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古官道,日中十马驰。
咫尺不见人,扑面黄尘飞。
白头汉王缟素师,美人燕罢项羽啼。
一时混战四十万,天昏地黑睢水湄。
乃知大风扬沙失白昼,自是地利非天时。
汉王仓皇问道西,一儿一女嘻其危。
太公吕后去不归,俎上宁有生还时。
未央称寿太上皇,巍然女娲帝中闱。
彭城古官道,日中十马驰。
在彭城的古代官道上,正午时分十匹马奔驰。
这句描绘了徐州道中繁忙的景象,形容了车马喧嚣、人来人往的繁忙场景。
咫尺不见人,扑面黄尘飞。
咫尺之间却看不到人,扑面而来的是飞扬的黄尘。
这句表达了人烟稀少,黄尘弥漫的景象,暗示了当时战乱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
白头汉王缟素师,美人燕罢项羽啼。
白发的汉王穿着白色的衣袍,美人燕国的女子哭泣着,项羽也在哭泣。
这句描绘了战乱中的悲惨景象,表达了汉王和美人的悲伤和无奈。
一时混战四十万,天昏地黑睢水湄。
一时间混战的士兵达到四十万,天昏地暗,睢水的河面也昏暗。
这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形容了战场上的黑暗和血腥。
乃知大风扬沙失白昼,自是地利非天时。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大风扬起沙尘使白昼失去光明,这是地理条件造成的,而不是天时的原因。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认为战争的发生是由于地理条件和人为因素,而非天命所致。
汉王仓皇问道西,一儿一女嘻其危。
汉王仓皇地问道往西方去,他的儿子和女儿却对危险毫不在意。
这句描绘了汉王在战乱中的迷茫和无助,以及儿女的天真和无忧无虑。
太公吕后去不归,俎上宁有生还时。
太公和吕后都离去了,再也不会回来,祭坛上也没有人能够生还。
这句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暗示了人们在战乱中的生死离别。
未央称寿太上皇,巍然女娲帝中闱。
未央宫中称颂太上皇寿辰,女娲帝巍然屹立在宫中。
这句表达了对太上皇的祝福和敬仰,以及女娲帝的崇高地位。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景象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苦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的引用,增加了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两蜀故人寄余阆中左绵题名石刻来皆二十馀年矣怅然有感,宋代,陆游,
忆过西州乐饮时,百车载酒万花围。只言身外皆馀事,岂信人间有骇机。
雪鬓巳成新梦境,缁尘空化旧征衣。早知一笑难如此,剩判年光醉不归。
啸台 其二,宋代,李廌,
步兵真旷达,与世故浮游。平时哭途穷,郁郁宇宙幽。
浩气独不掩,筑台凌清秋。一啸已望我,况乃尔汝俦。
斯人固遗世,世亦不汝收。得非青白眼,钧铢牾时流。
聊为招魂些,释汝故时忧。
会稽颂 其八,宋代,诸葛兴,
虬髯起兮龙翔,耀兵威兮八方。法羽林兮严禁卫,握钩陈兮扫欃枪。
视诸将兮哙等伍,咨旧臣兮忠且武。耸万目兮矩矱,卫九重兮心膂。
维东南兮都会,辱吾王兮镇抚。畅威惠兮千载,隤福祥兮兹土。
瞻衮服兮煌煌,荐蕙肴兮葵觞。匪震慑兮罗池,亶爱思兮桐乡。
王之泽兮流后裔,更累叶兮奋忠义。孰旌表兮陪庙祀,显一门厉斯世。
古意四首 其二,宋代,方一夔,
阳声鼓群动,更变无停机。至人夺造化,假合出范围。
渭川起老龙,一龙不得随。化为百尺竹,玉立青差差。
仙人去市门,三年愿相依。金丹迟不就,失路将安归。
临分投之杖,平地去如飞。还家尚肉眼,弃掷不复持。
回首失踪迹,飞腾息天池。惟馀万丛玉,年年长新枝。
犹疑风雨夜,回龙啸空陂。
九日韶卿子善有约不至子静亦归桐庐与景云饮瀑下作,宋代,谢翱,
揉蓝染钓缗,欲老此江滨。九日寒泉水,他年白发身。
邻州曾约客,别业未归人。嗅菊知吾事,那能更问津。
出自蓟北门行,明代,卢楠,
翩翩羽林儿,少学龙虎韬。膂力过贲育,英风拥行旄。
展艺万人欢,上马盘弓韬。怒挥鲁阳戈,倒刺寒潭蛟。
腰县繁弱弓,仰射太行猱。北出雁门塞,从军树奇劳。
占辔李轻车,应募霍嫖姚。羽檄动边序,烽火无昏朝。
分兵救广武,转战龙城郊。投鞭瀚海浑,结阵阴山高。
朝擒左贤王,暮捣单于巢。拓塞亘万里,夺旗列千遭。
边霜飞玉关,汉月照银袍。疾风彯云斿,黄沙惊马镳。
天寒角筋劲,堕指如剪蒿。岂不怀金闺,畏此简书遥。
仗义报明主,杀身诚足要。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