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天宇阴,便有如许凉。
衣襟不作苦,灯火耿寒光。
青编如故人,入眼兴未央。
忆昔炎歊日,蒸郁如扬汤。
百事懒不支,何暇考短长。
念此深自喜,拂窗净琴张。
老来纵眵昏,闭目自焚香。
心清神亦正,圣贤俨在傍。
此意勿轻语,此景吾弗忘。
晚来天空阴沉,
就有这样的凉意。
衣襟不觉苦寒,
灯火闪烁寒光。
青帘像旧友,
进入视野心情无限畅快。
回忆起往昔的炎热天气,
热浪蒸腾如烹开的汤。
百事都变得懒散无力,
何须费心思考较长短。
想到这里我心中充满喜悦,
拂开窗帘,净擦琴弦。
年老之后眼睛昏花,
闭目自焚香。
心境清明,精神也正直,
圣贤的风范仿佛在身旁。
这份心境请勿妄加言辞,
这景象我永远不会忘怀。
《九月七夜喜新凉》是宋代张九成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九月的晚上,天空阴沉,凉意渐浓的景象。
《九月七夜喜新凉》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九月夜晚凉爽的喜悦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天空阴沉、凉意袭来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炎热夏季的厌倦和对凉爽秋天的渴望。衣襟不觉苦寒,灯火闪烁寒光,展现了凉意的清新和寒冷的气息。青帘如故人,进入视野心情畅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中还出现了回忆起往昔炎热天气的情节,通过对比过去的炎热与现在的凉爽,突出了秋天的宜人和令人舒适的特点。百事懒不支,何暇考短长,表达了作者在凉爽的夜晚心境舒畅,不再纠结于琐事和烦扰,享受宁静与自在。
诗的后半部分表现了作者对年老之后的生活态度,闭目自焚香、心清神亦正。作者通过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净,使得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诗的最后几句强调了心境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这份喜悦和美好时刻的珍惜,并且表示这种感悟和景象将永远铭刻在心中。
《九月七夜喜新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秋天凉爽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宁静、纯净心境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回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使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宜人和内心的宁静。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过岭,清代,纪昀,
大雪幕荒榛,冻云压高树。冲寒上高岭,冈峦莽回互。
苍然暝色合,四望疑无路。迂曲得人踪,一线微通步。
仰睇郁嶒崚,俯窥杳烟雾。隔涧见行人,蠕蠕似蚁附。
高者木杪悬,卑者草际露。前者偻而援,后者耸而赴。
石磴滑屡颠,林风吹欲仆。徒侣递相呼,十步九回顾。
慄然悸心魂,失足愁一误。侧闻定鼎初,狂童此负固。
桓桓李文襄,转战实兹处。仰攻彼尚克,徐行今乃怖。
人生才地悬,宁止恒沙数。丈夫志四方,感激酬知遇。
仗钺良未能,叱驭吾其庶。黾勉趣役夫,去去无多虑。
咏相风,清代,弘历,
长綄繫鸡羽,五两古所称。后人善增华,易以金凤形。
金凤或失重,五两或失轻。于今用绢囊,动静随风呈。
转旋利觇候,取携便行程。每因廑稼穑,恒以占阴晴。
竿头自止息,那识对者情。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近来时,元代,马致远,
借马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漂息胖肥。但有些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鞴。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是"他人弓莫挽,他人
马休骑。"
【六】不骑呵西棚下凉处拴,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着鞍和辔,牢踏着宝镫,前口儿休提。
【五】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着皮肤休使麄毡屈,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有口话你明明的记:饱时休走,饮了休驰。
【四】抛粪时教干处抛,尿绰时教净处尿,拴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教溅起泥。这马知人文,似云长赤兔,如益德乌骓。
【三】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着颓,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飏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二】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则叹的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一】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中吕】满庭芳 湖景丝竹管,元代,张可久,
湖景
丝竹管弦,花围富贵,柳阵蝉娟。绿阴红影藏莺燕,醉客金鞭。锦步障长安上苑,玉浮图极乐西天。一步一个屏风面,孤山寺前,无数采莲船。
【越调】寨儿令 湖上锦制屏,元代,任昱,
湖上
锦制屏,镜涵冰,浓脂淡粉如故情。酒量长鲸,歌韵雏莺,醉眼看丹青。养花天云淡风轻,胜桃源水秀山明。赋诗题下竺,携友过西冷。撑,船向柳边行。
书所见
眉黛浅,鬓云偏,羞颜落色谁爱怜?种玉无缘,掷果徒然,回首叹芳年。碧波深不寄鱼笺,翠衾寒犹带龙涎。飞花残雨后,新月小窗前。大,斗帐恨孤眠。
读书示子遹,宋代,陆游,
我性苦爱书,未始去几案。
生虽後三代,意尚卑两汉。
世衰道术裂,年往朋友散。
泽居贫至骨,霜冷衣露骭。
犹能乐其乐,肯发穷苦叹?尔来更可笑,身籴儿炊爨。
一饱辄欣然,弦诵等雝泮。
望古虽天渊,视俗亦冰炭。
阿遹可怜生,相守忘夜旦。
孤学当世传,岁月不可翫。
仙杏山,宋代,周邦彦,
仙人药光明夜烛,种杏碧山如种玉。
春风裂石凤收花,赤颊离离照山谷。
卿云承日作阴润,猛虎守山防采斸。
高真筐篚入时贡。拜望通明荐新熟。
珠旒颔首一破颜,气压蟠桃羞若木。
自从移植近星榆,山水无光灵鬼器。
长松枯倒流液尽,权赖牵藤多朴樕。
我思百年访灵异,羽褐虽存言语俗。
本非民民土宰官身,欲断人间烟火谷。
行寻幽洞觅丹砂,傥见臞仙骑白鹿。
便应执箒洗仙坛,不用纤纤扫尘竹。
步虚词五首,唐代,徐铉,
气为还元正,心由抱一灵。凝神归罔象,飞步入青冥。
整服乘三素,旋纲蹑九星。琼章开后学,稽首奉真经。
天帝黄金阙,真人紫锦书。霓裳纷蔽景,羽服迥凌虚。
白鹤能为使,班麟解驾车。灵符终愿借,转共世情疏。
圣主过幽谷,虚皇在蕊宫。五千宗物母,七字秘神童。
世上金壶远,人间玉龠空。唯馀养身法,修此与天通。
何处求玄解,人间有洞天。勤行皆是道,谪下尚为仙。
蔽景乘朱凤,排虚驾紫烟。不嫌园吏傲,愿在玉宸前。
三素霏霏远,盟威凛凛寒。火铃空灭没,星斗晓阑干。
佩响流虚殿,炉烟在醮坛。萧寥不可极,骖驾上云端。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