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西楼店金千秤,渭北田园粟万钟。
儿被杀伤妻被虏,一身随驾到三峰。
市西楼店金千秤,
渭北田园粟万钟。
儿被杀伤妻被虏,
一身随驾到三峰。
《吊秦叟》是唐代诗人褚载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秦朝时期的残酷和悲苦。
这首诗描绘了秦朝时期农民的困境和痛苦。诗人通过市西楼店的金银千秤和渭北田园的粮食万钟,形象地描述了农民种植和贸易的勤劳和富裕。然而,随着秦朝兵戎相见和统一战争的爆发,农民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他们的儿子被杀害,妻子被掳走,自己则被迫跟随军队到遥远的三峰。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展现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性影响,以及农民的悲痛和无奈。诗人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反思战争的可怕性,以及人们追求和平与安定的重要性。
这首诗以简短的文字传递了深刻的社会哲理,表现出对战争造成的伤害和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它在长久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与稳定,并追求一个没有战争和痛苦的社会。
载,字厚子,家贫,客梁、宋间,困甚,以诗投襄阳节度使邢君牙云:“西风昨夜坠红兰,一宿邮亭事万般。无地可耕归不得,有思堪报死何难。流年怕老看将老,百计求安未得安。一卷新诗满怀泪,频来门馆诉饥寒。”君牙怜之,赠绢十匹,荐于郑滑节度使,不行。乾宁五年,礼部侍郎裴贽知贡举,君牙之荐之,遂擢第。文德中,刘子长出镇浙西,行次江西,时陆威侍郎犹为郎吏,亦寓于此。载缄二轴投谒,误以子长之卷画贽于威,威览之,连见数字触家讳,威矍然,载错愕,白以大误。寻谢以长笺,略曰:“曹兴之图画虽精,终惭误笔;殷浩之兢持太过,翻达空函。”威激赏而终不能引拔,后竟流落而卒。集三卷,今传。
【仙吕】点绛唇 四友争春四,元代,顾德润,
四友争春
四海飘篷,半生歌咏。嗟尘冗,世事匆匆,苦被年光送。
【混江龙】眼前青供,玉人降谪笑相逢。敲金击玉,咏月嘲风。三峡泉鸣新咳唾,千章诗著旧题封。春风杨柳,秋水芙蓉。温柔典雅,剔透玲珑。销人魂梦广寒宫,迷人踪迹桃源洞。友朋每如兄如弟,亲眷每非虎林熊。
【油葫芦】天下湖山风月珑,这一伙作业种,莺俦燕侣不相容。锦心绣腹亲陪奉,月眉星眼情搬弄。茶供过三两巡,涎割到五六桶。攒下些高谈阔论成何用,端的是风月两无功。
【天下乐】儿曾见翠袖殷勤捧玉钟,三冬,节序穷,老廉颇岂堪施会勇。桑柴弓悬臂间,纸糊锹逼手中,每日价干和哄。
【那吒令】江湖上量洪,谁强似孔融;天地间德行,怎学得仲弓;翠红乡钞猛,都不如邓通。假老实,乔尊重,买做了先锋。
【鹊踏枝】探花人气如虹,状元郎怒填胸,榜眼哥哥,尚自冲冲。你也哝恩多爱浓,想从前错怨了天公。
【寄生草】大厮家包藏得险,友朋每讲论得同。双生虽俊风声众,苏卿缺镘情肠痛,冯魁不语机谋中。风流浪子怎教贫?孤寒壮士愁难共。
【尾】不放一时花,空负三生梦,我与你结抹了青楼卷宗。一个空劳下巫山十二峰,一个虚担着雨迹云踪。那一个快弥缝,只落得燕懒莺慵,这老子倒夺了东君造化工。他见这恩情脱空,使把那是非讲动,刬地向树头树底觅残红。
【中吕】粉蝶儿 集中州韵,元代,黑老五,
从东陇风动松呼,听叮咛定睛睁觑,望苍谩钝广黄芦。却樵夫,遇渔父,递
知机携物。便盘旋千转前湖,看寒山晚关滩渡。
【醉春风】指是志诗书,友酬酒就举。盘桓欢玩拼欢娱,吟音饮足。足。己
意微舒,答他佳趣,渐纤瞻录。
【红绣鞋】才在怪歪崖捱步,磨过多过河渠,野赊斜隔这些疏。沉吟林阴阻,
甘探淡淡儒,趁村门人问取。
【石榴花】望湘江港上长芦,笼松拥洞横铺。视茨此是尔之居,小樵笑老夫。
行岭登途,下凹凸狭压搓芽树,迈崖侧阶歪路。野接茄结隔斜铺,看关还滩但
慢弯沽。
【斗鹌鹑】毒雾睹古渡糊突,吾不如读书杜甫。小道道老稻樵枯,那华那
华架橹,荡浆慌忙向穰荡宿。暗谈贪担担夫,偎碎萎翡翠宜图,岩崦渐濂纤淹
出。
【十二月】小鸟鹊高巢梢噪呼,骑一骑急喜避崎岖。乌酥土枯湖古渡,岚惨
淡庵勘堪图。看看晚残山慢阻,忙忙莽望穰荒伏。
【尧民歌】呀,陇东哄贡冲松动猛风毒,自姿尔思此诗赋。蓝关暂俺暗参吾,
那家他把夹芭居。抽首就踌躇,裁划该载孤,闷昏奔村门去。
【耍孩儿】盘桓疃畔峦端路,见一个绕倒忉骚老夫。穿一领袖头露肘旧绸服,
骑一匹便鞭扌扇蹇嫣驴。轻行停省惊睁目,迤<辶里>即迷失记途,多因是抹坡错
过多过阻。虫蛩蜂丛猛动,禽吟林阴荫疏。
【四煞】那厮儿拿瓜那塔要这老儿近身频问取,那厮儿故徒不顾都胡觑;那
老儿欠谦廉俭粘拈絮,那厮儿奸亻孱还顽懒惮语。缠绵转见涎天暮,那厮儿始使
兹之指视,这老儿既知喜己眉舒。
【三煞】你望那草桥拗小道绕,青菱萍正径出。那里有雨余渠处淤墟土,
艰难涧湾潺寒滩返岸残山晚,助苦楚雾模糊古墓枯芜毒虎伏。荒凉苍莽羊肠曲,
黑泥壁颓摧废驿,杂下凹答撒沙湖。
【二煞】感咱岚淡黯,近人云称逐。那里有帘纤渐堑粘签足,跌斜歇客歇遮
尔舍,在拐挨槐窄矮屋。兀良望烘风松朦胧从东去,那槎牙夹芭巴他家打火,
休忧愁扣柳邮有酒投壶。
【煞尾】那厮儿本分蠢钝淳,这老儿别也扯柘苦。听称名姓叮咛诉,则向那
聚旅无虞去处宿。
招隐诗二首 其一,魏晋,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沈。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莺诗寄原父因而有感四首 其二,宋代,欧阳修,
老来何与青春事,闲处方知白日长。自恨乞身今未得,齿牙浮动鬓苍浪。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