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汤祠映碧成,梁间瑞草表虔诚。
也同□□寒光润,气禀元精素南清。
神爵五茎难比□,建□三本未为荣。
烝民共喜嘉祥异,和气时臻□□平。
新建的汤祠在明亮的阳光下泛着碧绿的光芒,
殿内悬挂着神圣的瑞草,表达着虔诚之心。
那鲜艳的光芒也如同□□冰雪般的洁白,
气质则继承了上古的精华,纯净而清澈。
神圣的爵杯无法与它们相比,
新建的供奉尚未因功绩而获得荣耀。
国家的子民共同庆贺喜事,
和谐的气象传达出□□的平稳。
刘泳的《大阳成汤殿内芝草诗》是一首描写庙堂祭祀场景的诗歌,以描述新建的汤祠为主题,通过描绘殿内悬挂的瑞草、神爵等祭品,展现了人们对神圣之地的虔诚和对神明的崇敬之情。
诗中提到的汤祠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成汤而建的,汤祠是古代帝王庙宇的一种,象征着帝王的威严和功绩。作者通过描绘瑞草的神秘而光辉的形象,以及神爵等祭品的庄严与典雅,表达了对古代帝王的敬仰之情。
诗中还表现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欢庆之景,以及社会和谐的氛围。这与宋代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历史背景相吻合。通过描绘庙堂祭祀的场景,诗歌展现了一种威严、庄重而和谐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安定和吉祥的氛围。
整首诗运用了典雅清丽的词汇,通过层层的描绘,展示了帝王的神圣形象以及人们对古代帝王的崇敬之情。通过描述庙堂的祭祀场景,诗歌传递着祥瑞与喜庆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安定和繁荣。整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古代帝王成汤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社会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和期待。
刘泳,字仲潜,晋城(今属山西)人,惟《山右石刻丛编》所录诗序称彭城,不知何以致异。徽宗宣和初进士(清乾隆《凤台县志》卷六)。
【南吕】一枝花 怨雪,元代,唐毅夫,
不呈六出祥,岂应三白瑞。易添身上冷,能使腹中肌。有甚稀奇,无主向沿
街坠,不着人到处飞。暗敲窗有影无形,偷入户潜踪蹑迹。
【梁州】才苫上茅庵草舍,又钻入破壁疏篱。似杨花滚滚轻狂势。你几曾见
贵公子锦ブ绣褥?你多曾伴老渔翁箬笠蓑衣?为飘风胡做胡为,怕腾云相趁相随。
只着你冻的个孟浩然挣挣痴痴,只着你逼的个林和靖钦钦历历。只着你阻的个韩
退之哭哭啼啼。更长,漏迟。被窝中无半点儿阳和气,恼人眠,搅人睡。你那冷
燥皮肤似铁石,着我怎敢相偎。
【尾】一冬酒债因他累,千里关山被你迷。似这等浪蕊闲花,也不是久长计。
尽飘零数日,扫除做一堆,我将你温不热薄情化做了水。
九灵山房,清代,全祖望,
吾怀九灵翁,大节如孤鸾。浮海未得遂,辗转九洞天。
如何变姓名,尚为弋者弹。高皇不能屈,馀生终自残。
未闻翘车士,乃以牢狱填。诸公不强谏,史册足长叹。
黄竹夜泪落,白龙亦神寒。至今永乐寺,悽怅云林烟。
嵯峨君臣义,不以夷夏迁。高皇提日月,赤手洗幽燕。
九灵所遭遇,尚与余蔡悬。疑或可无死,巽辞得生还。
不见东维子,平定巾栾栾。暂下读书台,卒返三泖间。
重渊见李黼,完节要无愆。而士各有志,不忘丧其元。
高皇亦色动,晨星黯长干。㴞㴞江河下,大节良所难。
为我寓公重,山房永勿谖。
将自都门赴山左承都宪徐健庵先生过阮亭家叔寓中见存每念戬为故人之子感赋长句,清代,王戬,
当年膝下王文度,此日风尘京雒游。长伴塞鸿归碣石,欲观海蜃到之罘。
双藤倚户惊垂讯,千佛名经讵见收。只是凄凉怜葛帔,高情须向古人求。
江城梅花引·相思无处著春寒,宋代,刘辰翁,
相思无处著春寒。傍阑干。湿阑干。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想见夜深村鼓静,灯晕碧,为傍人,说上元。是花是雪无意看。雨摧残。雨摧残。探春未还。到春还、似不如闲。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不惜与君同一醉,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
舟行,宋代,徐似道,
大官连樯十万艘,小官仅得一叶如渔舠。
其中何所有,白发翁媪并儿曹。
赤脚婢三后执爨,苍头奴二前操篙。
玄真笔床间茶灶,吏部酒杯兼蟹螯。
书缄一箱半鱼蠹,一束百轴成牛腰。
平铺藁告荐猫犬,剩买枣栗供猨猱。
新花郁屈作萎木,清酒荡摇成濁醪。
篷低日觉牛角折,灶近时闻羹釜轑。
高骧正难望鷁首,缓进岂敢争龙标。
全家窘拘叹蹐跼,长物屏当随周遭。
桑枢驷马各是累,人肝薇蕨俱成饕。
不须彼此更相笑,未必郁林之石贤胡椒。
续武溪深,宋代,蒋之奇,
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哉武溪何毒淫。
飞湍瀑流泻云岑,砰激百两雷车音。吾闻神汉之初始开斸,史君姓周其各煜。
至今庙在乐昌西,苔藓残碑仅填读。武水之源自何出,郴州武县鸬鹚石。
南入桂阳三百里,峻濑洪涛互淙射。其谁写此入新声,一曲马援门人笛。
南方耆旧传此水,乐昌之泷兹乃是。退之昔日泛潮阳,曾到泷头问泷吏。
我今以选来番禺,事与昌黎殊不类。未尝神色辄惝慌,何至形容遽憔悴。
但怜岁晚毛鬓侵,故园一别至于今。溪光罨画清且浅,朱藤覆水成春阴。
何为在此婴朝簪,翩然走马驰骎骎。南踰瘴岭穷崎崟,梅花初开雪成林。
韶石仿佛闻舜琴,曹源一滴清人心。远民安堵年谷稔,百蛮航海来献琛。
嗟余才薄力不任,报君夙夜输诚忱。布宣条教勤官箴,有佳山水亦出寻。
乐平吾乐何有极,不信弦歌武溪深。
慈福太后生辰圣驾同中宫过北内上寿至晚銮仗方回观者无不仰赞庆礼四朝之尊也,宋代,韩淲,
南渡衣冠近百年,四朝安稳在吴天。斯民何幸归仁寿,咸戴慈仪五福全。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