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春风压低轻云向水中飞去,
突然间天晴了,池塘和宫殿里的燕子争抢泥土筑巢。
愁郎多病,穿不上衣衫,
在蓝天下,还没有听到鸿雁的消息。
在竹林间,时常听到山鹧鸪的啼鸣,
只有身处其中的落花知晓这份相思之情。
浣溪纱(一作浣纱溪、小庭花)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
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对风、云、水、鸟和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沉郎多病的状况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首句以风压轻云的形象描绘春风的势力,给读者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仿佛亲眼目睹云彩被风吹得很低,几乎要接触到水面。
接着,诗人转向描写宫殿池塘中的燕子,天晴后它们急于找泥土筑巢,争相一齐往上扑去,场面热闹而生动。此句以突然晴天引出下文的人物情思,使整首诗形成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对比。
第三句描写了垂病的沈郎,他一连串的病痛使他衣带渐宽,穿不上紧身的衣服。沈郎多病的描写引出了下文对他思念远方的亲人与朋友的描写。
第四句以鸿雁的消息来设置对比,暗示了沈郎远在他乡,久未收到家乡的来信和问候,使人对他的孤独感和思念之情倍加深刻。
第五句用竹间时听鹧鸪啼来描写了主人公的寂寞和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以此情惟有落花知来抒发作者的感慨。落花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寂寞、最无依无靠的存在,只有它才能真切的体会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久别的亲人与朋友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助的内心感受。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美的愉悦和想象的空间。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宋代,杨万里,
昨携儿辈扣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粟堆盘。
寄诗北阮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折破碧团栾。
郡东山望溟海诗,南北朝,谢灵运,
开春献初岁。
白日出悠悠。
荡志将愉乐。
瞰海庶忘忧。
策马步兰皐。
绁控息椒丘。
采蕙遵大薄。
搴若履长洲。
白花皜阳林。
紫{艹/嚣}晔毫鳌7峭讲诲敉?@牢锴槊皱佟]嫠帐嘉尬俊<拍?湛汕蟆
铜制如来䧏生像歌,清代,全祖望,
何物老妪如达生,可儿可儿此宁馨。五百道乳一吸倾,轩然七步意飞腾。
方舆圆盖良浩荡,岂有黄口思横行。文武成康纵不作,异说未必遽勃兴。
西竺家免妄自大,乃以早出思凭陵。恒星如雨陨不见,尚嫌其晚纷纭争。
孔子吾师之高弟,其言固自有明徵。谁人巧仿金涂塔,相轮峨峨铜绿明。
摩挲题字半漫漶,妙制定非凡手成。白石不作周郎死,才薄有愧哦诗声。
夜深且桃长明灯,诗成共啖山芋羹。
舟中夜饮忆和弟联句,宋代,刘攽,
人生如浮云,聚散苦不定。向来诗酒欢,虽唱谁与应。
蟋蟀鸣在户,玉衡逼冬孟。悠悠千里思,寂寂中夜静。
岂曰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吁嗟系名利,有若置机阱。
窘然尘埃中,耻无六翮劲。访戴舟已惭,攀嵇驾难命。
临觞置不饮,引领起独咏。莽莽天地昏,谁知我心怲。
赠相字曾木讷,宋代,罗公升,
仓公造文字,千古疲蠹简。
尔来记草青,颇觉浮伪损。
老曾相心画,乃复凿泥沌。
毫端窥灵台,口角出华衮。
讷虽未成论,木亦不离本。
西游观青原,佳士竞推挽。
的应夸幼妇,不用愁御饭。
道人衡气机,笔置付一莞。
聊持无形字,示子非俗眼。
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 其五,宋代,陆佃,
白也虽云思不群,赋君犹有调高人。更相汲引风流在,各自芳菲雨露均。
因药封王谁是假,与花为后自应真。思量消得黄金屋,回首戎葵也是春。
小春词,宋代,顾禧,
玉霜斜舞桐枝湿,析木荧荧石鲸泣。
芙蓉子夜卸穠妆,药雨纷糅琼饮急。
琼楼玉宇微寒生,氤氲暖气出元英。
白鹿观中香粉散,灵女祠前箫鼓鸣。
木奴千树绽浓绿,太液粼粼黑鸟浴。
真腊灯光射紫薇,汉宫齐唱凤来曲。
彩虹不逐天驷流,公子初成狐腋裘。
尚衣日日颁红锦,挟纩犹深边士愁。
五凤习习起兰泽,龙篆新盘大府历。
黍臛松醪次第陈,野老欣然爱冬日。
暖炉高会乐未央,鸿雁南飞百草黄。
东君欲逗春消息,独遣桃花斗橘阳。
泛舟登弁山祥应宫之绝顶望太湖窥黄龙洞过倪尚书云岩,宋代,程公许,
蘋浪蹴帆移别浦,笋舆邀我度遥岑。云开震泽水银溢,风掠洞庭螺翠深。
神井千寻龙起蛰,幽岩四面石成林。苏仙诗句倪公赋,万古清风僭嗣音。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