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帝圃蕃英蕤,氤氲嘉祥凝朝曦。
竹间芳种易封殖,叠萼三葩同茂枝。
庆云景宿共灵意,鸿英托寓兹为美。
华夷面内始并柯,慈孝欢心遂联蘤。
云旂羽葆驻天临,玩此能无悦圣心。
幽香自逐德馨远,丽色更缘眉彩深。
因生轶草兼平露,荐祉神庭幸同侣,
盛开已被帝琴风,纵落犹成佛天雨。
玉宸殿内三枝牡丹歌,天上帝圃繁盛花朵,芬芳氤氲凝结朝曦。竹林中的花种容易栽培,三朵盛开的花朵在一枝上茂盛。庆云景宿共同显现出灵动之美。牡丹之美托付于此地,为了取悦圣心。这种花朵在华夷之间开始并列,表达了慈孝之心与快乐相连。云彩旗帜和羽毛伴随着天子降临,欣赏这些花朵能够使圣心感到愉悦。幽香自然地传递出美德的芬芳,华丽的色彩是眉目深邃的点缀。它们因为生命的轻盈而展示出平静的露水。这些美丽的花朵被奉献给神庭,幸福地与同伴们一起。即使在盛开之后,它们仍然像佛陀的天降雨一样轻盈地飘落。
《玉宸殿并三枝牡丹歌》以牡丹为主题,表达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庄严。诗中使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示了牡丹花的繁盛和高贵。牡丹被描绘成开在天上帝圃中,芬芳弥漫,凝结着朝曦的光辉。竹林中的牡丹盛开茂盛,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和美的繁荣。诗人通过牡丹花的盛开与天子的圣心相联系,强调了美与善的关联。牡丹的美丽不仅仅是物质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追求。诗人用华夷面内并列的描写,表达了牡丹的美丽超越了种族和国界的界限,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诗中还融入了儒家的慈孝思想,将牡丹的美丽与慈孝之心相联,强调了美德与快乐相辅相成。最后,诗人以牡丹花的轻盈和美丽,寄托了对神庭的奉献和对幸福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它以瑰丽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向往。牡丹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花卉,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富贵、高雅和尊贵。通过描绘牡丹的繁盛和美丽,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庄严而华美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力量和人文情怀的抒发。这首诗词以其华丽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向读者传递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牡丹花作为自然界的瑰宝,以及美德与美丽相辅相成的理念。通过诗人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表达,诗词唤起了读者对美的共鸣,使人们在中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总之,这首诗词《玉宸殿并三枝牡丹歌》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示了其华丽、庄严和高贵的特质,传递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向往。诗人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精心构思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充满和美感的境界,使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人文情怀的魅力。
:
《玉宸殿并三枝牡丹歌》以牡丹为主题,表达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庄严。诗中使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示了牡丹花的繁盛和高贵。牡丹被描绘成开在天上帝圃中,芬芳弥漫,凝结着朝曦的光辉。竹林中的牡丹盛开茂盛,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和美的繁荣。诗人通过牡丹花的盛开与天子的圣心相联系,强调了美与善的关联。牡丹的美丽不仅仅是物质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追求。诗人用华夷面内并列的描写,表达了牡丹的美丽超越了种族和国界的界限,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诗中还融入了儒家的慈孝思想,将牡丹的美丽与慈孝之心相联,强调了美德与快乐相辅相成。最后,诗人以牡丹花的轻盈和美丽,寄托了对神庭的奉献和对幸福的向往。
这首诗词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示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它以瑰丽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向往。牡丹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花卉,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富贵、高雅和尊贵。通过描绘牡丹的繁盛和美丽,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庄严而华美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力量和人文情怀的抒发。这首诗词以其华丽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向读者传递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牡丹花作为自然界的瑰宝,以及美德与美丽相辅相成的理念。通过诗人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表达,诗词唤起了读者对美的共鸣,使人们在中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总之,这首诗词《玉宸殿并三枝牡丹歌》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示了其华丽、庄严和高贵的特质,传递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向往。诗人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精心构思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充满和美感的境界,使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人文情怀的魅力。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仙吕】点绛唇 道妙玄微,,元代,未知作者,
道妙玄微,先须要悟明心地,非容易。见放着古圣文书,内隐着真消息。
【混江龙】若说着胎元根蒂,只除是含光默默守虚极。去动中求静,静定是
幽微。默坐忘言方是道,群居缄口是道根基。有一等明师,自高自大,狂言诈语,
道听涂说,自把他元神昧。全不怕上天照察,也不怕六道轮回。
【油葫芦】道本无言行妙理,夺天地髓,就中只许自家知。无中生有人还会,
玉炉内常把阴阳来配。要进火功,莫得迟。双关透入泥丸内,自然显光辉。
【天下乐】金液还丹下玉梯。烹煎,白雪飞,黄芽渐长生天地。质体内真,
路不迷,化琼浆满玉池。
【后庭花】饥中饱饱后饥,饮醍醐滋肾水。将地户牢关闭,化真精吞玉蕊。
吐虹霓,黄庭内相会。见金公红了面皮,将婴儿和戊己,共元神相护持。
【柳叶儿】直赶到天宫里相会,有姹女雨泪悲垂。丁郎见了长吁气,配佳期,
霎时间聚散分离。
【金盏儿】山头雪巽风吹,甘露降饮刀圭。调停火候功夫细,久全阴静养神
龟。丹成金满屋,乌兔任东西。若是将坎离颠倒炼,魂魄养胎基。
【赏花时】暂选一片白雪满地堆,运二气相交饮玉杯。三田内温习,四相和
合体,五明宫守真实。
【幺】炼六尺身躯修自己,变七朵金莲到处随。配八卦跨鸾归,至九霄云外,
十分的显雄威。
【煞尾】十载苦修行,九陌为活计。八百行修成玉体,七星剑从来除下鬼。
六合内参透希夷。唱道习五祖无为,四内功夫谁得知!养三田聚美,有二天神
相济,现一轮明月照玄机。
酸枣令刘熊碑诗 其二,两汉,蔡邕,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理财正辞。束帛戋戋。□梦刻像。
鹤鸣一震。天临保汉。实生□勋。明试赋授。夷夏已亲。
嘉锡来抚。潜化如神。其神伊何。录不伤人。
次韵答张宗益工部,宋代,韩琦,
昔忝临漳守,娱心自退公。闲愁放天上,真境得壶中。
燕处虽云适,规模惜未丰。恢园隳旧堞,困宇出新工。
材品珍方用,花名异始充。泉分洹水堰,梁下邺城宫。
今始推良牧,褒辞借病翁。笙镛谐庙瑟,珠玉满邮筒。
讵敢矜前政,徒知偃下风。北堂留衣锦,西巘峻维嵩。
休逸檐梢月,荣归浪衬虹。班条多暇日,清赏此何穷。
送朱伯原秘校,宋代,郭祥正,
泠泠皖溪水,悠悠天柱云。云行水光动,水洗云影分。
幽人坐卧吟,孤绝迥出群。资彼云水秀,释此尘垢纷。
胡为倏言别,扁舟连夜发。往登姑苏台,而望太湖月。
却寻史迁迹,但见苍烟灭。览古竟论今,治具校工拙。
有才不得施,著书贻后世。何必腰黄金,自享千载贵。
鲈鱼秋正熟,云泉味尤美。若逢吴市门,更访长生理。
和姜尧章桂花裙字韵,宋代,敖陶孙,
红紫有偏尚,桂花总宜人。
蜡雪明孤斟,绛雪娇小颦。
可怜爱花人。两屐穿秋云。
怀人小山作,寄愁中书君。
向来鹫岭时,政坐书檄嗔。
月中落桂子,习气知几尘。
潘郎桃李姿,颇亦尊所闻。
提携风露前,缕衣深绀裙。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