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雨多的时候极为凉冷,
不知道这雨是三伏时节的雨,
还是已经过了九秋的风。
树叶凉意渐浓,
禾苗沾湿必然茁壮。
大地偏向山峦吐出明月,
桥梁断裂,水面空悬。
鸡犬在邻家外徘徊,
而鱼虾则在小市场中热闹。
诗词的展现了一幅雨多的景象,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诗人以雨多极凉冷的描写,表达了秋天来临的感觉。他思考着这雨的性质,不确定是属于夏天最炎热的三伏天,还是已经进入了寒冷的九秋时节。这种疑虑和不确定感增添了诗词的神秘氛围。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描绘树叶凉意浓厚、禾苗沾湿茁壮的景象,展示了雨水的滋润和生命的蓬勃。这种对于大自然生机勃发的描写,以及对于人们对于雨水的期盼和依赖,使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在最后几句诗中,诗人以桥梁断裂、水面空悬的意象,描写了雨水的强劲和猛烈。而鸡犬在邻家外徘徊,鱼虾在小市场热闹的描绘,则展示了雨后人们的生活场景。这些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使整首诗词更具有情感共鸣和现实感。
总的来说,《雨多极凉冷》通过对雨水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人们对于雨水的期待和感受。诗人通过对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索。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人们在阅读中体味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贺新郎 其一 元夜用顾庵学士韵赠蛟门,明代,梁清标,
十里珠帘卷。遍烧灯、暗尘随马,钿车齐遣。缥缈箫声明月下,更喜露华初泫。
寒犹峭、春衣重茧。花市歌楼牙拍按,正御沟、冰泮流澌浅。
火树合,星桥展。
晚妆才试芙蓉显。倚银屏、归人未卜,金钗划扁。门外锦鞯何处客,频嘱系铃小犬。
寻好梦,香衾权免。午夜大酺人竞醉,罢严城、鱼钥金吾典。
听玉漏,东风剪。
三犯渡江云,近现代,潘乐乐,
倚楼人独立,小桥断浦,细雨隔疏栏。片云迷树杪,楚水萦回,一抹渺群山。
声声杜宇,算也应,碧老梁园。如唤起,那时春梦,触忤到樽边。
堪怜。幽香一缕,旧恨千枝,怅花飞人远。谁更觉,风催白发,泪裛红笺。
明朝一棹亭林杳,舣几处,荒碛村滩。凝伫久,愁生漠漠轻烟。
小心坡,清代,黄景仁,
世险不到此,兹坡名小心。侧栈受半履,石滑不可任。
上岭欲怒压,下有无穷深。削壁绝扪据,长云荡其阴。
飞空苦无具,至此毛发森。人言小心度,我以无心临。
同游少人色,牛喘逋汗淋。对之忽大笑,划然摇井参。
山灵喜颜色,乐奏来仙禽。提心一趺坐,万态何沈沈。
次韵黄仲则绮怀十六首 其六,近现代,刘雄,
他生难卜惜今生,心篆消残自听筝。乌鹊不来空七夕,蓝桥谁使报双成。
西湖想象春风面,蜀道分明夜雨声。差拟长房能缩地,万维网际惯经行。
沁园春 九日虢县傅宅作朝真醮,元代,丘处机,
晔晔重阳,秀气飘飘,廓周大千。正故庵交会,宾朋浩浩,青霄依约,鸿雁翩翩。
是处登高,衔杯逸兴,放旷犹如陆地仙。朝真会,赞金风淡荡,玉露新鲜。
黄花嫩蕊堪怜。散袅袅、清香满坐传。使众人得味,皆明至道,群莺无语,独王秋天。
艳杏妖桃,繁华春景、莫与迎霜敢斗坚。乘佳趣,对芳丛烂饮,一醉千年。
答江丈雨中,宋代,刘敞,
繁阴乘炎夏,晦色竟朝暮。蛟龙困云雷,虎豹病氛雾。
过时畏昏垫,推分纵所遇。闭阁空自愁,救饥眇无素。
江侯卧闾里,本自济时具。方与造物游,昔同斯人虑。
作诗破幽愤,极笔纡远慕。磊落三贤人,千秋如面晤。
道同义相契,未必形影附。长谣鸡鸣篇,因见君子度。
上平西,宋代,韩玉,
折腰劳,弹冠望,纵飞蓬。笑造化、相戏穷通。风帆浪桨,暮城寒角晓楼钟。暗借霜雪鬓边来,惊对青铜。
萧闲好,何时遂,门横水,迳穿松。有无限、杯月襟风。区区个甚,帝尧堂下足夔龙。不如闻早问溪山,高养吾慵。
凌敲台呈同游李察推,宋代,郭祥正,
腊月欲尽春风来,壮士寻春上高台。金乌慢飞光徘徊,照散冰霜天地开。
梅花披香柳烟袅,狂杀钱塘苏小小。玉箫金笛鸣高楼,怅望传书落青鸟。
吾曹强饮三百杯,老去功名安在哉。欲驾飞鱼入东海,王母为我倾金罍。
莲华变碧蟠桃熟,仙家四时应不速。醉来拍手乘紫烟,游遍洞天三十六。
高歌杳渺春风里,我怀清澈西江水。腐儒往往咍吾狂,犹幸扬雄作知已。
脱君身上蜀锦袍,解我腰下并州刀。更沽美酒共君饮,不负今朝春思豪。
送龙河杰首座自五台归将赴天台,明代,王称,
偶逐孤云下五台,又携明月上天台。衣传异域曾留偈,枫落长江见渡杯。
上界经行人世别,天宫说法梦中回。明朝相忆霞城远,空仰金绳觉路开。
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宋代,李壁,
送客来山寺,客去独凭栏。新篁已解箨,莹眼青琅玕。
玉台居上头,连峰郁巑岏。清泉动古甃,凉飔发轻纨。
黄云刮欲空,子规鸣声酸。秋种亦已布,豆菽行漫漫。
诚知藩寄忝,但愿农亩安。归路转沙碛,广川浩澄澜。
物色固自好,我忧何当宽。
感皇恩 述怀,元代,舒逊,
疏雨滴清秋,洗残流火,爽动凉飙透帘幕。寒蛩吟彻,谁道小□萧索。青镫相伴,我情依约。萤照更残,鸟啼月落。非壮山城数声角。漫漫长夜扣角。长歌方觉。人生能有几许行乐。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