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门阊阖早春初,恭构龙飞御太虚。
圣德巍巍隆誉望,坐令四海诵唐虞。
每扇宫门都早早地关闭着,春天初现。
恭敬地构建着龙飞般的车驾,御驾云游在虚空之上。
圣明的德行高大庄严,威望远播,让全国四海的人都效仿唐虞之治,虔诚地歌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早春的朝堂景象,以及皇帝的威严和治国的领导力。诗人通过描述宫门关闭、龙飞御车以及皇帝的圣德,展现了朝廷的庄严和权威。皇帝的声望高大,他的治理被四海之人所景仰,他们效仿唐虞时期的治理模式,虔诚地歌颂皇帝的威严和德行。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早春朝堂的场景,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圣德。整首诗篇气势磅礴,通过对庄严肃穆的朝堂景象的描绘,凸显了皇帝的统治力和治国能力。诗人赵子潚巧妙地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如“龙飞御太虚”来形容皇帝的御驾云游,使整个朝堂形象更加生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唐虞时期治理模式的向往,将其视为一种理想的政治典范。
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社会对皇帝的崇拜和对理想治理的向往,以及对皇帝的赞美和歌颂。它具有浓厚的礼仪气息,体现了宋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朝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皇帝的威严和治理能力的赞美,展现了当时社会对权威和治理的向往,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赵子潚(一一○一~一一六六),字清卿,号澹庵,太祖六世孙。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真州司法参军,改衢州推官。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为两浙路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二十九年,知临安府(《乾道临安志》卷三)。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沿海制置使,历知明州、福州、泉州。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事见《历朝上虞诗集》卷三,《宋史》卷二四七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孙子进惠笔乃周寿玉簪样试用其一已作秃翁犹耐驱使成绝句二首异日当寄子进昆仲 其一,宋代,赵蕃,
遂初赋就笔馀铓,赠我蒙探古锦囊。耐久固殊流俗败,含情浑似故人长。
送吕秘书中归清凉二首 其二,宋代,萧立之,
苍玉亭边借屋居,春风忽许赋归欤。邻翁争挈葫芦酒,息女催擎箬笼书。
百世不磨公论在,一城相语笑颜舒。兹行奇绝君恩重,压落梅花照笋舆。
与黄中翰登丛台,明代,卢龙云,
邯郸大道连上国,道旁主人殊不乐。南去北来寡所欢,总是悠悠异乡域。
君本罗浮洞里仙,今作凤凰池上客。使节辉煌返玉京,邮亭邂逅风尘陌。
喜君新自故乡来,于我信宿暂徘徊。握手共道乡园事,慰劳相看酒一杯。
探奇吊古重多兴,携壶更上古丛台。倚阑四顾河山渺,歌舞当时安在哉。
王侯第宅感今昔,井里年来渐萧索。岁岁但修祷雨文,未见丰年贺苍赤。
君归丹阙觐天颜,四方水旱应沾臆。民力东南何足陈,三辅之间且菜色。
送邹司徒考绩之京,明代,湛若水,
留都根本地,兵食夙告亏。闻有颜司徒,旋斡如神输。
蔼蔼黄山公,画一守不违。后先协乃心,会计靡毫遗。
月计一不足,岁计今几馀。秣马腾槽鸣,壮士歌以嬉。
春光入报政,南风满征旗。幸承前席问,请进阜财诗。
夏日沈石圃云静野邢文台陈仰坡夜宴石圃分韵二首 其一,明代,张子翼,
林下何人觅旧交,高轩带雨历荒郊。半尊迟月开花径,午夜悬灯赋草茅。
浮白且连徐孺榻,谈玄未解子云嘲。人生聚首浑难事,索句何缘竹外敲。
送司寇金公诗,明代,祁顺,
圣皇御极,治迈尧汤。水旱流行,伊数之常。维兹江右,民物阜康。
近厄于水,复罹旱荒。蒸人嗷嗷,盗贼滋蔓。奏章上闻,当宁嗟叹。
曰吾赤子,曷遭此患。援溺救焚,义不可缓。爰命大臣,授以玺书。
有杰秋卿,来自南都。福星照临,甘雨随车。一方民命,徯公以苏。
公既至止,人心大慰。遄发公储,以周贫匮。宣德达情,兴利除弊。
忧国忘家,视民犹己。公帑几何,饥馁孔多。载经载营,以抚以摩。
如培粪壤,沃彼稿禾。如施药石,疗彼沉疴。蠲除租课,宽免徭役。
鹾司分利,关税移积。省礼缓刑,舍禁弛力。立赏劝分,具有典则。
剪盗锄强,邵农助耕。招徕逋亡,周恤孤茕。鉴空衡平,物无遁情。
禁止令行,民无卒争。期月之间,事将就绪。孰意亢阳,重虐兹土。
饥馑荐臻,民愈愁苦。室如悬罄,病愈危痼。旌节载留,多方计筹。
备尝勤劳,恒抱隐忧。章奏剀切,动于宸旒。言听计从,荒政益脩。
敛散惟时,通融是画。商旅旁招,邻邦肆籴。仓廪充盈,痹疠消释。
俾歉为丰,由公之力。维天有缺,石可补之。维民有艰,丹可寿之。
庖刃恢恢,邹谷熙熙。德叶人心,功在口碑。口碑伊何,歌颂载道。
百万生灵,蒙此大造。昔困饥寒,今则暖饱。昔忧剽掠,今则无挠。
公拜帝命,竣事还京。鱼龙先驱,鸾凤纷迎。帆经鄱湖,舟指金陵。
山川出色,草木知名。公不忘民,行且有疏。水利仓储,二事兼举。
任专其人,法以无蠹。匪图目前,经久为虑。维帝明哲,用贤不疑。
维公忠诚,功烈有辉。章江瀰漫,庐阜崔嵬。邦人之思,曷有已而。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