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麇

作者:诗经(先秦)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1],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2]兮,无使尨[3]也吠。

0

诗文译文

一头死鹿在荒野,

白茅缕缕将它包。

有位少女春心荡,

小伙追着来调笑。

林中丛生小树木,

荒野有只小死鹿。

白茅捆扎献给谁?

有位少女颜如玉。

“慢慢来啊少慌张!

不要动我围裙响!

别惹狗儿叫汪汪!”

【】

《野有死麕》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这在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文学、民间文学的倡导者们如顾颉刚、胡适、俞平伯、周作人的热烈的书信探讨中已作了极大的肯定。顾颉刚说:“《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情歌。……可怜一班经学家的心给圣人之道迷蒙住了!卫宏《诗序》云:‘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郑玄《诗笺》云:‘贞女欲吉士以礼来,……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朱熹《诗集传》云:‘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言姑徐徐而来,毋动我之帨,毋惊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经他们这样一说,于是怀春之女就变成了贞女,吉士也就变成强暴之男,情投意合就变成了无礼劫胁,急迫的要求就变成了凛然不可犯之拒!”在中国诗作中,抒情诗虽然发达但直面讴歌爱情的却并不多,《野有死麕》以它鲜明的主题而显得极其可贵。

全诗三段,前两段以叙事者的口吻旁白描绘男女之情,朴实率真;后一段全录女子偷情时的言语,活脱生动。侧面表现了男子的情炽热烈和女子的含羞慎微。转变叙事角度的描写手法使整首诗情景交融,正面侧面相互掩映,含蓄诱人,赞美了男女之间自然、纯真的爱情。对于打破章法、句法的卒章,人们常常难以理解。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就说:“至于卒章三句,错互成文,且无来由,更觉‘兀突’,亦当有过渡衔接词句。”其实,仔细研究《诗经》,不难发现这种在复沓中突兀的单行章段是《诗经》尤甚是《国风》的常见现象。它们往往出现在作品文本的首尾。比如,《周南》的《葛覃》、《卷耳》、《汉广》、《汝坟》,《召南》的《采蘩》、《草虫》、《行露》、《何彼襛矣》,《邶风》的《燕燕》、《日月》、《终风》、《简兮》、《北门》、《静女》、《新台》,《鄘风》的《君子偕老》、《蝃蝀》,《郑风》的《女曰鸡鸣》、《子衿》,《齐风》的《东方未明》、《甫田》,《唐风》的《扬之水》、《葛生》,《陈风》的《东门之枌》、《衡门》,《王风》的《大东》,《秦风》的《车邻》,《曹风》的《下泉》以及《小雅》中的《皇皇者华》、《南有嘉鱼》、《湛露》、《菁菁者莪》等。这种诗甚至往往被视作脱简或串简,执此观点的如宋代的王质、王柏,现当代的孙作云、翟相君等。也有人对此种结构击节赞赏的,比如清代的刘沅、方玉润之评《采蘩》。对如此大相径庭的看法,要是我们能够从诗的起源的角度进行考察,就可使问题冰释。最早的诗是口头上传唱的歌。歌唱者可以独歌,也可以对歌、和歌。蒋立甫评《采蘩》就说:“后一章是合唱。”(《诗经选注》)再比如《关雎》,后二章复沓,第一章四句单行。《论语·秦伯》:“《关雎》之乱,洋洋盈耳哉!”《史记·孔子世家》:“故曰:‘关雎之乱以为凤始。’”所谓“合乐谓之乱”,众声合唱部分便是“乱”。当原始的自由对歌或集体的祭祀歌唱被刻意摹仿,诗歌的创作者就具备了随意转换叙事角度的能力,诗歌从此而自由飞扬,简洁而形象生动地共时展开情节描述、抒写心理感受成为可能。作为早期的创作诗,《诗经》中这样一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不免显得有些程式化,远没有应用自如。但也正因此,我们才感觉《诗经》中的诗是那么的质朴率真。

《野有死麕》的语言生动而隽永,这主要归功于口语、方言的使用和刻意营造音乐效果的语词的创造运用。卒章三句由祈使句组成,纯属口语。直接采用口头语言能够最完整最准确地再现女子偷情时既欢愉急切又紧张羞涩的心理状态。而祈使句本身也提示了这样一个动作场面的微妙紧张。《诗经》的语言是诗人创作的艺术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口语,又精心经过提炼。《诗经》用的是周代的共同语雅言,也就是西周王畿所在地的镐京话。但诗人在《野有死麕》中,也用到了方言。陆德明《毛诗音义》引《草木疏》:“麕,麞也。青州人谓之麕。”青州,据《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吕氏春秋·有始览》:“东方为青州。”《召南》,旧说一般以为“召”是指召公奭及其封地,其采邑在陕西岐山西南。《召南》中有《甘棠》,诗中有一“召伯”,冯沅君《诗史》以召伯为宣王末年征淮夷有功的召穆公虎。《野有死麕》据《旧唐书·礼仪志》说也不是周初之诗,而是周平王东迁后的诗。笔者认为,《召南》不是周初诗作,“召”作为地名也不在陕西岐山。总之,《野有死麕》用了东方方言。方言的使用使整首诗更贴近日常生活,更自然朴实。四字成句,四句成段,是《诗经》的标准句法、章法。整饬的句式其原始实质和有组织地分布用韵字的押韵一样,是为了产生和谐悦耳、间断有序的声音效果。因为汉语的固有特性,间断有序的声音的产生就自然会要求句式的整饬。

《野有死麕》中的“朴樕”是联绵词,也可写成“朴遬”。毛传释“朴樕”为“小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解释为“小樕树”。“朴樕”有两个引申义:短小,丛生;前者见《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后者见《尔雅·释木》邢昺疏。“朴樕”一字除可异写为“朴遬”外,其声变化,而意义基本保持不变的,还有“扶苏”、“扶胥”等分化词。张永言说:“推广来说,灌木丛生貌叫‘朴樕’,枝叶花朵丛生貌叫“扶疏”,鸟羽、兽毛丛生貌叫‘朴樕’‘扑朔’;由灌木、枝叶、羽毛丛生貌又可引申出纷披、披垂、蓬松、不整齐、不整饬等意义,所以衣服不整齐叫‘朴樕’人委琐不整饬叫‘仆遬’。”据朱广祁《诗经双音词论稿》统计,像“朴樕”这样的联绵词《诗经》中大概有140个。联绵词指的是双音节的单纯词,即由两个音缀的拼合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词。郑玄《诗谱序》引《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联绵词的产生,是长歌永言的结果。换句话说,是修饰音节的需要而产生了“朴樕”这样的词。根据李新魁的构拟,“朴樕”的上古读音应为boksok。按照李先生在《从方言读音看上古汉语入声韵的复尾韵》一文中提出的理论,这词本读入声,是由一个音节衍化而形成为两个音节的;其第二个音节的声母s,本是第一个音节韵尾的遗存。也就是说,“朴樕”第二个音节的声母实际上是借自第一个音节的;从一个音节变成两个音节,其实质是音节的延长。是音节延长的需要而补充了后面一个弱读音节,造成了像“朴樕”这样的联绵词。为了声音的和谐而刻意创造的语词丰富了诗歌的语言,也使诗歌的语言更为自然生动。(朱渊清)

《野有死麇》诗经拼音读音参考

其他诗经

藏云山居 其二

藏云山居 其二,宋代,李之仪,

雨后山尤好,秋来方此时。心清觉老健,步懒欲归迟。

林响惊鼷鼠,风閒叫画眉。善人吾岂敢,去此尚何之。

19

蝶恋花 其一 次周清真韵

蝶恋花 其一 次周清真韵,清代,吴湖帆,

絮胡回车从别后。意托心悬,待月斜凭牖。不道相思如中酒。

依稀梦里携纤手。

墙上三竿红日透。睡起惺忪,倦眼呈娇秀。好事联吟词数首。

匆匆难会情如旧。

22

兴庆池

兴庆池,明代,朱诚泳,

绿波流尽草离离,画舫笙歌载昔时。海变桑田龙去远,云迷华表鹤归迟。

歌台落寞俱陈迹,小殿荒凉有断碑。最恨沿堤杨柳树,临风依旧舞腰肢。

92

南归寄乡旧 其七

南归寄乡旧 其七,明代,陈献章,

自爱愚公谷,谁过野老家。时依当户竹,閒数上墙花。

鸟立溪槎静,牛争崦路斜。怀中娇小女,学语解呼爷。

41

贺新郎 其三 用前韵送杜叔高

贺新郎 其三 用前韵送杜叔高,宋代,辛弃疾,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42

谢淮东漕虞寿老宝文察院寄诗二首 其一

谢淮东漕虞寿老宝文察院寄诗二首 其一,宋代,杨万里,

诗吸三江捲五湖,彫琼为句字为珠。前身谢守吟澄练,今代世南行秘书。

獬豸峨冠久尘醭,星辰听履即须臾。夜来飞入东园去,梦里分明觉后虚。

9

题遗爱庙

作者:张孜(宋代)

题遗爱庙,宋代,张孜,

天资忠义恶嚣华,贵不骄矜富不奢。忧国焦心谁别马,爱人忘己特埋蛇。

封潘名易夷齐比,相楚功难禹稷加。寂寂阴灵何所在,庙门空掩夕阳斜。

100

白鹤观

作者:虞集(元代)

白鹤观,元代,虞集,

白鹤山人如鹤白,自抱山樽留过客。

要看修竹万琅,更对名花春雪色。

山樽本出山下泉,过客醉去山人眠。

客亦是鹤君莫笑,重来更待三千年。

66

香闺十咏 其一 桃花扇

香闺十咏 其一 桃花扇,宋代,张玉娘,

浓花妆点一枝春,影拂潇湘月半轮。歌彻霓裳风力软,钗横鬓乱晓寒新。

27

枢密王左丞宅新菊

枢密王左丞宅新菊,宋代,钱惟演,

贺燕翻飞地,灵芳茂遂时。

阴连桃李径,润接凤凰池。

夕照挥金葆,轻风拂翠蕤。

露珠清自沍,烟素引还披。

西颢霜虽劲,南荣暖更滋。

撷芳多楚泽,得地胜陶篱。

味可登兰籍,香应夺桂旗。

愿公长却老,宴寝奉琼扼。

46

咏梅六首 其五

作者:赵蕃(宋代)

咏梅六首 其五,宋代,赵蕃,

溪北溪南路,山前山后居。兴来随杖屦,意到总林庐。

触目常怀尔,关心相忆余。虽然风月趣,千里故非疏。

28

闻圣俞移官霅上以便归养

作者:刘敞(宋代)

闻圣俞移官霅上以便归养,宋代,刘敞,

亲老不择禄,此心如古人。戴星捐吏事,戏綵过乡邻。

若下开新酌,汀边咏白蘋。醉吟俱入手,亦未负青春。

11

和王太中游洛述怀

和王太中游洛述怀,宋代,范纯仁,

乘春寻洛社,不惮路岐长。盈畹花如笑,倾都客若狂。

山林多寂寞,朝市太奔忙。不似安车老,优游适四方。

77

岁除

作者:石懋(宋代)

岁除,宋代,石懋,

索米长安久倦游,寂无杯盎洗牢愁。岁除借问除何事,除尽朱颜与黑头。

95

雨中

雨中,宋代,葛天民,

梅雨朝仍暮,莲塘夏似秋。

水高侵树脚,屋漏滴人头。

歇书厨烟出,占晴礎汗收。

群山思会面,扶病一登楼。

56

同自牧瓢所宿张氏南楼

作者:王称(明代)

同自牧瓢所宿张氏南楼,明代,王称,

鸟下平芜夕霭收,偶携江客宿层楼。月明清夜闻鸿雁,窗近天河絓斗牛。

几杵钟声云外杳,千家曙色暝中浮。醉来枕藉秋衿薄,疑借仙槎觅远游。

93

余寺丞挽诗 其一

作者:韩淲(宋代)

余寺丞挽诗 其一,宋代,韩淲,

仁宅居郊秀,儒科载世清。致君才列寺,教子亦专城。

宠数垂车佚,恩封进秩荣。逢辰俱动色,厚夜失吞声。

67

次韵五叔梅花 其三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五叔梅花 其三,宋代,韩淲,

行歌时与发天和,模写工夫苦未多。忽到酒边聊贾勇,衰颜如许亦红酡。

62

浙江亭

作者:韩淲(宋代)

浙江亭,宋代,韩淲,

海风吹潮声,过我栏槛外。不知地势险,但觉天宇大。

何时一壶酒,挂席上严濑。班班云寿阴,越山远如带。

92

依韵和查许国二首 其一

作者:陆佃(宋代)

依韵和查许国二首 其一,宋代,陆佃,

重渊谁道探珠难,恰值骊龙睡重间。工部藩篱今梦草,司空门馆旧衔环。

心肠何啻吞云梦,身手犹堪擘华山。况有旧家仙桂在,姮娥留著待君攀。

9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