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色

作者:杨衡(唐代)

霭霭复濛濛,非雾满晴空。密添宫柳翠,暗泄路桃红。
萦丝光乍失,缘隙影才通。夕迷鸳枕上,朝漫绮弦中。
促驷驰香陌,劳莺转艳丛。可怜肠断望,并在洛城东。

97

诗文译文

霭霭复濛濛,非雾满晴空。

密添宫柳翠,暗泄路桃红。

萦丝光乍失,缘隙影才通。

夕迷鸳枕上,朝漫绮弦中。

促驷驰香陌,劳莺转艳丛。

可怜肠断望,并在洛城东。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杨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柔和美丽和变幻多姿。他以霭霭和濛濛的形容词描绘春天的景象,说明空中弥漫着一层轻雾,不同于晴朗的天空。宫殿里的柳树增添了翠绿色,路边的桃花在春雨中显得隐隐约约,给人以神秘感。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影子。晚上,人们迷失在枕边的鸳鸯图案中,早晨则沉浸在弦乐的美妙声音中。春天的景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马车驰过芬芳的道路,劳碌的黄莺在花丛中转动,展现了春天的繁荣景象。然而,诗人在洛阳城东感到了失望和心碎,暗示了一种离别或遗憾的情感。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多变。通过使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景物和情感,诗人创造了一种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细微之处。他运用了对比和比喻,将春雾与晴空、柳树与桃花进行对照,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层次感。诗人还通过底片效果的描写,将光线在枝叶间的穿透形象化,展示了春天微妙而变幻的光影。情感上,诗词的结尾暗示了一种离别或遗憾的情感,给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丝忧伤和感伤的色彩。

总的来说,《咏春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多变。它在细节中传达出一种离别和遗憾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杨衡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仲师,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年前后在世。天宝间,避地至江西,与符载、李群、李渤(全唐诗作符载、崔群、宋济。此从唐才子传)等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日以琴酒相娱。衡工吟咏,尝吟罢自赏其作,抵掌大笑,长谣曰:“一一鹤声飞上天”。盖自谓其声韵响彻如此。有人盗其文登第,衡因诣阙,亦登第,见其人,盛怒曰:“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其人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衡乃笑曰:“若是,犹可恕也”。官至大理评事。衡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其他诗经

澈庵招游北楼二首

作者:赵熙(清代)

澈庵招游北楼二首,清代,赵熙,

古寺凭江郭,高楼感众阴。时危万里仄,思苦百年深。

半醉天难问,多材陆岂沉。迢迢独行者,珍重吕粱心。

64

梦到沙州奉怀殿下

作者:佚名(唐代)

梦到沙州奉怀殿下,唐代,佚名,

一从沦陷自天涯,数度恓惶怨别家。将谓飘零长失路,谁知运合至流沙。

浪漫有幸达人主,惟恨天才遇尚赊。日夕恩波沾雨露,纵横顾盼益光华。

光华远近谁不羡,常思刷羽抟风便。忽使三冬告别离,山河万里诚难见。

昨来魂梦傍阳关,省到敦煌奉玉颜。舞席歌楼似登陟,绮筳花柳记跻攀。

总缘宿昔承言笑,此夜论心岂暂闲。睡里不知回早晚,觉时只觉泪斑斑。

85

减兰 春日行二首 其二

减兰 春日行二首 其二,近现代,卢青山,

春畴谁绣?嫩雨醺酣花影溜。一语迟君,莫漫相逢睥睨人。

我心落拓,花下尚能肆盘礴。踽踽凉凉,未必君残比我强。

10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南北朝,谢朓,

羽龄倦簪履。

薄晚忝华奥。

闲沃尽地区。

山泉谐所好。

幸遇昌化穆。

惇俗罕惊暴。

四时从偃息。

三省无侵冒。

下车遽暄席。

纡服始黔灶。

荣辱未遑敷。

德礼何由导。

汩徂奉南岳。

兼秩典邦号。

疲马方云驱。

铅刀安可操。

遗惠良寂寞。

恩灵亦匪报。

桂水日悠悠。

结言幸相劳。

吐纳贻尔和。

穷通勖所蹈。

16

浣溪沙(饯万大卿。前一夜有月,此日不得用乐作)

浣溪沙(饯万大卿。前一夜有月,此日不得用乐作),宋代,程大昌,

物本无情人有情。百般禽咮百般声。有人闻鹊不闻莺。
我盏通神君信否,酒才著盏月随生。大家吸月当箫笙。

24

【中吕】满庭芳 铁马儿虚檐

作者:乔吉(元代)

【中吕】满庭芳 铁马儿虚檐,元代,乔吉,

铁马儿

虚檐月明。穿帘得失,注月前程。只闻阃外将军令,肃肃宵征。歌舞闹难蹅锦营,雨云闲偏战愁城。嘶不定,钢肠人厌听,风入四蹄轻。

渔父词

潇湘画中,雪翻秋浪,玉削晴峰。莼鲈高兴西风动,挂起风篷。梦不到青云九重。禄不求皇阁千钟。浮蛆瓮,活鱼自烹,浊酒旋篘红。

湘江汉江,山川第一,景物无双。呼儿盏洗生珠蚌,有酒盈缸。争人我心都纳降,和伊吾歌不成腔。船初桩,芙蓉对港,和月倚篷窗。

吴头楚尾,江山入梦,海鸟忘机。闲来得觉胡伦睡,枕著蓑衣。钓台下风云庆会,纶竿上日月交蚀。知滋味,桃花浪里,春水鳜鱼肥。

江湖隐居,既学范蠡,问甚三闾。终身休惹闲题目,装个葫芦,行雨罢龙归远浦,送秋来雁落平湖。摇船去,浊醪换取,一串柳穿鱼。

山妻稚子,薄披鲈脍,细切莼丝。葫芦盛酒江头市,盏用青瓷。笑吕望风云古史,爱玄真江海新诗。心无事,寻思那时,悔杀进西施。

疏狂逸客,一樽酒尽,百尺帆开。划然长啸西风快,海上潮来。入万顷玻璃世界,望三山翡翠楼台。纶竿外,江湖水窄,回首是蓬莱。

湖平棹稳,桃花泛暖,柳絮吹春。萋蒿香脆芦芽嫩,烂煮河豚。闲日月熬了些酒樽,恶风波飞不上丝纶。芳村近,田原隐隐,疑是避秦人。

扁舟棹短,名休挂齿,身不属官。船头酒醒妻儿唤,笑语团圞。锦画图芹香水暖,玉围屏雪急风酸。清江畔,闲愁不管,天地一壶宽。

沙堤缆船,樵夫问讯,溪友留连。笑谈便是编修院,谁贵谁贤,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蓑笠神仙。鱼成串,垂杨岸边,还却酒家钱。

扁舟最小,纶巾蒲扇,酒瓮诗瓢。樵青拍手渔童笑,回首金焦。箬笠底风云缥缈,钓竿头活计萧条。船轻棹,一江夜潮,明月卧吹箫。

纶竿送老,酒篘绿蚁,蟹擘红膏。兴来自把船儿棹,万顷云涛。风月养吾生老饕,江湖歌楚客《离骚》。溪童道,蓑衣是草,不换锦宫袍。

渔家过活,雪篷云棹,雨笠烟蓑。一声欸乃无人和,妻子呵呵。包古今不宜时短褐,泛江湖无定处行窝。休扶舵,轻将棹拨,江上月明多。

活鱼旋打,沽些村酒,问那人家。江山万里天然画,落日烟霞。垂袖舞风生鬓发,扣舷歌声撼渔槎。初更罢,波明浅沙。明月浸芦花。

渔翁醉也,任横棹揖,不缆桩橛。晚来隔浦灯明灭,船阁沙斜。芦花梦西风睡彻,松茅烟夜火烧绝。秋江月,林梢半缺,潮信早来些。

江天晚凉,一滩蓼沙,十里莲塘。酒缸盛酒船头上,有几个渔郎。云锦机织作成醉乡,绮罗丛排办出沧浪。杯盘放,鲈鱼味长,甜似大官羊。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疼,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携鱼换酒,鱼鲜可口,酒热扶头。盘中不是鲸鲵肉,鲟鲊初熟。太湖水光摇酒瓯,洞庭山影落鱼舟。归来后,一竿钓钩,不挂古今愁。

江声撼枕,一川残月,满目遥岑。白云流水无人禁,胜似山林。钓晚霞寒波濯锦,看秋潮夜海熔金。村醪窨,何人共饮?鸥鹭是知心。

轻鸥数点,寒蒲猎猎,秋水厌厌。五湖烟景由人占,有甚防嫌,是非海天惊地险。水云乡浪静风恬。村醪酽,歌声冉冉,明月在山尖。

篷窗半龛,挂晴帆饱,照夜灯馋。一竿界破江云淡,虾蟹盈篮。未放我杯中量减,尽教他鬓影秋搀。船休缆,中流半酣,系楫下湘潭。

33

乙亥九月九日纪事诗四首 其一

乙亥九月九日纪事诗四首 其一,清代,金朝觐,

回首流光十五年,千金一刻总徒然。当时无故谁知乐,弥月多菑更可怜。

今日乍醒前日梦,他生难必此生缘。啿嗟不幸遭阳九,惊雁离群叫暮天。

76

咏怀诗十三首 其八

作者:阮籍(魏晋)

咏怀诗十三首 其八,魏晋,阮籍,

日月隆光,克鉴天聪。三后临朝,二八登庸。升我俊髦,黜彼顽凶。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仁风广被,玄化潜通。幸遭盛明,睹此时雍。

栖迟衡门,唯志所从。出处殊涂,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

嘉此箕山,忽彼虞龙。

91

渭水西别季仑

渭水西别季仑,唐代,崔国辅,

陇外长亭堠,山深古塞秋。

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26

相和歌辞。怨诗

作者:鲍溶(唐代)

相和歌辞。怨诗,唐代,鲍溶,

女萝寄松柏,绿蔓花绵绵。三五定君婚,结发早移天。
肃肃羊雁礼,泠泠琴瑟篇。恭承采蘩祀,敢效同居贤。
皎日不留景,良时如逝川。秋心还遗爱,春貌无归妍。
翠袖洗朱粉,碧阶对绮钱。新人易如玉,废瑟难为弦。
寄羡蕣华木,荣名香阁前。岂无摇落苦,贵与根蒂连。
希君旧光景,照妾薄暮年。

23

若耶溪竹枝词 其一

若耶溪竹枝词 其一,清代,全祖望,

上山试采蕺山蕺。下山试种兰亭兰。勾践霸材沦落尽,西施手泽未曾乾。

63

香闺十咏 其五 凌波袜

香闺十咏 其五 凌波袜,宋代,张玉娘,

天孙夜半剪云罗,翠幄春分巧思多。一束金莲微印月,香尘不动步凌波。

66

四序回文十二首 其三 冬

四序回文十二首 其三 冬,宋代,宇文虚中,

秀柏留阴绿,芳梅蘸影斜。溜檐冰结玉,装树雪飞花。

92

再答诸公

作者:朱松(宋代)

再答诸公,宋代,朱松,

芳节坐晼晚,客怀无一堪。柳眠犹自困,花笑为谁含。

风揭拾遗屋,尘生执戟甔。联诗赖诸友,妙句压城南。

66

安庆府

安庆府,宋代,罗公升,

金城图上各论功,弹压江流势自雄。

但使老熊当道左,宁愁游骑入回中。

幕间客解称杨子,席上伶谁赋皖公。

禾黍渐多青燐歇,郡人犹忆降元戎。

3

崇川寄懋功张秀才

作者:王称(明代)

崇川寄懋功张秀才,明代,王称,

百尺滩头一访君,碧云秋霭正纷纷。故人已叹晨星少,此会翻成落叶分。

远树孤城江上闭,晴空疏雁醉中闻。也知西去宁亲日,还有相思寄断云。

97

和答驹父见寄二首 其二

作者:洪朋(宋代)

和答驹父见寄二首 其二,宋代,洪朋,

校官丰暇豫,陋巷小经过。竹落护松菊,疏村上薜萝。

江山入眼界,日月自头陀。忽忆陶彭泽,新诗不废哦。

78

摘涧上似橘者于上山之时然酸苦不可食有感于

作者:王履(明代)

摘涧上似橘者于上山之时然酸苦不可食有感于,明代,王履,

似橘未挟霜,青青照泉水。

长安不相见,触下宁不喜。

如何洞庭实,忽吐兹山里。

平生笑汝阳,涎流于曲车。

乃知老饕心,不掩闲中跨。

踞石觊大嚼,慰我燥且渴。

童子撷得来,竟为蜇惨遏。

取貌失子羽,信言迷宰予。

把之行且看,于以惩其余。

57

小憩成季书室

作者:韩淲(宋代)

小憩成季书室,宋代,韩淲,

已喜青山在眼前,午阴佳树更清圆。枕书閒与寻幽梦,洗尽京尘意洒然。

13

閒居即事 其二

作者:王炎(宋代)

閒居即事 其二,宋代,王炎,

壮年多旅寓,晚岁遽鳏居。伤往遂成赋,解嘲休著书。

经营惟种莳,来往但樵渔。百念今灰冷,虽贫自晏如。

4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