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绝艳楚宫腰。怯挂紫檀槽。纤纤玉笋轻捻,莺语弄春娇。
松钿带,亸金翘。暗香飘。红牙拍碎,绛蜡烧残,月淡天高。
吴宫绝艳楚宫腰。
怯挂紫檀槽。
纤纤玉笋轻捻,莺语弄春娇。
松钿带,亸金翘。
暗香飘。
红牙拍碎,绛蜡烧残,月淡天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婉约美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女性的美丽和娇媚。诗中使用了吴宫和楚宫的比喻,表达了女子的美丽超过了吴楚两地的宫室。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挂在紫檀梳妆台上的样子,她轻盈地捻着玉笋,仿佛在与莺鸟亲春一般。她身上佩戴的松钿带和亸金翘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暗香四溢。然而,最终美丽的红牙会被拍碎,绛蜡也会烧尽,而月亮依然悬挂在高高的天空上。
《诉衷情》运用了典型的宋代词章特色,细腻地描绘了女性的美丽和娇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通过吴宫和楚宫的对比,表达了女子美丽的超凡脱俗。诗人用纤纤玉笋、莺语等意象描绘了女子的动作和声音,使得整首诗给人一种细腻柔美的感觉。同时,诗中运用了暗香、红牙、绛蜡等形象,增加了的层次和丰富度。
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之后,以红牙拍碎、绛蜡烧残的形象,暗示了美丽的终极消逝。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美丽的短暂。而月淡天高的最后一句,则展示了月亮高悬的永恒和超越人世的意象。
总体而言,《诉衷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女性美丽的瞬间和时光的流转,唤起读者对生命短暂和美丽的思考。它展示了宋代诗词的特色,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赠温县尹 其一,明代,林弼,
双溪水绕新县绿,溪上桑麻春雨足。鸡犬不惊牛犊閒,野人笑语喧溪屋。
县有贤尹温如玉,知我民情谙土俗。阳春布泽百里均,不问深山与穷谷。
木樨无瘴烽无烟,公馆潇洒如神仙。松边拄笏看山色,竹外援琴听涧泉。
黄童白叟思借贤,鼓舞春风又三年。会稽未羡昼锦旋,玉麟金虎看腰悬。
系乐府十二首。下客谣,唐代,元结,
下客无黄金,岂思主人怜。客言胜黄金,主人然不然。
珠玉成彩翠,绮罗如婵娟。终恐见斯好,有时去君前。
岂知保忠信,长使令德全。风声与时茂,歌颂万千年。
咏史赠王侍御,宋代,赵孟坚,
昔有阳城子,高卧中条山。
粤从丹诏聘,职谏居朝端。
北垣七八年,一词曾靡殚。
於中常戚戚,事以秦越看。
诤臣论一篇,见诮昌黎韩。
城日洽壶觞,视之无汗颜。
一朝天子误,鼎鼐庸雄奸。
皇皇朝野人,敢议不敢言。
城曰兹可矣,不言吾岂安。
当廷坏其麻,势若回狂澜。
臣言不可夺,臣肉所可剜。
孰谓雄猜主,天听说为还。
一鸣必惊人,朝阳之祥鸾。
一飞必冲天,北溟之鹏搏。
啾啾燕雀辈,终岁寒檐间。
君今踵其武,可想倚任专。
士习弊滋久,未易一匕痊。
遗臭偃月奸,殆今逾百年。
利欲锢人心,深矣莫洗湔。
几新更化机,仍涩胶柱弦。
洗泥何能清,救弊应其源。
昔无起楼地,今举田连阡。
而以求善治,却行而欲前。
复有事诞衔,奋臂张虚拳。
驱虎戕良民,臧否已较然。
胶舟倚航海,恻耸忧世肩。
夷甫在晋朝,举世无几先。
卓哉辩奸论,万世一老泉。
瞽言再拜献,感愤涕泗涟。
昔有汉更生,危言扶彼颠。
皎余明寸心,不向流俗宣。
维君中流柱,屹是障百川。
向来稍诡遇,高官怀袖间。
耿介甘不售,岁寒松柏坚。
国无君子哉,缄默谁复言。
松江千顷浪,涵月金蜿蜒。
於兹送君行,商歌频扣舷。
明当重回首,晚风杨柳边。
伫希御史雨,汛扫靖幅员。
临江仙 张光甫家儿子咬驴,元代,元好问,
膝上添丁郎小小,*雏彩鹤初匀。书堂合与孟家邻。诵诗琴解□,论学墨沾唇。头玉**眉刷翠,更将秋水为神。看花留待百年春。金鞍南陌上,惊动洛阳人。
闻庄舍弟自庄浪除广西桂林府修仁县主簿作长律四十韵以寄,明代,郑真,
薄宦怜吾弟,人来说调除。有怀终契阔,长望独踌蹰。
宗伯公清选,朝家叶众誉。宛驹夸腰袅,鲁宝识璠玙。
栖凤名仍忝,攀龙步匪纡。信传沧水使,恩捧紫泥书。
蹀躞关西马,驱驰陕右车。身辞沙塞远,目送海天虚。
驻驿频抄饭,充厨只问蔬。蛮烟晴拂曙,瘴雨暮填淤。
水闸山成斗,溪桥市趁墟。金沙横螮蝀,蛛窟映蟾蜍。
晓色催行李,清风送佩琚。山翁招竹所,野老迓蓬庐。
客路殷忧际,公庭上任初。簿书明法律,耕稼抚田闾。
问俗来耆硕,分曹察吏胥。嘉生函化育,和气蔼吹嘘。
桂岭秋声外,灵川晚照余。林深蟠宿蟒,树杪聚群狙。
慷慨羁心集,登临野兴摅。诗应夸子美,赋或儗相如。
谩说生猺聚,由来百货储。翠毛笼孔雀,白璧间车渠。
香蜡纷成囷,椒糖重载舆。兽皮堪作褥,织贝可为裾。
味觉贪泉爽,亲承化日舒。珍奇空土苴,经训乃菑畬。
崖茗团成饼,溪毛足当蔬。日须崇简俭,时过惜居诸。
勉力忠勤报,毋容礼法疏。鹗书催入觐,凤阙儗听胪。
久绊频嗟我,斯文独起予。每欣樽有酒,不羡食多鱼。
旧业隳堂构,非材愧木樗。饭牛歌浩浩,化蝶梦蘧蘧。
老觉归无计,愁怜病莫袪。故园花自发,先陇草谁锄。
恬漠丹衷守,飘萧白发梳。彝伦今古重,百岁保同居。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 其十五,明代,宋讷,
清宁宫殿闭残花,尘世回头换物华。宝鼎百年归汉室,锦帆千古似隋家。
后宫鸾镜投江渚,北狩龙旗没塞沙。想见扶苏城上月,照人清泪落胡笳。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