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笛

孤笛起寒洲,传声到暝楼。

吹人元不怨,听者自生愁。

万里家何所,三年戍未休。

此时霜月下,白却少年头。

0

诗文译文

孤笛在寒冷的边疆响起,

声音传到黄昏的楼台。

吹奏者从未埋怨自己,

而倾听者却生出忧愁。

千里之外的家在何处,

三年的战争无休止。

此时,在寒霜的月光下,

年少的头发已经变白。

诗文简析

《塞笛》描绘了边塞上的孤寂与忧伤。诗中以笛声为线索,展现了吹奏者不怨命运的坚韧和倾听者因战乱而感到忧愁的心情。诗人通过对孤笛和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边塞官兵的艰辛和他们离乡别井的苦楚,以及时光流转中青春逝去的无奈和沧桑。

诗文赏析

《塞笛》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边塞军人的悲凉画面。孤笛寄托了诗人对边塞军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他们在边塞守卫家园的崇高精神。诗中的黄昏楼台和霜月下的白发,以意象的方式凸显了岁月流转和战争带来的伤痕。战乱使得战士们离开家乡,长时间的战斗使得他们的头发变白,凸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残酷。整首诗以边塞军人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孤笛和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边塞军人的赞颂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悲凉的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而有力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边塞军人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寒冷的孤笛、黄昏和寒霜等意象,凸显了边塞军人的艰辛和岁月的无情。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边塞军人的赞颂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悲凉的共鸣。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其他诗经

飞云顶

飞云顶,明代,黎民表,

飞步上㠝岏,星辰渐可扪。一山浮海至,五岭此峰尊。

元气回阴洞,丹霞辟妙门。从来尘劫外,别自有乾坤。

15

关山月

作者:薛蕙(明代)

关山月,明代,薛蕙,

迢递关山道,凄凉霜露时。如何秦地月,亦自到天涯。

切切胡笳怨,萧萧边马悲。高楼有思妇,苦乐讵相知。

28

丹霞元旦

作者:成鹫(明代)

丹霞元旦,明代,成鹫,

天外三更来鹤神,老翁白发参差新。明知昨日有今日,同是一人非两人。

海印乍生虚室白,谷风不动明窗尘。兴来策杖入云去,极目莽苍何处春。

97

和河帅麟庆丙申六月焦山放鼍诗

作者:姚燮(清代)

和河帅麟庆丙申六月焦山放鼍诗,清代,姚燮,

土龙乾之精,上阳禀元赋。杙宅天吴宫,搜蛇狎青雾。

何虞支巫祁,铁索坐遭锢。完颜今范韩,泽代圣皇布。

朱鸟烛南溟,巡江下瓜步。聚族朝灵渊,支旗灿无数。

脱金酬师,纵尔涸潭鲋。似感再造恩,张颐作南顾。

长江导岷峨,万里拓星路。去卫黄天澜,峻作云堑护。

演漾桃花春,与侯大功树。命乃侯所膺,乖虬敢相妒。

造化性为游,在物尚无忤。淮扬十万民,谁复困号謼?

71

送夏公瑾还吴

作者:刘溥(明代)

送夏公瑾还吴,明代,刘溥,

愁结望冰消,冰消愁转结。

不见乡人来,翻与乡人别。

叵耐东风又弄寒,杨柳长条乱吹折。

一壶旋买金台春,难洗行人衣上尘。

粮车刍载拥官道,歧路复歧愁杀人。

念昔君官考功部,仙才不负亲题柱。

谁知造物如小儿,疋马云中枉高步。

去年上皇北狩回,诏书复用贾生才。

身轻已得释重负,遥指庭闱归去来。

归去来,不可留。

腰间宝带悬吴钩,故园山水今复游。

竹舆青舫诗酒俦,请君莫忘皇恩优。

边城米贵人不饱,征戍未知何日休。

1

题黄隐君静轩册

题黄隐君静轩册,明代,胡应麟,

青山鹿门宅,大隐自何年。密竹披三径,长松羃四筵。

鲲雕秋偃息,鱼鸟暮留连。曳杖南邻客,时时问太玄。

58

己亥杂诗 其一七三

己亥杂诗 其一七三,清代,龚自珍,

碧涧重来荐一毛,杉楠喜比往时高。故人地下仍相护,驱逐狐狸赖尔曹。

86

两桥诗,并引 其一 东新桥

作者:苏轼(宋代)

两桥诗,并引 其一 东新桥,宋代,苏轼,

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溪。

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辘轳卷巨绠,青蛟挂长堤。

奔舟免狂触,脱筏防撞挤。一桥何足云,欢传广东西。

父老有不识,喜笑争攀跻。鱼龙亦惊逃,雷雹生马蹄。

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奸民食此险,出没如凫鹥。

似卖失船壶,如去登楼梯。不知百年来,几人陨沙泥。

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

使君饮我言,妙割无牛鸡。不云二子劳,叹我捐腰犀。

我亦寿使君,一言听扶藜。常当修未坏,勿使后噬脐。

71

西江月 其二 以家事付儿曹,示之

西江月 其二 以家事付儿曹,示之,宋代,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41

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二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

红藤拄杖独相羊,路绕东村小岭傍。水落枯萍黏蟹椵,云开寒日上鱼梁。

洛阳二顷言良是,光范三书计本狂。历尽危机识天意,要令闲健返耕桑。

73

驺虞诗

作者:王翰(唐代)

驺虞诗,唐代,王翰,

驺虞神后出,佳气蔼山隅。瑞世千年出,从风百兽趋。

质同金獬豸,性异白于菟。想见唐尧治,窗前展画图。

50

龙兴灯夕

作者:韩琦(宋代)

龙兴灯夕,宋代,韩琦,

花雨交加坠宝坊,万灯全掩玉蟾光。几时莲与春风偶,此夜人如蜡日狂。

欲乐一知趋寿域,路迷无处不仙乡。当筵自是壶中景,莫访金吾漏短长。

86

初夏湖山 其二

作者:张埴(宋代)

初夏湖山 其二,宋代,张埴,

今朝二供亦相宜,眼底忘忧粲是诗。有恨春风不相待,山林著在日长时。

51

高鸿送唐彦范司勋移苏守

高鸿送唐彦范司勋移苏守,宋代,郭祥正,

高鸿方冥飞,万里不回首。况当移杪时,霜露湿星斗。

鼓翼无何乡,永避网罗咎。君子重出处,此义安可负。

嶷嶷潭府公,清誉比琼玖。节制临八州,时命非不偶。

胡为请分务,念念在林薮。切尝听公言,三朝禄食久。

四十有五年,数为漕与守。慎事无纤瑕,收身养吾寿。

儿孙皆赏延,君恩诚已厚。朝廷新法度,利害喧众口。

纷驰使者车,必行无可否。嗟予力已疲,何以为父母。

不待老有请,连章至八九。君相惜其才,符竹今仍剖。

苏台古名邦,震泽当户牖。拜恩臣岂邀,客贺但挥手。

便道将径归,辞疾上印绶。家园瞰西湖,云月是邻友。

翛然一榻外,长物复何有。隐几悟僧禅,颓形若陵阜。

不学陶朱公,反为利端诱。不学陶渊明,区区爱琴酒。

文王如搜贤,肯弃渭川叟。行己无固必,资深逢左右。

重来作霖雨,一洗苍生垢。信哉孟轲氏,和任著伊柳。

独善名易灭,兼济垂不朽。噫嘻高鸿篇,在理或可取。

47

赠海陵天庆观乐子长真人碑

赠海陵天庆观乐子长真人碑,宋代,蒋之奇,

瑶坛三级满苍苔,想像真人饮赤杯。飒飒仙风动杉桧,只应飙驭暂归来。

62

次韵昌甫送周正子入太学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昌甫送周正子入太学,宋代,韩淲,

西风邂逅清扬婉,三叹章泉满纸诗。取友此时宜自信,决科他日未为迟。

贤关礼乐当深考,世路风波不用知。我亦飘零玉溪住,乡评相与见于斯。

73

熟食日

作者:韩淲(宋代)

熟食日,宋代,韩淲,

清明寒食牡丹红,江右无人记洛中。随分曲栏皆一种,任他荒径亦成丛。

百年流落推迁景,一代兴隆造化功。谁识名花有姚魏,数枝单叶倚晴风。

32

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汤仲能诸公唱酬诗轴因和韵二首 其二

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汤仲能诸公唱酬诗轴因和韵二首 其二,宋代,程公许,

孤云踪迹混风尘,蔼蔼阳和满一襟。招得鸳班同胜赏,肯教牛铎嗣清音。

庵当黛面雪霜峭,洞锁玉台烟雨深。何日与师携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

30

谢道士竹鹤斋

谢道士竹鹤斋,明代,祝允明,

仙房深锁白云间,君子胎仙共一山。千个虚心雍伯玉,一丸浮顶葛洪丹。

瑶台霜莹箫声迥,珠阙风微羽驾閒。我欲移家鸡犬畔,只疑灵境未容攀。

80

辰沅道中五首 其三

辰沅道中五首 其三,明代,卢龙云,

云起常从马足,风来或送猿声。一道红泉树杪,泠然挹濯神清。

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