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作者:秦观(宋代)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0

诗文译文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诗文注释

①《临江仙》:词牌。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上下片各有三处平韵,五十八字。柳永演为慢词,上片五处平韵,下片六处平韵,共九十三字。

②挼(ruó)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黄庭坚《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学士》:“山光扫黛水挼蓝,闻说樽前惬笑谈。”

③兰桡(raó):兰舟,船的美称。桡,桨,借代为船。庾信《奉和泛江》:“锦缆回沙碛,兰桡避荻洲。”

④冷浸一天星:语本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

⑤危樯(qiáng):高高的桅杆。危,高。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⑥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妃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后汉书·马融传》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

⑦“曲终”二句:用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成句。

创作背景

此词乃绍圣三年(1096)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千里潇湘”,是词人的泊舟之处,也是昔日屈原等迁客骚人乘舟经行的地方。词人因被贬郴州而夜泊湘江,与当年屈原、贾谊等人因怀才不遇而行吟江畔,境遇何等相似。现实的、地理的长河,与历史的、时间的长河通过“千里潇湘”交汇,词人的命运,也通过“千里潇湘”与古代迁客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引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

诗文简析

起两句总叙,写词人泊舟之处,用的是倒装手法。《楚辞·湘君》中有:“桂櫂兮兰枻”、“荪桡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兰木做的枻;或用荪草饰的桡,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这里用“兰桡”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骚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郴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江,犹如在步当年骚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词人和骚人,通过“千里潇湘”这一今古长流的中介,白然联系起来。从一开始,词中就引入了楚骚的意境与色调。

接着三句写泊舟湘江夜景。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这是移情写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现出来。

词的下片写情。开始两句写词人泊舟湘江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樯杆上,静静地倾听远方传来的湘妃清冷的瑟声。“妃”,指湘妃。传说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传二妃善于鼓瑟,《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特定的时地,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从而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瑟声,曲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

接着第三句,进一步描写对瑟声的感受,湘妃的瑟声是清凉哀怨的,抒发了她们对舜帝思念的深情,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幽怨。词的歇拍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寻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江岸无数座青青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结尾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但却用得自然妥帖,仿佛是词人自己的创作。它写出了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这首词和作者以感伤为基调的其他词篇有所不同,尽管偏于幽冷,却没有显得气格羸弱。全篇渗透楚骚的情韵,这在秦词中也是特例。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以描绘江上景色和表达诗人内心情感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潇湘江的美景,表达了对江上美景的赞美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整首诗以写景为主,以写情为辅,通过对江上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中描述了潇湘江的景色,以及月亮高悬、微风轻拂的情景,给人以宁静而清新的感觉。水面微波不动,静谧而清澈,映照着天上的星辰,给人以宁静与美丽的意境。

诗人独自倚靠在帆杆上,心情悄然而静谧。远处传来妃子的琴声,清脆而悠扬,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新奇的琴声中蕴含着古今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历史的延续和情感的传承。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依然青葱。诗人在江上凝望,只见江面上的青山依然屹立,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以描绘江上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而准确的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上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了秦观细腻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其他诗经

【中吕】朝天子 邸万户席上

【中吕】朝天子 邸万户席上,元代,刘时中,

邸万户席上

柳营,月明,听传过将军令。高楼鼓角戒严更,卧护得边声静。横槊吟情,投壶歌兴,有前人旧典型。战争,惯经,草木也知名姓。

《虎韬》,《豹韬》,一览胸中了。时时拂拭旧弓刀,却恨封侯早。夜月铙歌,春风牙纛,看团花锦战袍。鬓毛,未雕,谁便道冯唐老?

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月明,浪平,看远岸秋沙净。轻舟漾漾水澄澄,天水明如镜。范蠡归舟,张骞游兴,在渔歌三四声。耳清,体轻,漫不省乾坤剩。

舞者,唱者,满酌金荷叶。珠围翠绕尽豪奢,银烛消残夜。玉箸冰丝,金盘凉蔗,把平生幽愤写。笑些,俏些,赛一道鸳鸯社。

有钱,有权,把断风流选。朝来街子几人传,书记还平善。兔走如梭,乌飞如箭,早秋霜两鬓边。暮年,可怜,乞食在歌姬院。

耍些,笑些,休放琼花谢。春风无与比奇绝,照眼明香雪。琪树瑶林,寒光相射,争教人容易舍。醉也,去也,更得得捱今夜。

饯别,去也,泪滴满金蕉叶。西风锦树老了胡蝶,满眼黄花谢。今日离筵,明朝客舍,把骊驹莫放彻。醉者,饱者,兔孤负重阳节。

粉光,雪香,是水月观音像。三生梦绕锦鸳鸯,一味风流况。坐上闲情,樽前清唱,是司空也断肠。月凉,夜长,心事满流苏帐。

近来,越呆,能捻帮穷囗怪。从人啅噪放狂乖,不似今番煞。海样情缘,天来欢爱,罄山赀不当灾。好杯,放开,大打算风魔债。

愿天,可怜,乞个身长健。花开似锦酒如川,日日西湖宴。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过船,醉眠,还不迭风流愿。

画船,绮筵,红翠乡中宴。荷花人面两婵娟,花不如人面。锦绣千堆,繁华一片,是西湖六月天。扣舷,采莲,怕什么鸳鸯见。

瘿瓢,带糟,将瓮里浮蛆舀。氲氲双颊绛云潮,春色添多少。稚子牵衣,山妻迎笑,急投床脚健倒。醉了,睡好,醉乡大人间小。

66

渔家傲·别恨长长欢计短

渔家傲·别恨长长欢计短,宋代,欧阳修,

别恨长长欢计短。疏锺促漏真堪怨。此会此情都未半。星初转。鸾琴凤乐匆匆卷。河鼓无言西北盼。香蛾有恨东南远。脉脉横波珠泪满。归心乱。离肠便逐星桥断。

14

句 其十四

句 其十四,宋代,王安国,

宫殿影摇河汉外,江湖梦断鼓钟边。

83

万年春 衲衣

万年春 衲衣,元代,丘处机,

衲袄秋来,著身渐觉时相称。霜天净。畅怀游兴。不怕西风劲。百片千条,上下穿联定。宽还正。外疏狂性。内放明珠莹。

97

新居

作者:刘攽(宋代)

新居,宋代,刘攽,

举世同逆旅,此身那拙谋。趣营容膝地,适似种瓜侯。

药饵扶多病,躬耕强隐忧。弹冠仍应客,车马肯淹留。

42

夜三首 其二

作者:刘攽(宋代)

夜三首 其二,宋代,刘攽,

凉风吹素月,深夜欲眠时。露自入秋白,漏从前日迟。

河光如剑直,萤影似星移。多少流年感,闻蛩辄易悲。

94

益阳南境松杉夹道郁然父老相传忠定张公为邑时所植也其间亦有既剪而复生者作诗属来者护持之

作者:张栻(宋代)

益阳南境松杉夹道郁然父老相传忠定张公为邑时所植也其间亦有既剪而复生者作诗属来者护持之,宋代,张栻,

夹道松杉半老苍,前贤馀泽未应忘。君看直干连云起,岂但当年蔽芾棠。

68

送零陵贾使君二首 其一

作者:张栻(宋代)

送零陵贾使君二首 其一,宋代,张栻,

藉甚零陵郡,风流记昔贤。宅存元水部,人识范忠宣。

山近地宜竹,溪清岸有泉。官閒时访古,馀韵故依然。

58

初夏倚春望六祖寺

初夏倚春望六祖寺,宋代,赵汝回,

柳絮兼花片,舞风湘水滨。

浓岚如细雨,初夏是残春。

鸟度山家曲,泉清佛界尘。

年衰眠易醒,归梦不能夫。

91

偈二首 其二

偈二首 其二,宋代,释法因,

祖师妙诀,别无可说,直饶钉觜铁舌。未免弄巧成拙,净名已把天机泄。

92

雪作次邱簿韵

作者:韩淲(宋代)

雪作次邱簿韵,宋代,韩淲,

万里江天雪意浓,舣篷觅句愧诸公。相逢不数山阴夜,酬唱难追正始风。

一饭已形云子白,举杯更泻真珠红。片帆西上君须记,兴在远村丹树枫。

75

呈王圣美

作者:陆佃(宋代)

呈王圣美,宋代,陆佃,

少谈奇字客长安,妙斲无人得郢墁。两鬓已秋陪后进,十年如梦守前官。

竹延西角东须遍,梅发南枝北尚寒。从古晚成终大用,扶摇行见海鹏抟。

58

归去乐

归去乐,宋代,邵定翁,

归去乐,归去乐。山上山花红灼灼,山下山酒香漠漠。

折花自插还自酌,说渠万贯扬州鹤。乐莫乐兮此一归,禽知我知渊明知。

三者之外知者谁,劝君缄吻藏高枝。

47

郊行即事四首 其二

郊行即事四首 其二,宋代,郑思肖,

五年前事别,一说泪滂沱。帝业虽迁鼎,人心未倒戈。

日光疑白昼,天影愧清波。背立官塘路,风前慷慨歌。

98

雪夜作

雪夜作,宋代,萧立之,

颓云不动天如醉,与夜为谋雪似羞。明日诗成春五鼓,一年甲子又从头。

50

点绛唇 其三

点绛唇 其三,元代,张弘范,

星斗文章,词源落落倾胸臆。十年南北,几度空相忆。

把酒留君,后会知何夕。愁如织,一鞭行色,春雪梅花驿。

13

荅元美广川道中见寄

荅元美广川道中见寄,明代,李攀龙,

椷书遥借蓟门看,只尺平原一笑难。便道何妨留作客,他家惟愿起为官。

双龙夜敞星文动,匹马秋深岳影寒。杯酒可知公子意,空悬十日布衣欢。

58

十六夜集刘子成宅

十六夜集刘子成宅,明代,李攀龙,

羽书三十度,飞骑动长安。今夜樽前月,还同燧火看。

入门清影满,久坐素华寒。何处关山引,如悲行路难。

32

京中贻诸游好二首 其一

京中贻诸游好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

千里驱车又帝城,相看悲喜不胜情。旅颜尚带风涛色,生计重依日月明。

且共狂歌燕市饮,休嗟故步寿陵行。当年志意飞扬甚,此夕还应剑气横。

93

赠海城王令公五首 其二

赠海城王令公五首 其二,明代,释函可,

衙斋如水小窗虚,一局残棋一卷书。未见便知非俗吏,祇疑丁令旧仙居。

3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