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当五月命于天,齐户风谣恐未然。
若使当时真不举,吾门安得客三千。
诞当五月命于天,
齐户风谣恐未然。
若使当时真不举,
吾门安得客三千。
《孟尝君》是宋代徐钧的一首诗词。它通过表达孟尝君的命运起伏来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诗词中的
这首诗词描绘了孟尝君的境遇和难题。\"诞当五月命于天\"意味着他在五月出生,天命之下。\"齐户风谣恐未然\"表明有风言风语传遍齐国,令孟尝君感到不安。他担心这些谣言会导致他失去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然而,诗词的结尾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之情,\"若使当时真不举,吾门安得客三千\"。这句味着即使当时没有这些传闻,孟尝君也无法吸引三千客人前来拜访他的门户,他的地位和声望并不稳固。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孟尝君的命运,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诗中的孟尝君面临着外界对他的揣测和不信任,同时也暗示了世事无常,人生充满变数。无论是权势显赫还是名声盛誉,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这首诗词通过揭示人生的无常性和不可预测性,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过于依赖外界的评价和赞许。
总的来说,徐钧的《孟尝君》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通过孟尝君的命运起伏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警示。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 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温汤和王法曹,宋代,刘攽,
火井传夷檄,炎洲记海隅。仙游空诣绝,方志每多诬。
泛滥浮清沼,渊源自奥区。洪钧从鼓橐,一气审为炉。
烈焰方焚泽,腾波盛溅珠。沃焦难与并,执热谅谁须。
鳌抃终当钓,鲸掀会学屠。此中胜鼎鼐,不复待樵苏。
池馆他年贵,衣冠万乘俱。废兴仍在目,惆怅指平芜。
访南岩一滴泉,宋代,韩淲,
僧逃寺已摧,唯馀旧堂殿。颠倒但土木,彷佛昔所见。
山寒少阳燄,崖冷尽冰线。曾无五六年,骤觉荒凉变。
遗基尚可登,一滴泉自溅。忆昨淳熙秋,诸老所闲燕。
晦庵持节归,行李自畿甸。来访吾翁庐,翁出成饮饯。
因约徐衡仲,西风过游衍。辛师倏然至,载酒具殽膳。
四人语笑处,识者知叹羡。摩挲题字在,苔藓忽侵遍。
壬寅到庚申,风景过如箭。惊心半存没,历览步徐转。
回思劝耕地,尝著郡侯宴。今亦不能来,草木漫葱茜。
人间之废坏,物力费营缮。不如姑付之,猿鸟自啼啭。
奉寄子高卢兄五十韵,宋代,苏泂,
君才如骕骦,道里未可量。读书串脉络,如海东赴洋。
五年隔异县,信若参与商。昨者戒车马,故意改未尝。
我家小于斗,下榻出仓黄。绳枢三椽共,君视犹雕梁。
贫又少甘脆,而君甘秕糠。晨兴乌鹊先,夕憩星宿张。
上言体金玉,时节登虞唐。下言复家世,努力事文章。
琐细及儿女,骨肉谊莫当。君来历州府,所在诸侯良。
肝胆皆善子,子去锥脱囊。问胡独善我,风雨度钱唐。
我时熟君指,又不罗酒浆。何况动邻里,磨刀向猪羊。
青灯两夫影,陈义劝交相。谓言经时留,十日又理装。
但携本经册,沃州山水乡。子宁舍我去,我意未子忘。
相逢一岁短,相别一日长。何缘子吾所,不然我君傍。
君虽老马姿,今乃骥服箱。刷燕日千里,阔步徐康庄。
江水有时西,东下斯滥觞。奫■至澎湃,穿溜极怀襄。
死生渠有命,贫贱士之常。孔融委曹操,汲黯卑张汤。
人生出处分,荣谢均阴阳。念我懒拙病,久已在膏肓。
此方困忧患,惩艾百战创。安时而处顺,天道不可详。
鲁连蹈东海,屈原赋沅湘。此志竟未遂,眼看都茫茫。
君怀万金产,待价空四方。古闻韫椟贵,世有刖足伤。
蓝田种洵美,死鼠名须防。鲁方秉周礼,汉亦绝楚粮。
易求哥舒翰,难觅张子房。英雄出儒素,金印垂襕裳。
吾祖元祐末,奉使詟戎羌。子孙失遗武,史册无晶光。
君家著胆略,并驱从两狼。弯弓射敌首,灭敌使走藏。
此事属乃翁,翁今膂力强。问翁来何时,九月天雨霜。
此时君适我,促膝话绳床。作诗致近讯,愿子益自将。
君看绕指柔,会作百鍊刚。岂云建厦缺,期子柱明堂。
辛卯上提刑平寇歌,宋代,邢凯,
陈公筹策今子房,衣绣持斧征南方。亲督貔貅效深入,悉孛狗鼠无留藏。
二帅宣威既电击,群校贾勇争奋扬。束身来降三百寨,所馀一二犹陆梁。
平固恃险连百丈,僭拟官号熊与张。一朝骈首俱就缚,是谓擒贼先擒王。
捷书夜至连清昼,不闻传箭赤白囊。骎骎良民皆安堵,憧憧道路多行商。
妖氛顿扫卖刀剑,祥风初扇催耕桑。绍定四年调玉烛,薰蒸六合为金穰。
第功行封先指授,凌青溯紫将翱翔。元戎煌煌赐紫轴,裨将一一露龙光。
振旅归来神螺冈,笳鼓竞飞声洋洋。櫜弓载戢绿沈鎗,旄头星灭汉道昌。
雅宜饮至满浮觞,细柳烟笼春昼长。
前雪歌,宋代,郑思肖,
玄冥玄玄玄又玄,一夜一尺平阶前。故现幻化瞒俗眼,忽变境界为神仙。
弥望洁净失污秽,与世坦荡忘攲偏。混沌有影昼短短,穹窿无缝云悬悬。
慢飘如倦欲止歇,斜洒似舞争便嬛。万物根蒂不可见,数笔图画安能传。
诗战素手白相敌,酒潮赧脸红不鲜。老龟缩壳息饮气,卧龙哆口寒凝涎。
木帝舍暖施下土,火精气驭行中天。须臾被野尽锦绣,四望四野春无边。
正学发潜卷为韶州李封君作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
湛湛浈江水,英英庾岭云。昔有幽潜士,于此扬清芬。
努力追千古,潜心事典坟。豪华俗所悦,而乃厌尘氛。
圣功始克复,章句岂徒云。名教自足乐,嘉尚志不群。
式闾慕高义,交者意独勤。令子承先德,通籍迩明君。
应时树嘉绩,奕奕振前闻。义方馀世泽,取赢属后昆。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