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神京万木芳,禁林莺语滑、蝶飞狂。
晓花擎露妨啼妆,红日永、风和百花香
烟锁柳丝长,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天衢远、到处引笙篁。
正是神京烂熳时,群仙初折得、郄诜枝。
乌犀白纻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柳色展愁眉,管弦分响亮、探花期。光阴占断曲江池,
新榜上、名姓彻丹墀。
为
春天来到神京万木飘香,
禁林中莺鸟啁啾,蝴蝶翩翩而飞。
早晨,花朵上搁着露水扰乱了花妆,
红日永远照耀,风和百花芬芳浓。
烟雾笼罩着垂柳,绵长无尽,
皇宫沟水清澈,池塘转动。
时不时地微雨洗涤着风景,
天街远远地吹来笙箫的声音。
正是神京绚丽繁花的时候,
仙家们初次采摘郄诜的花枝。
黑色犀牛角搭配白色丝帛最为相宜,
出御时,御路旁的柳树青翠展开愁眉。
乐声和乐器响亮,探花之日即将到来。
光阴飞逝,曲江池的名姓之人登上了新榜。
《小重山》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神京,景色瑰丽,万物生机盎然。神京的花朵盛开,鸟语蝶舞,美景如画。清晨的露水扰乱了花朵,红日照耀着,风和百花香气四溢。烟雾笼罩着垂柳,水潭中的水缓缓转动。微雨洗涤着风景,街道上传来笙箫的声音。这是神京最繁华的时刻,仙家们初次采摘郄诜的花朵。乌犀白纻是御道上的服饰,柳树青翠展开愁眉。管弦声传来,探花大会即将举行。光阴飞逝,曲江池上的有名望的人们跻身新榜之列。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神京的美景和繁华。通过丰富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多种感受花朵绽放鸟语蝶舞红日照耀风和百花香气飘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揭示了神京春天的美丽和繁荣,还展示了皇宫中的瑰丽和仙家们的神秘。诗人追求的不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是表达出对春天和生机的赞美及对繁荣的追求。
《小重山》描绘了春天神京的繁华景色,以优美的词句和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美景展示给读者。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神京的春天,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诗中还融入了一些隐喻,如“红日永远照耀”,表达了神京的繁荣和光辉。整首诗节奏明快,气势磅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诗人对繁荣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重山》是唐代诗人和凝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来到神京的景象,表达了神京烂熳时的美好氛围以及诗人对其中的愉悦和欣喜。
诗词中所描述的景象是神京(指长安)入春后的美丽景色:万木芳香,禁林鸟语谐和,蝴蝶翩翩起舞。清晨的露珠洒满了花朵,阻挡了鸟儿的清脆歌唱。红日永久,轻风吹过,百花散发着芬芳的香气。云雾弥漫着柳树的丝丝细雨长长的褶皱,御沟澄清的水流转动着水池。细雨时而洗涤着风景,更显得天衢一片引人入胜的笙篁之音。整个神京都处在繁花似锦的美好时光,各种仙子正在翩翩起舞,似乎是在和诗人一起赏花。诗人感叹纯净无暇的乌犀和白色丝绢最适合这个场景,也简要提到了文人雅士们正分声异响地评判花朵的好坏。光阴却不留情地逝去,新进士名姓已登上了曲江池畔的名册。
这首诗词通过繁复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长安春日的美景和喜庆氛围。诗人以充满情调的词语描摹出了神京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景象,展示了唐代皇都繁荣热闹的一面。诗中穿插了一些富有文人气息的句子,如“管弦分响亮、探花期”,表达出文人雅士们的意趣和享受。整首诗的笔触细腻而流畅,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展现了唐代文人喜爱描绘春景的风尚。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遣兴十首呈孟兵部使君 其九,宋代,俞德邻,
我昔爱君直,蚤慧机云比。一别复几时,使我费怀企。
梦中往相寻,宛在水中沚。水中多凫鹥,水边鸣鸠飞。
天雨逐妇去,天晴呼妇归。凫鹥政自乐,鸠妇吁可悲。
虞美人·世间离恨何时了,宋代,黄大舆,
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时魂魄、未消磨。
题仙都山二首 其一,宋代,曾会,
时常展画图,今喜到仙都。尽得烟霞景,方知手笔粗。
擎天成一柱,镇地出三吴。苔片封车辙,莲香泛鼎湖。
占风来海国,迎日上云衢。似笋千寻直,如蓝四面铺。
秀能通造化,高岂碍抟扶。雷雨生岩窦,星辰绕药炉。
金华惭叱石,玉女望投壶。观古坛尤在,碑荒字半无。
未曾迷阮肇,何倦醉麻姑。尘外标名异,空中立影孤。
笑秦铭泰岳,嫌舜葬苍梧。夏月风长满,秋霜草不枯。
步虚吟羽客,滴翠湿樵夫。独称瀛洲侣,吟看典郡符。
过徐州谒闵祠三首示周生荣朱兼寄州守陆生时望掌教周生易 其一,明代,湛若水,
孝心一念亦无多,德行三千擅首科。不赖源泉涓滴在,争看积累沛江河?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