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滩嶅嶅,小滩嘈嘈。
石芒荦荦容刀,崩洪斗落与石鏖。
风声悲壮波声豪,势如万马之奔、群熊之嗥。
并船欲上牵縴牢,浪头卷过船头刘。
篙工翻身齐刺篙,蹈桅倒挂如飞猱。
跻攀分寸相呼号,一落百尺争秋毫。
呜呼行路难如此,若此出俗无波涛。
大滩嶅嶅,小滩嘈嘈。
石芒荦荦容刀,崩洪斗落与石鏖。
风声悲壮波声豪,势如万马之奔、群熊之嗥。
并船欲上牵缠牢,浪头卷过船头刘。
篙工翻身齐刺篙,蹈桅倒挂如飞猱。
跻攀分寸相呼号,一落百尺争秋毫。
呜呼行路难如此,若此出俗无波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拔滩景象。大滩高耸,小滩喧嚣。水中的石头芒刺森森,激烈的水流与石头相互碰撞。风声悲壮,波浪声雄壮,如同万马奔腾、群熊咆哮。船只欲上岸,却被波浪缠绕,浪头卷过船头。篙工们翻身刺篙,就像倒挂在桅杆上的飞猱。他们互相呼喊着攀爬着,即使一丝不苟的动作也可能一落百尺。诗人感慨行路艰难,就像这样,如果没有这样的波涛,岂不是太平无波?
《拔滩》通过描绘波涛汹涌的拔滩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和人类面临的困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如大滩嶅嶅、小滩嘈嘈、石芒荦荦、崩洪斗落与石鏖等,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波浪的汹涌与激烈。通过比喻手法,将风声形容为悲壮,波声形容为豪迈,使诗歌充满了浑厚的气势。诗人通过篙工们的刺篙、蹈桅等形象,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奋力抗争的精神,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的顽强和勇敢。最后两句呼应了诗的开头,通过对行路难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艰难与波澜的思索。
整首诗描绘了波涛汹涌的拔滩场景,以及人们在困境中奋力抗争的形象。通过丰富的描写和比喻手法,诗歌充满了壮丽的景象和激情。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人生困难和波澜的思考,以及对奋斗精神的赞美。这首诗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美感,又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敢。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重阳领客以老杜旧日重阳日诗分韵凡宾主十八人得不字,宋代,魏了翁,
天根敛秋阳,雨毕水归薮。胡为爽常度,白昼变昏黝。
农功将纳场,馀秉尚栖亩。昨朝告方社,卷去日中蔀。
羲和鞭六龙,为我作重九。云顽驱复来,浑未识臧不。
终然划劙之,金鎞发矇瞍。所忻阳德竞,吾岂为杯酒。
悠然见南山,陶公意何厚。况今祠太宫,群公正奔走。
贺新郎·绝代幽人独,宋代,蒋捷,
绝代幽人独。掩芳姿、深居何处,乱云深谷。自说关中良家子,零落聊依草木。世丧败、谁收骨肉。轻薄儿郎为夫婿,爱新人、窕窈颜如玉。千万事,风前烛。
鸳鸯一旦成孤宿。最堪怜、新人欢笑,旧人哀哭。侍婢卖珠回来后,相与牵萝补屋。漫采得、柏枝盈掬。日暮山中天寒也,翠绡衣、薄甚肌生粟。空敛袖,倚修竹。
次韵柳子玉二首 其二 纸帐,宋代,苏轼,
乱文龟壳细相连,惯卧青绫恐未便。洁似僧巾白㲲布,暖于蛮帐紫茸毡。
锦衾速卷持还客,破屋那愁仰见天。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毛述古山水,唐代,王翰,
近山青青绾髻螺,远山淡淡浮黛蛾。乔松荫石铁作柯,白云帖水迷涧阿。
几家老屋岩石侧,长林落木秋瑟瑟。枯槎侧倒枕长溪,路入阴崖行转窄。
楼台隐隐出木末,山下僧归背夕日。渡头市散卖鱼归,平芜落日苍烟堆。
儿子柴门指相似,遥望沙觜孤帆开。行人走迭山店宿,髯客跨驴如跨鹿。
苍头苦怨行李重,步武跛蹩胼生足。画工以画传其意,人生所贵在寡欲。
蜀山楚水天下险,君胡为乎苦踧踖。此图题作行路难,非写烟霞乐心曲。
赠梓潼袁君西归,宋代,真德秀,
君辞万时蜀,东游海之壖。
所挟大易数,自谓探幽玄。
纵横布筹算,妙若蓍之圆。
殷勤扣其说,得数须得全。
人生穹壤间,其孰司陶甄。
短长辨凫鹤,百一分夔蚿。
造物初何必,赋受自尔偏。
数有饶与乏,定命谁能迁。
理则无夸盈,一性各浑然。
颜跖偶寿夭,尧桀非愚贤。
缅怀乐正子,圣门得真传。
全生必个归,此语星日悬。
予生故多奇,荣枯听诸天。
独有任道心,未死须乾乾。
君提空囊至,又复垂橐旋。
岂尝卜而来,所遇非昔泉。
术工用乃拙,为子笑且怜。
矢诗苦不多,聊压瞿唐船。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竹枝歌予亦作数首 其八,明代,时太初,
寒食清明正好春,看花须着少年人。少年看花花自喜,白发看花花亦嗔。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