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作者:于鹄(唐代)

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山川引行阵,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孤城外救迟。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
微雪军将出,吹笳天未明。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潜兵制马鸣。如今青史上,已有灭胡名。
单于骄爱猎,放火到军城。乘月调新马,防秋置远营。
空山朱戟影,寒碛铁衣声。度水逢胡说,沙阴有伏兵。

50

诗文译文

葱岭秋天的尘土升起,

全军出动,追逐月亮的光辉。

山川引导着前进的队伍,

蕃汉军队列起旌旗。

经过多次转战,疲惫的士兵越来越少,

孤城之外的援救来得太迟。

边地的人民期望着圣明的时代,

却不再见到和平时期的景象。

微雪中,军队将要出征,

吹响军号,天色尚未明亮。

观察守备古塞的军队,

斩杀敌将,对着双旌旗。

分散队列,眺望山势,

隐蔽的士兵控制马匹发出嘶鸣。

如今在青史上,

已经有了灭胡的英名。

单于傲慢地热爱狩猎,

纵火焚烧军城。

乘着月光,调遣新马,

防备秋季,设立远方营寨。

空山中闪烁着朱红戟影,

寒碛上响起铁甲的声音。

过河时遇到胡人的谈话,

沙阴中潜伏着敌军。

诗文简析

《出塞》是唐代诗人于鹄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战争为主题,描绘了边塞战争的壮丽场景和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文赏析

《出塞》

葱岭秋尘起,

全军取月支。

山川引行阵,

蕃汉列旌旗。

转战疲兵少,

孤城外救迟。

边人逢圣代,

不见偃戈时。

微雪军将出,

吹笳天未明。

观兵登古戍,

斩将对双旌。

分阵瞻山势,

潜兵制马鸣。

如今青史上,

已有灭胡名。

单于骄爱猎,

放火到军城。

乘月调新马,

防秋置远营。

空山朱戟影,

寒碛铁衣声。

度水逢胡说,

沙阴有伏兵。

【】

葱岭秋天的尘土升起,

全军出动,追逐月亮的光辉。

山川引导着前进的队伍,

蕃汉军队列起旌旗。

经过多次转战,疲惫的士兵越来越少,

孤城之外的援救来得太迟。

边地的人民期望着圣明的时代,

却不再见到和平时期的景象。

微雪中,军队将要出征,

吹响军号,天色尚未明亮。

观察守备古塞的军队,

斩杀敌将,对着双旌旗。

分散队列,眺望山势,

隐蔽的士兵控制马匹发出嘶鸣。

如今在青史上,

已经有了灭胡的英名。

单于傲慢地热爱狩猎,

纵火焚烧军城。

乘着月光,调遣新马,

防备秋季,设立远方营寨。

空山中闪烁着朱红戟影,

寒碛上响起铁甲的声音。

过河时遇到胡人的谈话,

沙阴中潜伏着敌军。

【】

这首诗词《出塞》描绘了唐代边塞的战争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边疆守卫的艰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边塞士兵的英勇抗争。

诗中葱岭秋尘起,全军出动,追逐月亮的光辉,表现了战士们出征的壮丽场面。山川引导行军,蕃汉列队,显示了军队的纪律和有序。然而,转战多次,士兵疲惫不堪,孤城外的援救又来得太迟,体现出战争的残酷和边塞防守的艰难。

诗中提到的“边人逢圣代,不见偃戈时”,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年代的向往和对现实战乱的痛心。在微雪中,军队出征,观兵登古戍,斩将对双旌,表现了边塞战争中的殊死搏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诗中还描绘了边塞的自然景观,如空山朱戟影和寒碛铁衣声,通过形象的描写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

整首诗词以边塞战争为主题,通过描写战斗场景、军队出征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不屈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和边塞防守的辛苦。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七绝的格律,每句四个字,押韵工整,读起来流畅和谐。整体氛围庄重而激昂,给人以雄壮和悲壮的感觉。

诗词《出塞》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残酷和边疆守卫的艰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于鹄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其他诗经

【中吕】红绣鞋 鞋杯帮儿瘦

【中吕】红绣鞋 鞋杯帮儿瘦,元代,刘时中,

鞋杯

帮儿瘦弓弓地娇小,底儿尖恰恰地妖娆,便有些汗浸儿酒蒸做异香飘。潋滟得些口儿润,淋漉得拽根儿漕,更怕那口唵咱的展涴了。

吴人以美女为娃,北俗小儿不论男女,皆以娃呼之,有名娃娃者,戏赠

亲不亲心肝儿上摘下,惜不惜气命儿似看他,打健健及擎著手心儿里夸。闲则剧怀抱儿里引,娇囗可喜被窝儿里爬,只是将个磨合罗儿迤逗著耍。

歌姬米氏,小字耍耍

举眉动眼般般儿通透,安手下脚色色儿风流,出胎胞蓐草上早会藏阄。卧在被单学打令,坐着豆枕演提齁,刁天撅地所事儿有。

劝收心

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求食,早巴得个前程你便宜。虽然没花下子,也须是脚头妻,立下个妇名儿少甚的?

86

送友赴试钜野送之西门时方有外舅之戚极目无聊归不得卧作诗五首却寄以风云入壮怀为韵 其四

送友赴试钜野送之西门时方有外舅之戚极目无聊归不得卧作诗五首却寄以风云入壮怀为韵 其四,宋代,葛胜仲,

寥寥里选空,龊龊士风丧。狂澜欲东之,汎滥不可障。

词场自衒鬻,相与计留放。夸毗徒一名,倾排至千状。

不知厉术业,徒欲挤辈行。黄生独往资,风义古人抗。

悠悠衰俗中,此士真可壮。

20

南歌子 其一 独坐蔗庵

南歌子 其一 独坐蔗庵,宋代,辛弃疾,

玄入参同契,禅依不二门。静看斜日隙中尘。始觉人间、何处不纷纷。

病笑春先老,闲怜懒是真。百般啼鸟苦撩人。除却提壶、此外不堪闻。

70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宋代,杨万里,

外面千峰合,中间一径通。日光自摇水,天静本无风。

村酒渟春绿,林花倦午红。莫欺山堠子,知我入江东。

97

作者:赵岐(两汉)

歌,两汉,赵岐,

国有逸民。姓赵氏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57

细言

细言,南北朝,萧统,

坐卧邻空尘。凭附蟭螟翼。越咫尺而三秋。度毫厘而九息。

4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鲁客见遗)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鲁客见遗),唐代,李德裕,

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园书。及此闻溪漏,方欣验尾闾。
大哉天地气,呼吸有盈虚。美石劳相赠,琼瑰自不如。

50

览古十四首 其十二

作者:吴筠(唐代)

览古十四首 其十二,唐代,吴筠,

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京房洞幽赞,神奥咸发挥。

如何嫉元恶,不悟祸所归。谋物闇谋己,谁言尔精微。

54

静对

作者:高翥(宋代)

静对,宋代,高翥,

静对炉烟一缕霞,谢天成就澹生涯。

安排瓦砚临章草,收拾瓮瓶插郑花。

莫问家储无担石,休嫌人事似团沙。

三杯竟醉醒时晚,卧看春云送日斜。

76

董相

作者:刘敞(宋代)

董相,宋代,刘敞,

江都治后徙胶西,衰老诸侯等弃之。为问平津相天下,尚开东阁欲宾谁。

77

和张坊州

和张坊州,宋代,范纯仁,

词场同际遇,郡政接循良。珠玉篇章妙,芝兰气味长。

褒言如衮绣,雅意戒鹈梁。老格松千尺,清文水一塘。

赓酬停笔久,降叹举幡忙。当宁神兼武,开边洮与湟。

再叨藩寄重,难报主恩滂。忧职思承教,何由到讼棠。

77

吴山白塔寺

作者:郑洪(宋代)

吴山白塔寺,宋代,郑洪,

江山襟带尚依然,王气销沉已百年。八叶龙孙东渡海,六宫虎士北归燕。

铜驼荆棘荒山里,石马莓苔落照边。玉柙游魂飞劫火,五陵无树不啼鹃。

86

醉蓬莱·问西湖好处

作者:韩淲(宋代)

醉蓬莱·问西湖好处,宋代,韩淲,

问西湖好处,楼上薰风,有谁称寿。十里荷香,对槐阴清昼。细浪揉蓝,远山凝黛,更管弦初奏。醉舞嗟嗟,欢声沸沸,生申时候。膝下婆娑,老莱儿戏,帝所辉光,使衣呈绣。眷倚方隆,赐金章华绶。自此飞腾,凤阁鸾台,好满斟醇酎。道骨仙风,朱颜青鬓,年年依旧。

44

次公留饮

作者:韩淲(宋代)

次公留饮,宋代,韩淲,

清霜水南夜,海运一杯酒。不知千古人,而得二三友。

君未可青眼,我只是白首。吟哦醉梦间,共赋无何有。

54

临安县观钱氏庙 其四

作者:韩淲(宋代)

临安县观钱氏庙 其四,宋代,韩淲,

王伯规模有事功,偏方乘间得争雄。彼时应笑人成败,覆辙争知个个同。

89

和邓内翰游乌奴寺

作者:冯山(宋代)

和邓内翰游乌奴寺,宋代,冯山,

万险初离峡,三程未到关。相欢才把酒,偷暇更寻山。

古意登临外,人生笑语间。一茶游兴尽,箫鼓欲催还。

62

读陶靖节诗

作者:程俱(宋代)

读陶靖节诗,宋代,程俱,

吾观靖节诗,三叹有遗音。卧看起咏之,愔愔澹多心。

欲学靖节诗,慎勿学其语。心源如古井,衡气光发宇。

言无出言意,妙语自天与。譬如清泠渊,月湛不可取。

嵚崎阨惊湍,乃若震雷鼓。斯言可深味,往往弃如土。

65

淝水

作者:柴望(宋代)

淝水,宋代,柴望,

想见西对对垒时,目中先已料安危。

淮淝百万兵虽众,未抵东山一局棋。

54

赠山中友

作者:谢翱(宋代)

赠山中友,宋代,谢翱,

散策乱山云,值此山林友。种松高及身,扫叶落随手。

斫尽松上枝,缚作山中帚。夜夜对西峰,明月生户牖。

61

燕泥

作者:瞿佑(明代)

燕泥,明代,瞿佑,

水溢芹塘过晚潮,土膏滋润长兰苕。绿杨影里和烟拾,红杏香中带雨调。

旧垒绸缪惟恨晚,空梁零落可怜宵。贪高笑尔双乌鹊,结得危巢易动摇。

3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