡园缟素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久远时光,以及他渴望回到乡园生活的心愿。最后两句\"不堪明镜里,重觅旧朱颜\"则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和青春容颜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岁月的无限留恋,给人以深思的余韵。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其他诗经

题零陵石屏 其一

题零陵石屏 其一,宋代,舒岳祥,

大山插洪澜,定是关仝笔。缣素不能永,壁石写雄逸。

48

至牛渚忆魏少英诗

至牛渚忆魏少英诗,南北朝,王僧孺,

枫林暧似画,沙岸净如扫。空笼望悬石,回斜见危岛。

绿草闲游蜂,青葭集轻鸨。徘徊洞初月,浸淫溃春潦。

非愿岁物华,徒用风光好。

12

即席赠任棠山

作者:杨慎(明代)

即席赠任棠山,明代,杨慎,

红湿城中仙里,香霏阁下人家。幸遇风流地主,浑忘飘泊天涯。

六彩狂呼琼略,百杯烂醉金沙。何日公寻黄石,壁津共泛灵槎。

46

赋小桐

作者:黄庶(宋代)

赋小桐,宋代,黄庶,

小桐才几尺,气压百岁樗。雨露意未饱,风月韵已孤。

凤凰肯寂寞,燕雀空踟蹰。天地有和气,想为桐之腴。

我愿刳作琴,献上九重居。坐使薰风还,虽死骨不枯。

46

月照梨花(闺怨)

作者:黄升(宋代)

月照梨花(闺怨),宋代,黄升,

昼景。方永。重帘花影。好梦犹酣,莺声唤醒。门外风絮交飞。送春归。
修蛾画了无人问。几多别恨。泪洗残妆粉。不知郎马何处嘶。烟草萋迷。鹧鸪啼。

73

【仙吕】赏花时 风情春透天

作者:乔吉(元代)

【仙吕】赏花时 风情春透天,元代,乔吉,

风情

春透天台醉碧桃,月满云窗听紫箫。莺燕友凤鸾交。幽期密约,不许外人瞧。

【幺】打不觉头毒如睡马杓,粘随风絮沾如肉膘胶。藤缠葛数千遭,把丽春园缠倒,吓的那贩茶客五魂消。

【赚煞】我是个锻炼成的铁连环,不比您捻合就的泥圈套。挣么快的锋芒怎敢犯着,小厮扑如何敢和我换交?伏唇枪舌剑吹毛,不是我骋麄豪。强霸着月夜花朝,围你在垓心里怎地逃?若不纳降旗受缚,肯舒心伏弱,敢教点钢锹劈碎纸糊锹。

睡鞋儿

双凤衔花宫样弯,窄玉圈金三寸悭。绿窗静翠帘闲。似锦鸳日晚,并宿向雕阑。

【幺】多管是露冷苍苔夜气寒,暖透凌波罗袜单。听宝钏响珊珊,藉王建儿般冰腕,用纤指将绣帮儿弹。

【赚煞】髻绾倚风鬟,脸衬秋莲瓣,险花晕了懵腾醉眼,见非雾非烟帘影间。映秋波两叶春山,几时配玉连环?看他些绿僽红僝,殢煞春娇夜未阑。投至香消烛残,比及雨收云散,我向怀儿中直揣得那对底儿干。

63

【中吕】满庭芳 春情传杯弄

【中吕】满庭芳 春情传杯弄,元代,张可久,

春情

传杯弄斝,家家浪酒,处处闲茶。是非多不管傍人口,算得个情杂。锦胡洞雕鞍诈马,玉娉婷妖月娆花。朱帘下,香销宝鸭,按舞听琵琶。

黄岩西楼

风清霁宇,霞舒烂锦,云隐浮图。千岩黄叶秋无路,凉怯诗臞。玄鹤去空遗倦羽,白龙眠懒吐明珠。西山暮,凭阑吊古,无雁可传书。

东嘉林熙齐小隐

城南旧隐,苍苔晕雨,乔木屯云。生平喜有林泉分,不染红尘。清浅水梅花又春,碧远楼山色于人。成嘉石高,□房睡稳,斜月照琴槽。

歌者素娟

铅华尽洗,南州琼树,姑射冰肌。樱桃樊氏名相类,白也无敌。粉蝶妒寒梅破蕊,玉蟾惊秋月扬辉。绝纤翳,巧笑清兮,无地着明妃。

次韵雪竹

金丝柳枝,冰罗帕子,玉靶刀儿。赠行人道不出别离字,泪洗燕脂。俏苏卿你休来左使,病文园敢不为相思?有一件关心事,花笺半纸,血写就断肠诗。

即是

空林暮景,疏梅瘦影,老树秋声。倚阑干千古南楼兴,斗转参横。命仙客联诗赋鼎,试佳人按曲吹笙。无心听,寒江月明,鼓瑟怨湘灵。

开玄道院即事

松风洗耳,冰泉翠茗,玉洞琼芝。岩栖曾约回仙至,字掩藤枝。赋西月亭中小词,想南风殿上联诗。玄门事,虚皇密旨,呜剑佩上京师。

云林隐居

云林隐居,新诗缀玉,小篆垂珠。画图得见箫协律,文尚欧苏。辨汲冢数十车简书,笑齐奴三四尺珊瑚。修闲处,清风泰宇,秋月浸冰壶。

春情

檐前小打,楼心蹴踘,窗下琵琶。狂轻不管邻口骂,浪酒闲茶。涂醉墨春笺柳芽,弄轻鞭骏马桃花。有多少知心话,玉纤紧把,行到那人家。

24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 其五十五 送蒋监台文学校士东省事竣会试北上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 其五十五 送蒋监台文学校士东省事竣会试北上,明代,于慎行,

鼓箧吴门赋北征,翘材又进鲁诸生。华林欲带琼枝长,龙种还媒騄耳行。

马上寒星冲佩剑,霜前残月堕离觥。春来却望看花处,五色宫云满禁城。

82

烹茶

作者:陆游(宋代)

烹茶,宋代,陆游,

曲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年来衰可笑,茶亦能作病。

噎呕废晨飧,支离失宵暝。是身如芭蕉,宁可与物竞。

兔瓯试玉尘,香色两超胜。把玩一欣然,为汝烹茶竟。

61

瓮池

作者:陆游(宋代)

瓮池,宋代,陆游,

薶瓮东阶下,滟滟一石水。买鱼畜其间,鱍鱍三十尾。

力微思及物,为惠止于此。无风水不摇,得志鱼自喜。

涵泳藻与蒲,永不畏刀几。饭罢时来观,相娱从此始。

68

书堂对雪 其二

作者:刘攽(宋代)

书堂对雪 其二,宋代,刘攽,

积风寒玉折,惊鸟落花馀。定有麇麚迹,环林未扫除。

45

老将

作者:高翥(宋代)

老将,宋代,高翥,

垂头终日坐当门,两臂苍龙隐墨纹。

笑捻白须传阵法,手摊黄纸说君恩。

中年主帅皆为鬼,晚岁虞兵见领军。

每劝儿孙学刀箭,解衣教看旧瘢痕。

93

呈潘潭州十首 其三

作者:赵蕃(宋代)

呈潘潭州十首 其三,宋代,赵蕃,

梅花初出炯如冰,未许馀花似我能。太息天公不加意,放教风雨苦侵陵。

37

和江十饮范景仁家晚宿秘阁睹伯镇题壁记番直日月感之作五古

作者:刘敞(宋代)

和江十饮范景仁家晚宿秘阁睹伯镇题壁记番直日月感之作五古,宋代,刘敞,

阮公有大度,于世无所营。顾独好饮酒,而欣为步兵。

未尝语是非,举俗骇且惊。夫岂知胸中,磥磈独不平。

西登广武原,咄嗟竖子明。朅来蓬池上,咏怀激哀声。

此风久不闻,寥落成千龄。邻几颇其流,贫贱能忘形。

校书天禄阁,不忍游公卿。时从好事饮,傲兀人间情。

发白不自疑,归来卧前楹。顾是壁上书,始知岁月倾。

喟然感旧交,因欲东南行。黄鹄真去矣,白云远冥冥。

吾闻至人语,大块劳我生。天地一毫间,出处何重轻。

但使樽有酒,长醉不用醒。君当解此意,独往何必清。

96

铜陵阻风

作者:刘敞(宋代)

铜陵阻风,宋代,刘敞,

惊浪乘风疾,浮云映水低。卷帆高卧熟,看鹢退飞迷。

山远微分树,村深略辨鸡。蒹葭萦客恨,极望正萋萋。

86

题来青馆

题来青馆,宋代,真德秀,

客梦成时夜向阑,幽泉挟雨响潺潺。

清魂便觉超尘世,何况真栖岩石间。

45

新月照雪

作者:施枢(宋代)

新月照雪,宋代,施枢,

等是寻常月,因添雪更明。

看他同样白,与我一般清。

睡鹤应难认,栖乌亦屡惊。

梅花仍有意,相伴听寒更。

43

大风

大风,宋代,郭祥正,

一鸟忽惊鸣,众鸟高下噪。飘风自南至,汹汹结阴瀑。

须臾江涛翻,石裂巨木倒。禾麻安愗论,畦陇漭若扫。

苍天本好仁,孰使风伯暴。有叟重咨嗟,吾年行已耄。

此风未尝见,神理所诫告。我因谕彼侬,天地广覆焘。

噫气亦偶然,何必泥应报。掉头不吾顾,植杖复悲悼。

3

题画莺

作者:王称(明代)

题画莺,明代,王称,

半窣芳帘醉梦惊,数声拂曙绕花城。凭谁借得东风力,吹入箫韶杂凤笙。

40

米元章狱空行帖赞

作者:岳珂(宋代)

米元章狱空行帖赞,宋代,岳珂,

事上官当以信。溢美而言,是谓私徇。唐君果何人,而得此于宝晋。

予盖于是三叹,则前朝之得士,而未暇及笔法之神隽也。

10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