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到处不拟出,几向官程问山入。
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平生作诗忌大巧,到此真成肠胃绕。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合龙端为此得名,达观妙旨又莫论。
游山到处不拟出,几向官程问山入。
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平生作诗忌大巧,到此真成肠胃绕。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合龙端为此得名,达观妙旨又莫论。
这首诗以作者在合龙山达观寺的宿泊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作者游山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条通向山中的小径,他向路人询问进山的路,却被人嘲笑说他迷茫不知所措。作者自嘲地说,他也只是随缘而行,无所牵挂。他平生创作诗歌时避免使用华丽的修辞,但在这里却感到无法言表的心境。他试图用笔来记录这种感受,但纸上的文字却难以表达山水之美的真实。他已经进入山中,云雾已经被他穿破,当他离开山区,再次回到松树和崖壁之间。合龙山因此得名,至于达观之奥妙,却无法言传。
这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感受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在山水中的心境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诗人以游山的经历引发联想,他游山时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只是随意行走,但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通向山中的小径。作者向他人询问如何进入山中,却被嘲笑说他迷茫不知所措。这里揭示了生活中人们对于追求目标和方向的渴望,以及在追寻中常常遭遇的困惑和嘲讽。作者则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回应,表示自己只是随缘而行,无所牵挂。
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他说自己平生创作诗歌时忌讳使用华丽的修辞,但在这里他感到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山水之美的真实。这表明作者对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他试图用笔来记录自己的感受,但文字却无法完全传达内心的体验。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作者进入山中,穿破云雾,然后又离开山区,回到松树和崖壁之间。合龙山因此得名,但达观之奥妙却无法言传。这里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悟,他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共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山水中的游览经历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交融,诗人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美好的赞叹,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以清晰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美和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悟。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南吕】一枝花 熬煎碎窃玉,元代,程景初,
熬煎碎窃玉心,辜负损偷香胆。好姻缘成间阻,乔风月畅难担。恩爱相搀,
连理枝和根砍,并头莲伏地芟。淹蓝桥波浪涨漫,烧袄庙风烟焰惨。
【梁州】美绀绀星前月底,都做了眼争争地北天南,这些时空惹风声店。
分开宝镜,掂损琼簪,偷传锦字,瘦褪春衫。病形容览镜羞惨,呆心肠无酒醺酣。
嗟叹声口内无穷,别离恨心头易感,且勉强待时暂。劣胆冤家再不敢,苦尽回甘。
【二煞】凄凉白日犹闲暂,寂寞黄昏醉后担,孤眠客舍静。漏永更长,
更那堪风清月淡。那些儿最凄惨,独对银影半衾,这烦恼是俺全贪。
【尾】都来晓月闲愁揽,写向花笺谨就缄,嘱付你个多娇细详鉴。你不曾因
咱为咱,行监坐监,那不得半霎工夫探觑俺。
懒将经史习,只为功名兼。麝兰□紫帐,脂粉汗青衫。这一场风月险,唬
的我急溜里忙收缆。若不是铁屑船门闭的严,教了些小撅亻来坐守行监,老波么,
朝敲暮斩。
【梁州】虽然是俏苏氏真心儿陪伴,赤紧的村冯魁大注儿扛搀,总寻思必索
停时暂。由他倚强压弱,硬买强贪。多凶多吉,有苦无甜。料配并二连三,怎当
他硪困零。我且纳佯书诈会低微,卷旗枪佯推会羞惨,退残兵假妆会痴憋。
小生,岂敢?的等你靠番时却把你个姨夫拦,占胜也那场铲,使的骨损筋伤形像
儿淹,喘不迭向磨儿上横担。
【尾】那其间亲和疏自有知音鉴,好共歹从教晓事的谈,锦信也似前程怎摇
撼。你早自信咱咱,咱咱,那从小的争锋按下的胆。
谢蒋颖叔惠澄心纸,宋代,郭祥正,
李氏三世皆名书,古今笔法谁能如。澄心堂中畜妙纸,敲冰捣楮惟恐粗。
当时文物称第一,教敕往往亲涵濡。赫然真龙跃中国,僭迹甘就雷霆诛。
论功行赏尽金玉,唯有此物多赢馀。流传既久乃珍绝,一轴不换千明珠。
乐安御史辄寄我,二十五幅无纤污。却疑织女秋夜醉,素段割裂天所须。
又如美玉才出璞,莹采射目争阳乌。文章未到一王法,宝纸谩对明窗铺。
廷圭煤麝铜雀瓦,气象嵂兀尤相于。坐思厚贶欲为报,累旬安得论锱铢。
况君才力似韩愈,尽当返赠诛奸谀。
逃禅室述怀十六韵,元代,丁鹤年,
出处两茫然,低徊每自怜。
本无经国术,仍乏买山钱。
故邑三千里,他乡二十年。
力微归计杳,身远客心悬。
桃李谁家树,禾麻傍舍田。
鹑衣秋屡结,蜗室岁频迁。
逝水终难复,寒灰更不然。
久要成龃龉,多病复沉绵。
俯仰衷情倦,栖迟野性便。
延徐谁下榻,访戴独回船。
耻洒穷途泣,闲修净土缘。
谈玄分上下,味道悉中边。
有相皆虚妄,无才幸苟全。
栖云同白鹿,饮露效玄蝉。
高蹈惭真隐,狂歌愧昔贤。
惟余空念在,山寺日逃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