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园二首

作者:宗泽(宋代)

瑶瑛夹侍梅台,琴瑟自鸣松岛。

山中野服相羊,足以亡忧遣老。

凿池智有泉源,种木胸无芥蒂。

螭头吐水涓涓,端是银潢一派。

84

诗文译文

瑶瑛夹侍梅台,

琴瑟自鸣松岛。

山中野服相羊,

足以亡忧遣老。

凿池智有泉源,

种木胸无芥蒂。

螭头吐水涓涓,

端是银潢一派。

诗文简析

这是两首描述赵园的诗词。第一首描绘了园中瑶瑛色彩的花朵,它们环绕着梅花台,而在这美景的陪伴下,琴瑟自然地发出了悠扬的声音。第二首描绘了山中的野服相羊,它们的存在能够消除忧愁,舒缓心灵。在园中,巧妙地凿出了池塘,智慧使其拥有了泉水的源头,同时种植的树木在作者的心中没有任何嫌隙。最后,螭龙的头部喷出细细的水流,形成了一片银色的景象。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赵园的景色和景观来表达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的瑶瑛、梅台、琴瑟、松岛等词语,运用了形容词和名词的修辞手法,使得景色栩栩如生,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作者通过描述山中的野服相羊,表达了它们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忧愁、舒缓心灵的含义。凿池智有泉源、种木胸无芥蒂,表达了作者对园中构造的智慧和树木的无私,没有任何的瑕疵和嫌隙。最后,螭龙的吐水形成的银色景象,更加增添了整个园林的美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赵园的自然景观,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园林艺术的喜爱。通过诗人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园中美丽的花朵、优美的琴音、山中的野服相羊、智慧的凿池和无瑕的树木,以及螭龙吐水形成的银色景象。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园林艺术的追求,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受。

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其他诗经

弇园杂咏十六首 其十 超然台

弇园杂咏十六首 其十 超然台,明代,王世贞,

巉岩百尺俯澄潭,天水相和共蔚蓝。小坐自然尘外境,日斜无意下西弇。

84

杂剧·西游记·第二本

杂剧·西游记·第二本,元代,杨景贤,

绛坛宝日丽璇霄淑景当空午篆高

三殿尽如灵宝界诸天齐降紫宸朝

第五折诏饯西行

(虞世南上,云)物估人烟万里通,皇风清穆九州同。未能奏上甘棠赋,先献商霖第一功。小官虞世南。奉观音佛法旨,荐陈玄奘于朝,小官引见天子。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天子赐金襕袈裟,九环锡仗,封经一藏,法一藏,轮一藏,号曰"三藏法师"。奉圣旨,驰驿马赴西天,取经归东土,以保国祚安康,万民乐业。将陈光蕊十八年,都准了月日,授了中书门下平章事,特进楚国公,殷氏封楚国夫人,赐公田四十顷,归老为农。今日奉圣旨,着百官有司都至霸桥,设祖帐排筵会,诸般社火,送三藏西行。(秦叔宝上,云)龙战河山二十秋,腰悬双锏觅封侯。老君堂上逢真主,四海风尘一鼓收。某秦叔宝是也。(房玄龄上,云)卸却征衣换紫袍,万年勋业半生劳。今朝已入瀛州选,怕向边廷见斗刀。某房玄龄是也。(相见科)(乐器、鼓板、众父老随唐僧上)(唐僧云)奉敕西行别九天,袈裟犹带御炉烟。祗园请得金经至,方报皇恩万万千。小僧自父母报仇之后,父母显荣还乡,师父回金山圆寂。小僧断送了,持心丧三年,未果所愿。至京祈雨,感天神相助,大雨三日,天子大喜,赐金襕袈裟,九环锡杖,封三藏法师,着往西天取经。我想来,小僧性命,也是佛天相保。今日报了父仇,荣显了父母,报答了祖师。我舍了性命,务要西天取得经来,平生愿足。今日辞了天子,便索登程去也。(众相见科)(唐僧云)小僧有何德能,敢劳百官耆老亲送?(虞云)奉圣旨着小官等霸桥祖帐。请师父下马,受了筵席便行。尉迟总管,也待来送,这早晚怎生不见来?(尉迟恭上,云)虎眼鞭麾动紫烟,龙鳞剑出倚青天。曾骑滑马诛雄信,稳奠唐基一万年。某乃十六大总管尉迟恭是也。俺闻得三藏法师往西天去取经,合当早去送。争奈金疮举发,不能行动。今日奉圣旨,率领百官前往,须索要走一遭。你看僧尼道俗,百官父老,诸杂社火都到。又值着春间天气,郊外好景物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梅绽南枝,已经春事,三之二。桃杏参差,拂嗅香风至。

【混江龙】今日个早朝班次,公侯宰相会同时。亲传圣旨,总命诸司。赤羽诏传青彩凤,御炉香喷紫金狮。亲王驸马,国戚皇族,更和那商贾农工士。马停玉勒,酒泛金卮。

唐国江山,若非俺焉得大平!今日落得一身症候,为官待作何用!

【油葫芦】想俺那兴唐出战时,一日知他几个死,如今老来也憔悴鬓如丝,都将定国安邦志,改为养性修身事。往常时领大军,今日个拜国师。英雄将生扭得称居士,怎禁那天子自相辞?

【天下乐】这和尚伏虎降龙信有之,京师,诸弟子,焚香点烛齐叩齿。社火每鬼间着神,乐器中竹间着丝,闹起一座霸陵桥上市。

左右,接了马者。

【醉中天】幢幡上泥金字,写着道三藏是大唐师。钟鼓饶钹夹道施,求法语的挨着咨次。都是骏马雕鞍的健儿,读那孔夫子文字,着他们拜如来节外生枝。

(见科)(唐僧云)兀那年老的军官是谁?(尉迟云)弟子乃尉迟敬德,见居十六大总管之职。今奉圣旨来送法师,因金疮举发,不能乘骑,所以来迟。口占送行诗一章,望老师斤削:十万里程多少难,沙中弹舌授降龙。五天到日头应白,月落长安半夜钟。(唐僧云)好诗!好诗!小僧勉和咱:禅心善伏山中虎,慧性能降海内龙。直下顿然成一悟,浑如梦觉五更钟。(尉迟唱)

【金盏儿】才吟罢送行诗,似歌彻断肠词,生离别便与死相似。死呵,三十气断更无思,生呵,一心怀远恨,千丈系游丝。死呵,如梦幻泡影,那有再来时。

(唐僧云)多闻老将军英雄,愿对小僧说一遍者。(尉迟唱)

【赏花时】只是俺立国安邦志广施,杀将驱兵心不慈。若两阵对圆时,提着尉迟恭的名字,他每早魂不附其尸。(云)门旗开处,两阵对圆。(唱)

【幺】不刺刺却是战马拖缰敌将死,今日似困虎藏牙守洞时。因老病不能辞,奉圣旨勉强行之,问师父求取法名儿。

(唐僧云)军官如此言语,却便是诸佛种子。久后我之法律,仗你阐扬,真乃是禅林中大宝也,可名曰"宝林",与你摩顶受记者。(尉迟云)多谢师父。

【尾声】从今后演佛法领三宗,掌戒律兴诸寺,但依着吾师教旨。此去西行十万里,急回来两鬓如丝。本是一个五陵儿,他道我有佛子容姿。(唐僧云)从今后灭火性消豪气,发善心脱名利。(尉迟唱)师父着我将豪气消磨,将善心来使。(唐僧云)众官军民人等听着:小僧折一枝松,插在此道傍要他活。我去后,此松朝西,如朝东,小僧回也。(虞云)师父,无根如何得活?(唐僧云)小僧无根要有根,有相若无相。我若取经回,松枝往东向。朝西呵是去时,朝东呵回至。(尉迟云)师父沿路保重了,俺众人年年来此看松枝。(下)

(虞云)求了法语的便先回去,我辈为臣子者,问师父求法语儆戒。(唐僧云)众官,听小僧一句言语: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忠孝两全,余无所报。(杂云)师父,小人是个做斛斗的,求师父说咱。(唐僧云)咦,十合一升,十升一斗。量尽大仓粟,人心犹未朽。万事休将一概看,自然寿算能长久。(杂云)小人是个钉称的,求说法咱。(唐僧云)二八春秋分,一斤十六两。星星要见利,物物喜腾长。一权到手便均平,自然天地长培养。(妇云)小人是个开洞的,求法语咱。(唐僧云)怎生唤做开洞?(发科)(唐僧云)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长。阴阳配合,不分霄壤。豆有豆畦,麦有麦垅。豆麦齐栽,号曰杂种。咦!能将夫妇人伦合,免使傍人下眼看。(众云)拜谢了师父。(并下)(唐僧云)驿子那里?打起驼垛马,趁早行一程。一点虔心从此发,五千妙法必须来。(下)

第六折村姑演说

(老张上,云)县令廉明决断良,吏胥不诈下村乡。连年麻麦收成足,一炷清香拜上苍。老张祖在长安城外住,生是个老实的傍城庄家。今日听得城里送国师唐三藏西天取经去,我庄上壮王二、胖姑儿都看去了。我也待和他们去,老人家赶他不上,回来了,说道好社火。等他们来家,教他敷演与我听,我请他吃分合落儿。(村厮儿先上)(胖姑儿上,云)王留、胖哥,等我等儿。(唱)

【双调】【豆叶黄】胖哥王留,走得来偏疾。王大、张三,去得便宜。胖姑儿天生得我忒认得,中表相随。壮王二离了官厅,直到家里。

(做见科)(张云)恁来家了,看甚么社火?对我细说一遍。(姑云)王留,你说与爷爷听。(张云)胖姑儿,则有你心精细,你说者。(姑唱)

【一糹呙儿麻】不是胖姑儿偏精细,官人每簇捧着个大檑椎。檑椎上天生得有眼共眉,我则道瓠子头葫芦对。这个人也索是跷蹊,甚么唐僧、唐僧,早是不和爷爷去看哩,枉了这遭。恰便似不敢道的东西,枉惹得傍人笑耻。

(张云)官人每怎么打扮送他?(姑云)好笑,官人每不知甚么打扮?

【乔牌儿】一个个子执白木植,身穿着紫搭背。白石头黄铜片去腰间系,一对脚似踏在黑瓮里。(张云)那是个皂靴。(姑唱)

【新水令】官人每腰屈共头低,吃得醉醺醺脑门着地。(张云)拜他哩。(姑唱)咿咿呜呜吹竹管,扑扑通通打牛皮。见几个无知,叫一会闹一会。

【雁儿落】见一个粉搽白面皮,红絟着油鬏髻。笑一声打一棒椎,跳一跳高似田地。

(张云)这是做院本的。(姑唱)

【川拨棹】更好笑哩,好着我笑微微,一个汉木雕成两个腿。见几个回回,舞着面旌旗,阿剌剌口里不知道甚的,妆着鬼,人多我看不仔细。

【七弟兄】我钻在这壁,那壁,没安我这死身己。滚将一个碌碡在根底,脚踏着才得见真实,百般打扮千般戏。

爷爷好笑哩。一个人儿将几扇门儿,做一个小小的人家儿,一片绸帛儿,妆着一个人,线儿提着木头雕的小人儿。

【梅花酒】那的他唤做甚傀儡,黑墨线儿提着红白粉儿,妆着人样的东西。飕飕胡哨起,咚咚地鼓声催,一个摩着大旗。他坐着吃堂食,我立着看筵席。两只腿板僵直,肚皮里似春雷。

【收江南】呀!正是坐而不觉立而饥,去时乘兴转时迟。说了半日,我肚皮里饿也。米凡子面合落儿带葱虀。霎时间日平西,可正是席间花影坐间移。看了一日,误了我生活也。

【随煞】雨余匀罢芝麻地,咱去那沤麻池里澡洗。唐三藏此日起身,他胖姑儿从头告诉了你。

第七折木叉售马

(神将引龙君上)(龙云)偃甲钱塘万万春,祝融齐驾紫金轮。只因误发烧空火,险化骊山顶上尘。小圣南海火龙。为行雨差迟,玉帝要去斩龙台上,施行小圣。谁人救我咱!(观音上,云)来者是谁?(龙叫云)我佛慈悲,救弟子咱。(观音云)你为甚来?(龙云)小圣南海沙劫驼老龙第三子。为行雨差迟,法当斩。我佛怎生救弟子咱!(观音云)神将且留人。老僧与你同见玉帝,救此龙君去来。(下)(观音上,云)恰才路边,逢火龙三太子,为行雨差迟,法当斩罪。老僧直上九天,朝奏玉帝,救得此神,着他化为白马一匹,随唐僧西天驮经,归于东上,然后复归南海为龙。传吾法旨,着木叉行者化作一个卖马的客商,送了龙君与唐僧护经。火龙护法西天去,白马驮经东土来。(下)(唐僧引驿夫上,云)善哉!善哉!离了长安,行经半载。于路有站,如今无了马站,只有牛站,近日这牛站也少。到化外边境,向前去不知甚么站?(驿夫云)师父,再行一月,前面是驴站。驴站再行一月,西番仛钹地面,是狗站。狗站再行一月,是炮站。(唐僧云)如何唤做炮站?(驿夫云)六根木柱,做一个架子,一根长木做炮梢,梢上一个大皮兜,长木根上,坠铁锤一万斤。使臣到,一交捽番,把绳子绑了,入兜炮,一榔椎打动关捩子,一炮送十里远。师父,与你那秃头做主咱。(唐僧云)说得怕起来。怎得一匹长行马,不拣几钱,罄其衣钵,买来驼载,省得打炮送了小僧。(驿夫云)这里那得卖马的来?(木叉行者上,云)我乃是观音弟子木叉行者的便是。奉我佛法旨,将火龙化作白马,送与唐僧去,好马呵。(唱)

【南吕】【一枝花】大宛国天产才,渥洼水龙媒种。带轻云一块雪,走落日四蹄风。长尾银鬃,驮双将无嫌重,出群驽立大功。胜普贤白象身高,赛师利青狮性勇!

【梁州第七】非伯乐谁知良马?有刘累方豢真龙。奉天佛牒玉帝敕将君送。又不比秦宫指鹿,晋代成功,与高僧代步。又不换美妓将从,且休言九逸还宫,更休论八骏腾空。这马跳青溪曾救蜀王,到紫陌还归塞翁,至乌江曾弃重瞳。离了普陀寺中,云行千里乘飞鞚,听一派乐音声动。遥望尘寰人一丛,元来是三藏师兄。

卖马!卖马!(唐僧云)客人从那里来?(木叉云)从长安来,要回去,没盘缠,卖这匹马。(唐僧云)这马中么?(木叉唱)

【牧羊关】这马你看一丈长头至尾,八尺高蹄至鬃,但一嘶凡马皆空。比豹月乌别样精神,比忽雷驳争些徒勇。又不是五色毛斑点,浑则是一片玉玲珑。影见在白云底,声传在明月中。

(唐僧云)不知性子如何?(木叉云)我说与你听者。

【隔尾】白日莫摘青丝鞚,黑夜何须水草笼,料糟铡刷不须用。他要行呵紧促,要歇时放松,又不比十二天闲耍簇捧。

(唐僧云)这马有长力远行么?(木叉唱)

【牧羊关】他曾到三足金乌窟,四蹄玉兔宫,他有吃天河水草神通。晋支遁性命也似看承,周姬满心肝一般敬重。(唐僧云)请个价钱,要几多?(木叉唱)联城壁休言买,千金价岂相容?(唐僧云)恁的小僧买不成,那得许多钱来?(木叉云)我赊与你如何?载你权离此,驮经却向东。

(唐僧云)素来不曾相识,如何赊与我?(木叉云)你认的我么?(唐僧云)不认得。(木叉云)我非凡人,乃观音佛上足徒弟木叉的便是。这马亦非凡马,乃南海火龙三太子,为行雨差迟,法当斩罪。我佛奏知玉帝,着他化为白马,与你代步驮经来。(唐僧云)焉有是理?(木叉云)你若不信,着你见本来面目者。(马下)(扮龙王上,云)我佛见弟子么?(木叉唱)

【斗虾蟆】金甲白袍灿,银装宝剑横,显恶姹的仪容。冲天入地势雄,撼岭拔山威重,离岩出洞雾濛,搅海翻江风送。变大塞破太空,变小藏入山缝。云气笼雨气从,溪源潭洞,江河淮孟,显耀神通。常言道最恶者无过于龙,哎!吾兄从今后不必把眉头纵。骑着龙马,引着部从,摩砻,松枝向东,来此相逢。上告师兄:小心去。俺师父预先与你寻着一个徒弟,在花果山等哩。

【尾】你西行似入游仙梦,我南往重归沧海中。到前途,莫惊恐。有山精,有大虫,有猿猴,有马熊。见放着龙君将老师奉,到花果山乱峰,相遇着悟空,取经卷回来受恩宠。

第八折华光署保

(观音引揭帝上,云)老僧为唐僧西游,奏过玉帝,差十方保官,都聚于海外蓬莱三岛。第一个保官是老僧,第二个保官李天王,第三个保官那吒三太子,第四个保官灌口二郎,第五个保官九曜星辰,笫六个保官华光天王,第七个保官木叉行者,第八个保官韦驮天尊,第九个保官火龙太子,第十个保官回来大权修利,都保唐僧,沿路无事。写了文书,要诸天画字。都画字了,则有华光未至。此时想必来也。(华光上,云)释道流中立正神,降魔护法独为尊。驱驰火部三千万,正按南方位丙丁。某乃佛中上善,天下正神。观音佛相请,须索走一遭。(唱)

【正宫】【端正好】差十大保官来,同九曜星君降,把唐僧于路堤防。天佛牒玉帝敕都交往,西天路收魔障。

【滚绣球】宣灵王将火部驱,胡总管将火律掌,火鸦鸣振惊天上,火瓢倾卒律律四远光茫。火丹袖五百,火轮踏一双,火葫芦紧缚师旷,使离娄拖定金枪。神中号作华光藏,佛会称为妙吉祥,正受天王。

【倘秀才】玉皇殿金砖是我藏,后土祠琼花是我赏,炒闹起天宫这一场。枪撞番四揭帝,砖打倒八金刚,众神祗索纳降。

【滚绣球】上天宫闹玉皇,下人间保帝王,保得他国无灾庶民无恙,因此上感威灵岁岁烧香。我将那五岳欺,五气掌,五瘟神遣之于霄壤,五音中徵为偏长。五星中让我在南天上坐,五方内将咱离位藏,谁不知五显高强。

(做见科)(观音云)天王,老僧今日为头,会十大保官,保唐僧西游去。恁诸仙圣众,如何主意?(华光唱)

【呆古朵】观音佛作保书名字,会诸天一处商量。则为宝藏在灵山,着这真僧离大唐。山水广多妖怪,途路远多魔障。因此上着众仙离阆苑,诸神往下方。

【笑和尚】二郎神神通广,五显圣驱兵将。顿剑摇环显出那英雄相,一路上保护唐三藏。轰雷掣电从天降,压伏定魔王。

【伴读书】我、我、我,使金枪法力强,恁、恁、恁,持宝杵威风壮。众神祗齐保护他无恙,恁、恁离了上方。他、他,往了西方,俺程程保护他消灾障。

【尾】诸佛众神多谦让,全在吾师做主张。保金经福无量,向花果山中再相访。

正名唐三藏登途路

村姑儿逞嚚顽

木叉送火龙马

华光下宝德关

35

长沙北禅览古

长沙北禅览古,宋代,王庭圭,

明湖涨天光,春云如粉碎。吴王宫女罢吹箫,象床玉椀今安在。

桃李初开映绿池,绿池水暖摇花枝。闻道只今池上月,照见吴王繁盛时。

当时粉色艳月彩,今日古坟烟草衰。草衰不见吴宫事,唯有月下孤猿啼。

猿声哀告问不得,又恐清晓催黄鹂。

31

奉使高丽过平州馆

作者:张翰(金朝)

奉使高丽过平州馆,金朝,张翰,

昨日龙泉已自奇,一峰寒翠压檐低。兼并未似平州馆,屋上层峦屋下溪。

75

和陶拟古九首 其四

作者:苏轼(宋代)

和陶拟古九首 其四,宋代,苏轼,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

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79

前有樽酒行二首 其一

作者:陆游(宋代)

前有樽酒行二首 其一,宋代,陆游,

虚堂雨过生凉飔,劝君一醉君勿辞。去年不知今岁事,明年万事今得知。

旧时扶床同戏儿,还乡问讯令人悲。冢丘累累在者谁,纸钱雨湿抱树枝。

君去六十有几时,更望七十何其痴。求师学道亦已迟,谢客努力从鸱夷。

58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七

作者:张栻(宋代)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七,宋代,张栻,

事业无欲速,燕逸不可求。速成适多害,求逸翻百忧。

28

舟经池州先寄夏寺丞

舟经池州先寄夏寺丞,宋代,郭祥正,

去年收帆贵池口,闻君高歌撞玉斗。今朝至自大湖南,五溪新事为君谈。

一年往返七千里,乡国生还真可喜。君家白醪应已熟,正好齐山泛黄菊。

45

青溪桥

作者:王遂(宋代)

青溪桥,宋代,王遂,

倬彼清溪兮山高水长,上承黟歙兮下接钱唐。

雨稍渐渍兮众流汤汤,家具舟楫兮商旅伏藏。

繄四海以为家兮何独困此一方,视已同溺兮用造舟以为梁。

顾一岁之一新兮岁旱则亡,眷令长之远虑兮不间雨暘。

晴日当空兮余备不忘,帝用时以安下民兮余敢不强。

虽倾余之囊橐兮使皆即乎康庄,彼虑如近忧兮令虽法而何伤。

公虽忧而民喜兮百世蒸尝。

34

春景 游丝白日静

春景 游丝白日静,宋代,刘辰翁,

静似长门里,初晴未暑时。悠悠销白日,冉冉上游丝。

白发因风起,青虫映户垂。墙阴双蝶远,花影一帘迟。

新垒乾泥絮,晴衙散蜜脾。鸟惊梅子落,深院客争棋。

98

题山水小景

作者:陈炜(明代)

题山水小景,明代,陈炜,

江冷水溶溶,群山紫翠重。村孤茆屋小,树隐白云浓。

野渡横归棹,深林起梵钟。天涯尘迹久,何处觅仙踪。

95

荐福院

作者:洪朋(宋代)

荐福院,宋代,洪朋,

曲径因山转,精庐到地成。楼从云表出,人在日边行。

27

作者:韩淲(宋代)

九,宋代,韩淲,

怀玉镜台开远晴,灵溪葛水去无声。园荒不碍凭高立,径侧何须委曲行。

露气已浓清可掬,日华初上画难成。闲居九日依辰至,举俗胡为亦爱名。

50

金陵僦舟渡江至仪真登陆 其二

金陵僦舟渡江至仪真登陆 其二,宋代,汪梦斗,

寒波白似面,远岫劣于眉。江上无多作,淮南正要诗。

21

曲细道中

作者:冯山(宋代)

曲细道中,宋代,冯山,

一溪流石色,万木耸山阴。地僻有佳景,眼明劳寸心。

坠猿犹挂壁,惊鸟忽移林。莫问去程远,行人方苦吟。

6

春日陪宴道山亭口占

春日陪宴道山亭口占,元代,李士瞻,

二月春明花乍残,道山亭上翠如鬟。天开图画峰攒戟,地接蓬莱雪满关。

双凤巢云朝贝阙,六鳌驾海出人寰。薇垣官从多时彦,听取山人半日閒。

54

鸲鹆育雏于贞节堂东壁壁高且危二雏堕砌下乃

鸲鹆育雏于贞节堂东壁壁高且危二雏堕砌下乃,明代,陈宪章,

将雏无力上榱题,声断残阳翅忽低。

高栋托身君亦误,鹪鹩安稳只卑栖。

5

题谢文晖画

作者:张弼(明代)

题谢文晖画,明代,张弼,

青衫乌帽走黄尘,孤负溪山几度春。今日为君图画里,妒他风月属閒人。

60

城南书感似以典侄二首 其一

城南书感似以典侄二首 其一,明代,郑学醇,

世事回看尽惘然,城南风物最堪怜。疏钟晓寺曾灯火,屈指于今是几年。

39

送吴伯贞还漳

作者:郑岳(明代)

送吴伯贞还漳,明代,郑岳,

青阳布时序,游子戒晨装。崎岖越乡郡,迤逦登我堂。

感旧一挥涕,相视鬓逾苍。念昔萦微禄,相遇天一方。

风涛起奄忽,章水鲸鲵扬。削地诛晁错,系狱悲邹阳。

戢羽还故栖,仰视天茫茫。昏霾一朝解,日月回精光。

天人尽纾愤,岂伊私愿偿。子独秉高义,意气相激昂。

涓辰集朋旧,壶榼宴山庄。人生适意耳,此会安可常。

冥鸿谢矰缴,去去天路长。

5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