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江

作者:黄滔(唐代)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95

诗文译文

越过长江

曾经搜寻到了景象,恐怕能够通神,

地下应该还有着主宰。

如果用长江来比喻湘浦,

《离骚》诗的灵感不应该与之同等。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黄滔在唐朝写的,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曾搜景象恐通神”意思是诗人曾经周游四方,看到了许多奇景异象,这令他想到灵性的存在。他知道有些景象超乎人的理解,甚至超越了神的能力。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在思考人与自然和神的关系,思考人的所知所见是否能够涵盖一切。

第二句“地下还应有主人”则表现了诗人对地底世界的想象。他认为地下不仅仅是一个无人区,而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主人。这种主人可以是指地底的神灵,也可以是指灵魂或其他存在。这里的设想再次展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第三句“若把长江比湘浦”,湘浦是指湖南湘江的入海口,长江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这里用长江来比喻湘浦,是在暗示湘江入海的景象不能与长江相比。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湘江景色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他认为湘江的景色虽然美丽,但不能与长江相比。

最后一句“离骚不合自灵均”,这句话意味着《离骚》这首诗的灵感与长江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存在。《离骚》是屈原的一首长诗,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这里的意思是,长江的景色虽然秀美,但是与《离骚》所表达的不能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景物、自然和神灵的感受和想象。诗人通过对景象的思考,呼应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疑问和思索。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黄滔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其他诗经

题湖山十景 其三 月浦泛舟

作者:陈镒(元代)

题湖山十景 其三 月浦泛舟,元代,陈镒,

与客携壶夜泛舟,水光不动月光浮。洞箫吹彻湖山静,应似坡仙赤壁游。

99

奉题付珠二首 其二

奉题付珠二首 其二,宋代,刘克庄,

初祖西来但指心,大光明藏在胸襟。世间盲汉浑忘却,误向骊龙颔下寻。

64

晚秋登城楼二首 其一

作者:庞铸(金朝)

晚秋登城楼二首 其一,金朝,庞铸,

山势碧环合,溪光缟带明。牛羊成晚景,砧杵助秋声。

酒薄人情废,官閒吏事生。天东归兴满,不为忆莼羹。

44

次韵黄仲则绮怀十六首 其十三

次韵黄仲则绮怀十六首 其十三,近现代,刘雄,

夜深惯看月玲珑,片刻相陪晓梦中。后会未逢青鸟使,前身合是首阳虹。

滴残秋雨苔痕碧,灺尽春心烛焰红。回首流光如逝水,年华恨不与卿同。

15

白燕

作者:王翰(唐代)

白燕,唐代,王翰,

王谢堂前寄此生,迩年毛骨变轻明。乌衣道远归来老,红线楼高飞出惊。

华月照梁空有影,柳风吹雪只闻声。谁家宝匣新开处,应对青鸾恨不胜。

67

赠笔工吴升

赠笔工吴升,宋代,赵孟坚,

兰台上狸毛,山谷爱鸡距。

物胜因人成,雅掣传自古。

风流渡江初,笔翰犹朴鲁。

曾窥上方制,遗范典刑具。

寸簪束万颖,赡足饱霜兔。

丰融沛行墨,充实自妍富。

行间得茂密,夫岂窘尺度。

浇浮自趋薄,羸劣丑毕露。

清快夸钩心,节括号钗股。

纤纤铦甚锥,祗便庸书伍。

杀锋出光芒,苗枯旱无雨。

龌龊痴冻蝇,安能劂石怒。

尔来邈东嘉,法则自谁祖。

宛见昔制衣,齐力万毫努。

吾欲标诸人,示滋明取与。

斲雕还反朴,淳风招已去。

春苗异芦笋,广袖谬纤组。

谁能一羽力,回彼滔滔注。

百尔今已然,岂但於笔故。

1

打鱼

作者:刘敞(宋代)

打鱼,宋代,刘敞,

南人登鱼作膢腊,清潭数里奔舟楫。层冰始解川气和,百尺分明见鬐鬣。

大网如云遮要津,须臾牵网回水滨。地高势蹙渐逼窄,忽复逸出黄金鳞。

钓叟篙师共惊骇,失声夺气俱逡巡。素鲂赤鲤不足数,弃掷千万如埃尘。

岂知异物通变化,时暂网中还有神。

71

黄龙三关 其四

黄龙三关 其四,宋代,释慧开,

佛手驴脚生缘,非佛非道非禅。莫怪无门关险,结尽衲子深冤。

54

送湖南运判蔡如晦赴阙

送湖南运判蔡如晦赴阙,宋代,郭祥正,

鹗飞不在泥,决有青云趣。凤凰不妄出,恐为时所误。

桓桓南都贤,幸遭明主顾。垂绅正手板,磊落奏治具。

源流出无穷,胸胆豁以露。帝曰卿良哉,予僚汝之父。

果见麒麟儿,腾骧蹈前步。擢为东宫允,往漕八州赋。

予将观汝能,慎勿惮细故。朅来重湖南,君恩密宣布。

拔才惟俊明,逐吏皆狡蠹。朝廷方更化,免役出金助。

深沉详施为,委曲善告谕。有司绝诛求,比屋乐农务。

贫富一以均,歌颂喧道路。七月新书成,入奏驰骏驭。

君来万家春,君去秋色暮。清湘似君心,偏使丑影惧。

何时到金阙,显用期必遇。成法无瑕玼,后效有程度。

皇皇太上圣,赫赫师尹辅。大业日愈新,虚怀未尝饫。

谏垣将峻陟,使节岂还付。却忆仁祖朝,天下复庠序。

南都最为盛,万里英材聚。严严高平公,明堂真栋柱。

尚书继踵来,两献仲舒疏。君家有大阮,敛缩未腾翥。

名声晚乃达,霖雨今仍霪。信哉颜渊氏,必用孔子铸。

邦家不乏才,社稷永盘固。伊予亦何人,不异罝中兔。

时命适大谬,与物竟多迕。卑栖邵陵幕,窃禄饱婴孺。

不才甘委置,朽木费吹嘘。一朝逢知己,拔茅冀连茹。

翻思刷羽翰,翩翩厕鸳鹭。不然弃已归,筑室幽闲处。

吐纳元和津,万事不挂虑。韩子亦尝云,岂肯居沮洳。

18

宫词 其九十二

作者:赵佶(宋代)

宫词 其九十二,宋代,赵佶,

千步回廊远接连,叠山盈壁状天然。重新绘画非尘境,不是高真即列仙。

71

又四首 其四

作者:王称(明代)

又四首 其四,明代,王称,

六符同睹泰阶悬,壮士长歌北到天。万国衣冠陈玉帛,两京日月照山川。

49

鲁解元以坡语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诗和韵 其四

作者:韩淲(宋代)

鲁解元以坡语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诗和韵 其四,宋代,韩淲,

车尘不到世氛远,野水閒花景最新。汎汎空明知我独,故将流影巧随人。

1

上王吏部

上王吏部,宋代,周麟之,

人物南州望,风流一代英。

夙传天上誉,早梦月中名。

车载三千牍,鹏飞九万程。

向来辞泮水,端合上仙瀛。

接武虞廷邃,含得汉殿清。

渐看丹极近,首冠列星明。

准拟陪三接,周旋位六卿。

鉴分金背重,橐并紫荷轻。

未见恩纶出,那知谤箧盈。

去朝云路杳,归侍彩衣荣。

地借徽之竹,楼吹子晋笙。

赤心何所负,白眼不须惊。

处顾衔恩厚,亲逢较艺精。

妍媸归藻鉴,高下见文衡。

梦绝怀蛟异,词非吐凤成。

赋能窥小小,经漫说铿铿。

误玷春官籍,终惭月旦评。

抢榆几类鷃,出谷仅同莺。

志慕青钱士,名参玉笋生。

别深秋鹤怨,归问海鸥盟。

未作河西尉,聊为江上行。

夜沈滩月钓,晓压陇云耕。

岁暮人初返,天寒雨未晴。

久稽从杖履,且复卧柴荆。

后见含深恧,微吟写至情。

伫听宣室召,凤阁继家声。

94

华清故宫

华清故宫,金朝,冯延登,

宠贵羊羔退曲江,华清雾阁对云窗。层峦未了霓裳舞,迁客俄惊羯鼓腔。

檐际疏星疑晓镜,天边晴树认高幢。游人尚喜风流在,白石涵波皂荚双。

56

菩萨蛮 中秋雨

作者:姚燧(元代)

菩萨蛮 中秋雨,元代,姚燧,

素娥会把诗人调。衰颜不值圆蟾照。特地变云阴。江城三日霖。今宵佳节过。天上冰轮破。才却放余辉。要看清兴远。

80

松林午憩

松林午憩,元代,李士瞻,

松林坐久午风清,溪水潺潺树有声。何处小舟撑柳外,来迎潮落去潮生。

1

送同年冯改溪水部分司宁阳二首 其一

作者:卢宁(明代)

送同年冯改溪水部分司宁阳二首 其一,明代,卢宁,

委折漕渠达帝关,源流疏节令新颁。大明水阔春潮荡,钜野波深夜溜潺。

足国功劳收太史,济川才望秩清班。等閒试借观泉眼,樽俎东山与泰山。

25

秋兴

秋兴,明代,张孟兼,

白露盈盈上碧枝,蒹葭正老月明时。危楼独倚听歌细,静榻孤眠琢句迟。

历乱松栖乌梦幻,纵横枫落鹿踪迷。琅玕戛玉千竿外,疑有高人住水湄。

8

拟张允怀寄内代内答十首 其四

拟张允怀寄内代内答十首 其四,明代,郑文康,

百花村里锦成云,尽卖乌程若下春。白面书生今渐老,有谁年少肯留人。

49

允载章生归括苍赋诗四十韵赠别

作者:王祎(明代)

允载章生归括苍赋诗四十韵赠别,明代,王祎,

自我来金陵,阅历今六载。

取友日滋多,云萍总湖海。

谁其最知心,生也情蔼蔼。

若翁中丞公,高谊尤慷慨。

其量渊汪洋,其器山{山畾}峞。

起家本诗书,致位今鼎鼐。

视余犹弟兄,往往过期待。

古人不可见,赖有若人在。

生能继翁志,爱我曷尝怠。

寂寥旅邸中,过从不嫌每。

晨游辄交申,夜语恒到亥。

继晷焚膏油,列馔羞脯醢。

哦诗即成谐,索纸不为贿。

生也姿甚良,为学如筑垒。

基固益加崇,力勇那婴痗。

穷经钩隐微,临文绚光彩。

摛藻英华,春空云叆叇。

求教生实渴,待问予则馁。

譬如处暗室,何从视高垲。

又如枯竹筇,安足扶。

坐此真可惭,生犹不予猥。

居然胶在漆,逾久好逾倍。

兹焉舍我去,契阔将无乃。

故山括苍苍,笋蕨春可采。

临清挹潺湲,摘鲜收蓓蕾。

归哉诚足夸,类战获旋凯。

新忧固服期,具庆须舞彩。

父书读仍勤,圣辙遵毋殆。

卒业究远图,失学徒后悔。

君子惜寸阴,玄发容易改。

我方堕疏庸,长路愧驽骀。

区区二三策,不足献君宰。

投闲未蒙恩,冒进只增罪。

此心独生知,盍亦匡不逮。

临别倾巨觥,聊用浇磊磊。

宁无别离泪,不效儿女洒。

宣室行召贾,燕台正需隗。

重来傥有期,话言勿余绐。

红花思漫漫,赠别乏兰茝。

短歌写真情,庶当珠一琲。

2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