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青门道,知君自少时。
从容他日喜,奄忽暮年悲。
江月明丹旐,湖风冷繐帷。
音容虽可想,材力竟何施。
冠盖青门道,
知君自少时。
从容他日喜,
奄忽暮年悲。
江月明丹旐,
湖风冷繐帷。
音容虽可想,
材力竟何施。
这首诗词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友人马玘的挽辞。诗中表达了对马玘的思念和敬意,也反映了王安石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以典型的辞章形式,通过对马玘的描述和自己的感叹,展现了作者对友人逝去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首两句“冠盖青门道,知君自少时。”表达了作者对马玘的敬重和对他们长久交往的回忆。冠盖青门道是指高门显贵的象征,这里用来形容马玘的身份和地位。知君自少时则表达了作者对马玘多年来的了解和情谊。
接下来的两句“从容他日喜,奄忽暮年悲。”则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感叹。从容他日喜表示作者曾经和马玘一同享受过欢乐的时光,而奄忽暮年悲则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年华老去的悲伤和无奈之情。
接着,诗中以江月明丹旐、湖风冷繐帷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寂。江月明丹旐形容江上明亮的月色,湖风冷繐帷则形容湖畔的风寒。这些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情感色彩,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伤和寂寥。
最后两句“音容虽可想,材力竟何施。”则表达了作者对马玘才华横溢但岁月不饶人的感叹。音容虽可想表示作者对马玘的音容笑貌仍然记忆犹新,但材力竟何施则表达了作者对马玘已经老去,再无法施展才华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友人逝去和光阴流转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谊和才华的珍惜。同时,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诗词也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给读者带来深思和触动。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酷暑终转阴凉喜而歌,近现代,崔荣江,
炙灼锥千孔,淋淋汗若浆。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
违久瀺灂水,相逢只梦乡。蒸床身烙饼,苇席洼盛汤。
凉首欣髡发,清身欲褪裳。著纱犹觉厚,剪袖总嫌长。
转似锅台蚁,煎烤惹惶惶。念及田桑者,纵横坼旧创。
黍青乏浸润,蔫卷顿成黄。夏殇青半亩,秋减百斤粮。
使忆经荒岁,怛忧断客肠,莫添饿殍骨,累累漫松冈。
幸甚风声起,密云荫野荒,重帷堪蔽日,倏忽有旻凉。
有待甘霖至,适情滋莽苍。炀炀终得熄,天地秉如常。
百一诗 其二,魏晋,应璩,
年命在桑榆,东岳与我期。长短有常会,迟速不得辞。
斗酒当为乐,无为待来兹。室广致凝阴,台高来积阳。
奈何季世人,侈靡在宫墙。饰巧无穷极,土木被朱光。
徵求倾四海,雅意犹未康。
滑家桥逢坏舟者有感而作,宋代,刘跂,
桥倾若车翻,舟破如瓦解。二祸适相触,生此大狼狈。
齐生海边人,试吏今得代。乡闾恍在望,舟楫信所快。
颇知大道夷,不避小物碍。撑夫虎豹健,力出驰突外。
何其一跌伤,脱若葱与蒯。疾雷不及听,生理欻焉坏。
瓦飞昆阳战,鹤唳淝水败。身非吕梁叟,沈没岂不殆。
娇儿年十五,八岁又其妹。岂伊瞬息间,生死不相赖。
死者长已矣,生者心破碎。泣尽继以血,耳目坐盲聩。
哀哀天无情,皦日为昏愦。徐观水中意,波浪自澎湃。
我来独心恻,涕出增感慨。顷年岳阳下,忧患亦颠沛。
豗颓万死中,血肉偶俱在。今此沟浍狭,岂复江湖大。
咄汝岂不仁,曾独与祸会。冥冥倘有主,焚溺甚菹醢。
不然遭无辜,神理良汝绐。从今十手指,永是后车戒。
灵均苦谗舌,颍士厌沈瘵。良时不似昔,努力善自爱。
我亦乘小艇,兀兀信所届。搜求得馀尊,聊以劳疲惫。
虽微西江阔,勿厌升斗隘。歌阕从此辞,人生慎行迈。
答宋子闲,宋代,周麟之,
冀北百马一駃騠,沅江之鳖九肋稀。
海邑千室士半之,异材杰出今其谁。
有客有客气吐霓,行年五十缝掖衣。
青鞋白帽鬓未摧,笔下妙绝黄绢碑。
句中参彻后山诗,邂逅一见秋云披。
立谈展尽胸中奇,如刮眼膜如起痿。
便许握手论交期,看君有蕴未一施。
杜门却扫甘幽栖,草树薿薿含奇姿。
两堂对启白板扉,我时剥啄叩扊扅。
君出迎笑喜见眉,晴窗坐隐花影移。
茗碗未尽炉香迟,手弄尘尾风颸颸。
主人得意客忘归,嗟予懵学安所师。
矧复少也逢百罹,尚赖先德流余滋。
遗编烂烂星斗垂,墨犹未乾吾忍窥。
梅花一咏偶弗遗,君能鉴赏了不疑。
惜哉不与君同时,生前未免俗了嗤。
身后有此名流知,呜呼吾意其何悲。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