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普宁寺

偶扶藜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

暂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巾。

山萦细栈疑无路,树络崩崖不压人。

朝暮有程常卒卒,向因携酒上嶙峋。

84

诗文译文

偶然搀扶着藜杖,经过南津,

野寺长桥让我的心就此兴起。

暂时停在清溪边,照看着白发斑斑,

不妨让翠雾湿湿我的衣巾。

山峦环绕,狭窄的栈道让人产生无路可行的疑虑,

山上的树木藤蔓从崩崖上倾斜下来,却没有压垮过任何人。

朝早晚昏沉无多,走上陡峭的山岭,

归途中常常匆匆忙忙地行进。

诗文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普宁寺远足时的所见所感。

首先,诗人捧着藜杖偶然经过南津,被野寺长桥的景色所打动,内心产生了愉悦的情绪。

接着,诗人到了清溪边暂时停下脚步,照看着自己斑斑白发,既有感慨时光流转的无奈,也有对美景的欣赏之情。

然后,诗人描述了山峦和栈道的景象,山峦环绕,栈道狭窄,让人担心无法前行,但实际上没有压垮过任何人。这里可以引申为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并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的决心。

最后,诗人在朝夕间忙碌的生活中,带着酒,重新行走在陡峭的山岭上,探索未知的嶙峋景致。

整首诗以诗人游览普宁寺的经历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自身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困难的勇往直前以及对独立探索的追求。同时,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和自然的意象,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其他诗经

东台杂诗 其二

东台杂诗 其二,清代,蒋春霖,

海近秋先至,城空客少过。沧桑新涕泪,云物小槃阿。

乐土聊高枕,王师未止戈。鸡声催揽镜,双鬓已微皤。

22

热河三十六景诗 其三十 澄波叠翠

作者:玄烨(清代)

热河三十六景诗 其三十 澄波叠翠,清代,玄烨,

叠翠耸千仞,澄波属紫文。鉴开倒影列,反照共氤氲。

41

人月圆 即事

人月圆 即事,近现代,林修竹,

池塘半亩新荷小,梦稳日方长。藤床竹枕,心平气爽,初夏风光。

青春何处,年华如逝,无限思量。寄怀只在,风花雪月,恕我清狂。

10

送陶元庸之越

送陶元庸之越,明代,释妙声,

吴越山川一水分,总戎今属李将军。旌旗影动鼋鼍窟,鼓角声连虎豹群。

徼外遐荒来送款,幕中宾客总能文。想君禹穴题诗处,长向姑苏望白云。

92

木陈禅者来宝成寺方丈适道人还居士相作偈戏赠

木陈禅者来宝成寺方丈适道人还居士相作偈戏赠,明代,何南凤,

岭南久已无消息,曹溪路亦生荆棘。跛师独自出头来,笼不住兮唤不回。

后园吃草事周遮,破家特地走天涯。鼻孔穿来没半边,囫囵呑却金刚圈。

三脚驴子弄蹄行,一踏群萌尽皆惺。意马逐队走如风,象□□之愈峥嵘。

年来不耐披袈裟,戴发还归居士家。维摩对我寂无言,不二门从海□宣。

我亦人中七佛师,今日为君亲證据。香积饭兮灯王座,分明举似无话堕。

大地撮来如粟粒,打鼓普请人不识。要会渠侬头与面,顶门□破开正见。

急荐盲龟跛鳖禅,莫认儒冠□正遍。

36

送尹正言父还太和

作者:徐溥(明代)

送尹正言父还太和,明代,徐溥,

清朝有子侍彤闱,禄养如君古亦稀。仙液浮香供夜宴,宫罗剪翠作春衣。

谩论人世如浮梗,还忆家山好采薇。万事不干真吏隐,野鸥从此共忘机。

3

醉后作短歌十一章 其三

作者:姚燮(清代)

醉后作短歌十一章 其三,清代,姚燮,

月不落,星不明,庭叶不多微有声。中宵不睡对残烛,人影当门烛光绿。

开门欲晓星月低,枯桐照井烟凄迷,天风袅袅吹萝衣。

14

【双调】燕引雏 有感

【双调】燕引雏 有感,元代,张可久,

有感

透闺阁,俏名儿都识郑元和。老来犹占排场坐,劝不的哥哥。无钱也怎过活?相识每嗑,推不动花磨。朱颜去了,还再来么?

西湖春晚

系吟船,西湖日日醉花边。倚门不见佳人面,梦断神仙。清明拜扫天,莺声倦,细雨闲庭院。花飞旧粉,苔长新钱。

别情

楚云深,花残月小夜沉沉。五人不见凄凉甚,往事沉吟。香寒茉莉簪,坐冷芙蓉枕,泪淡胭脂添。好因女子,愁似秋心。

分水道中

树槎牙,清溪九曲路三叉。相逢野老别无话,劝早还家。山翁两鬓花,题诗罢,看一幅天然画。炊烟茅舍,晴雪芦花。

6

江上梅花

作者:陆游(宋代)

江上梅花,宋代,陆游,

老来乐事少关身,犹喜尊前见玉人。岂是凄凉偏薄命,自缘纤瘦不禁春。

娟娟月上明江练,黯黯天低糁玉尘。绝涧断桥幽独处,护持应有主林神。

53

夜宿街子镇

夜宿街子镇,近现代,刘雄,

古镇再来游,涤尘因少留。杯收天上月,人坐暑中秋。

柳影临窗动,溪声到枕流。一瓢诗亦苦,或可比唐求。

73

水木明瑟园古藤歌

水木明瑟园古藤歌,清代,全祖望,

昔我游京华,及见三古藤。其一尚书省,犹传文定旧都厅。

俄而吴回降,嘻嘻出出寒灰零。其一海波街,尚署金风老子名。

俄而富媪震,横裂活埋归杳冥。其一合肥邸,五传槐棘相因仍。

临川侍郎下我榻,喁喁于于和诗百辈赢。十年落拓湖海上,春明存殁百感增。

惊见天平谷口双峥嵘,古根诘屈穿山出,酝酿洞庭七十二峰之精灵。

踞地先成偃卧形,老罴当道群貉屏。欲上不上意磅礴,忽然蹶起势骞腾。

百转千蟠故作态,低头下瞰纷长缨。其心时复吐云气,其干将无闻铜腥。

其杪迎风舞拂拂,大垂小垂都珑玲。就中倏生数直干,岸然如弦复如绳。

空所依旁冉冉升,此尤怪绝得未曾。浙中绣谷亭前一本差相亚,细校犹疑殊尹邢。

主人选佳木,插架三十楹。蜿蜒循蒿径,亦以曲折成。

入门未窥诸坞绿,蔽天已见十丈青。频年三过此,所惜未与花期丁。

是藤不花亦复佳,磥砢高节谁抗衡,老我感旧空怔营。

88

送西台治书仇公哲

作者:虞集(元代)

送西台治书仇公哲,元代,虞集,

陕郊得时雨,生意始来复。存者事稼穑,还者葺墙屋。

安知凋瘵馀,政可致新福。辟除正广术,区井表深渎。

均齐定恒志,忠厚保敦笃。岂无忧世士,受仕在刍牧。

为义苦多违,好名常不足。治书肃将指,善类庶有勖。

77

冬至登楼

作者:刘攽(宋代)

冬至登楼,宋代,刘攽,

泽国风光早早催,阳生已复似春回。不妨野史书云物,会伴南公进寿杯。

尘世光阴俱短日,客心冥漠过潜灰。此心未厌隆中卧,亦任东风起蛰雷。

2

秋日

作者:严羽(宋代)

秋日,宋代,严羽,

西风催我转胡床,坐落秋山午梦凉。蝉老树深音响别,满天风雨带斜阳。

18

送赵明叔为漳浦宰

作者:徐玑(宋代)

送赵明叔为漳浦宰,宋代,徐玑,

去年官满处,送子意何如。

地接泉山近,人依大泽居。

南中繁赋役,美政辑田庐。

公退无他事,弹琴更读书。

72

谢步石鼓山

作者:徐玑(宋代)

谢步石鼓山,宋代,徐玑,

谢公曾步处,石鼓尚依然。

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

不因诗句说,更复有谁傅。

怀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烟。

29

读晏子春秋

作者:刘敞(宋代)

读晏子春秋,宋代,刘敞,

平生实善交,厚薄等新故。解骖济越石,调禄谓车御。

犹称礼偪下,未免俭则固。高风往既息,颓迹后方骛。

陈妾轻绮纨,贤士敝襦裤。若人不重得,遗论今始布。

吾亦太史徒,执鞭所欣慕。

18

文湖渔唱

作者:赵瞻(宋代)

文湖渔唱,宋代,赵瞻,

湖光潋滟泛莲荷,欸乃渔郎惯此过。笛韵吹残红蓼岸,橹声摇出锦鳞窝。

狂歌明月閒愁少,放浪扁舟适兴多。莼菜鲈鱼供一醉,掉头归去卧烟蓑。

26

送友还剑上

作者:王称(明代)

送友还剑上,明代,王称,

手把一尊酒,送君白下门。秋风官道傍,落叶何纷纷。

念我辞家久为客,京华一日几人别。兹晨慷慨复送君,令人却忆故山云。

君家旧在剑溪上,门外双峰宛相向。云屏九曲倚醉过,青山别后近如何。

君行漫浪不须久,旧业荒凉风雨后。会予得买南山航,萝径苔矶一相候。

26

舟中呈耿元直

作者:赵鼎(宋代)

舟中呈耿元直,宋代,赵鼎,

念昔一笑相逢初,我时尚少君壮夫。十年再见辇毂下,我鬓斓斑君白须。

落魄朋游嗟我在,艰难兵火与君俱。酬恩未拟填沟壑,强颜忍复陪簪裾。

浩然胡不径投劾,老矣难堪归荷锄。田园坟垄乱戎马,是身是处长羁孤。

解维汴岸一篙水,小舟漂兀如鹥凫。对床推枕坐叹息,此行未肯悲穷途。

胸中炯炯时一吐,与生俱坐宁籧除。只今云台罗俊彦,鄙贱老丑憎朴疏。

跃马食肉付公等,浮家泛宅真吾徒。与君转柂从此逝,秋风万里吹江湖。

2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