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冥冥日催暮,轻蒲饱风疾飞羽。
回头摇指舟前湾,浪急篷欹下柔舻。
稠杨枯桑深处村,老妻挟儿环在门。
莼羹香滑茅柴熟。对语别时应断魂。
水天昏暗,太阳催促着黄昏的到来,
轻蒲满载着风,羽毛迅速地飞翔。
回头看见船前的湾曲,船帆在急流中倾斜,
波浪猛烈地拍打,篷帘低垂,船体柔软地摇摆。
茂密的杨树和枯萎的桑树隐藏在深村中,
老妻带着孩子围绕在门前。
莼菜羹香滑,茅草柴火熟。
与亲人告别时,应当心魂断绝。
《潇湘八景图·远浦帆归》描绘了一个夕阳西下、船只归航的场景,以此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诗词中的细腻描写和情感表达,叶茵将读者带入了这一景象,引发了对自然、生命和离别的思考。
诗词开篇以水天交融、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作为背景,传递出黄昏的寂静与沉寂。接着,描绘了风满轻蒲、羽毛飞翔的动态画面,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机和活力。
随后,诗人将视线转向船前的湾曲,描述了急流中船帆的倾斜和波浪的猛烈拍打,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磅礴气势,更通过船体的柔软摇摆,传达出人们在自然力量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诗词接下来描绘了深村中的茂密杨树和枯萎的桑树,以及老妻带着孩子围绕在门前的场景。这些生活细节呈现出乡村的宁静与朴实,展示了人们对家庭与亲情的珍视。
最后两句表达了与亲人别离时的痛苦和伤感,用“断魂”来形容离别的痛楚,引起读者对离别、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眼中的潇湘美景,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读者在欣赏这幅画面的同时,也被引导思考离别和生命的意义。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赠揭景哲茂才别,元代,范梈,
司揭本楚官,子孙以官氏。揭阳汉建侯,氏实出于史。
同源而异流,流各昧其源。泛舟在中河,安得穷昆仑?
驱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
及乎旴徙洪,着与揭阳通。以兹究其源,濒海而南东。
南东烟涛恶,将身犯蛟鳄。远拜故侯坟,遗踪尚如昨。
归来见翰林,赠以双南金。集贤亦敬叹,高文留赏音。
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阶美。胡不揽家毡?黄朱耀闾里。
九万扶摇风,相看尚转蓬。高楼有横笛,送雁上长空。
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南北朝,谢朓,
羽龄倦簪履。
薄晚忝华奥。
闲沃尽地区。
山泉谐所好。
幸遇昌化穆。
惇俗罕惊暴。
四时从偃息。
三省无侵冒。
下车遽暄席。
纡服始黔灶。
荣辱未遑敷。
德礼何由导。
汩徂奉南岳。
兼秩典邦号。
疲马方云驱。
铅刀安可操。
遗惠良寂寞。
恩灵亦匪报。
桂水日悠悠。
结言幸相劳。
吐纳贻尔和。
穷通勖所蹈。
送潘德久使蓟门,宋代,陆游,
昆崙东分一枝浑,奔蹴砥柱经龙门。羲皇受图抚上古,神禹治水开中原。
三灵实扶艺祖业,万国共仰东都尊。群儿撞坏吁可叹,顾使残虏今游魂。
因君试求出师路,孟津白马应如故。不须更议系河桥,北风正可乘冰渡。
颇闻卢龙已数尽,复道飞狐合屯戍。辕门倘驻拂云祠,烽火应过明妃墓。
君归解鞍藉芳草,细谈塞北忘予老。读书饮酒待贼平,万丈参旗方下扫。
还山吟留别城南诸公,宋代,严羽,
日暮望寒山,怅然归思发。如何山中客,屡看城头月。
山中月明女萝秋,石磴潺湲泻碧流。岩猿久别应惆怅,涧鸟相呼亦共愁。
城南故人与我好,令我忘却归山道。昨夜西窗梦到家,忽惊千嶂芝花老。
朝来舟子促辞君,回首空江语尚闻。别后莫嗟难见面,相思只望岭头云。
逍遥亭歌一首赠太守王君章,宋代,郭祥正,
逍遥之亭在何许,城角西南小溪浒。水仙粉面浮清波,羽林兵仗森三亩。
六月微风拂面寒,不信人间有烦暑。借问逍遥真隐徒,西山看雪倒骑驴。
形骸兀兀天壤俱,画手争以丹青模。大言得罪仅免诛,斥参军事来当涂。
传云此地旧结庐,百年荆棘遗荒墟。公来相址呼犁锄,双亭化出琼璃铺。
栏干斗角明青朱,四座莹彻纤埃无。兰芬麝裂陈罂盂,珠履珊珊陪后车。
东瞻宣诏西浮图,晓光夕景迷蓬壶。爱公心昼如明珠,落成之乐政事馀。
为公歌,劝公醉。留连亭上能几时,行促星轺还玉陛。
次韵斯远弄琴,宋代,韩淲,
开门有诗来,殷若金石声。虚堂坐以咏,澹与秋气清。
岂无如此句,岂有如此情。怀哉我所尚,求田乃归耕。
时乎发鸣弹,浩浩非营营。大音知者希,既和应且平。
枫林月在户,寒影膝上横。想当三叹后,却手复起行。
华发老相看,百事皆已经。
虞美人草,宋代,陈郁,
彭城高会日置酒,猴冠犹在妇人手。
仓皇垓下已重围,四面悲吟杂刁斗。
当年举佩不倒戈,到此空余慷慨歌。
虞兮反袂交淹泣,欲幸从兮可奈何。
怨入青芜知几岁,舞恨摇芳无别意。
妾身恨不事英雄,果是英雄安有泪。
刘寄奴草词,宋代,谢翱,
榛中小草夏蔚荟,叶如牡艾花如毳。少年防塞得命生,出镞肉中无粟起。
向来神奸见白昼,湿竹烟青闻杵臼。英雄奋臂徵此时,唾落虚空散林薮。
汉家白蛇入本纪,况是天王旧支子。岂知苗裔在民伍,蛇鬼犹呼帝小字。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