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灯千万炬,旋向碧空生。
细雨湿不暗,好风吹更明。
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
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
《三学山夜看圣灯》
圣灯千万炬,旋向碧空生。
细雨湿不暗,好风吹更明。
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
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
这首诗描绘了在三学山夜晚观看圣灯的场景。圣灯数目众多,仿佛是在碧空中旋转生长,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细雨丝丝细细地湿润着,却不会使灯的明亮变暗,好风吹动之后反而更加明亮闪烁。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圣灯的神奇壮丽之处。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寺庙里磬鸣和僧人的唱诵声。磬敲击的声音回响在金地上,使得整个山谷中充满了这种庄严的震动。僧人的唱诵声宛如来自梵天,使人感受到了宇宙间的宁静与祥和。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词的音乐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音乐和修行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圣灯的感悟。诗人认为,圣灯所散发出的光芒,虽然不存在感情,但似乎却能体现出一种有情的状态。这里的无心法指的是佛教中的修行理念,而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揭示了诗歌创作中的启示和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观看圣灯的场景的描绘,展示了圣灯的壮丽、神奇以及佛教音乐的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圣灯的比喻,寄托了对佛教修行的思考,表达了对灯光背后更深层意义的追求和探索。
于兴安作,清代,弘历,
大干崇盘盘,灵区结木兰。山惟向北迥,节应当秋寒。
猎场深益佳,兴安真兴安。林有落叶松,兽多大角羱。
鹿鸣哨可至,雁飞俯以看。漠南昔王庭,海西今材官。
相于奉时狝,乐志馀清欢。念兹匪易致,永言思其艰。
和渊明归去来兮辞,宋代,杨万里,
归去来兮,平生怀归今得归。有未归而不怿,岂当怿而更悲。
愧一陶之不若,庶二疏兮可追。肖令威之归辽,喟物是而人非。
捐水苍兮今佩,反芰制兮昨衣。恋岂谖夫太紫,分敢踰于少微。
如鹿得草,望绿斯奔。如鹤出笼,岂复入门。屦虽未得,而趾故存。
谓予不信,有如泰樽。月喜予之言归,隤清晖而照颜。
山喜予以出迎,相劳苦其平安。江喜予而舞波,击碎雪于云关。
纷邻曲之老稚,羌堵墙以来观。沸里巷之犬鸡,亦喜翁之蚤还。
惊鬓髯之两霜,尚赳赳而桓桓。归去来兮,半天下以倦游。
饥予驱而予出,奚俟饱而无求。观一箪之屡空,躬自乐而人忧。
暨一区之草玄,娱羲画与箕畴。岂慕胥靡,济川作舟。
矧先人之敝庐,有一壑兮一丘。后千寻兮茂林,前十里兮清流。
耿靡羡而载营,蹇何骛而不休。已矣乎!用舍匪吾,行止匪时。
何至啜醨如渔父,何必乎誓墓兮如羲之。吾行可枉涂,吾止可预期。
应耘耔而端委,犹端委而耘籽。对天地而一哂,酢风光以千诗。
抵槁茎与朽壳,岂复从詹尹而决疑。
璇玑图诗,魏晋,苏蕙,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窈窕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桀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征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穹誓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兼思何漫漫荣曜华雕旌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愁苦艰是丁丽壮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盛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水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好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恣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当远叹水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欢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寄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桀殊文德离忠体一达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无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祇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泾王许以酒饷龙溪老人几月不至以诗促之,宋代,宇文虚中,
先生寂莫草玄文,正要侯芭作富邻。客至但须樽有酒,日高不怕甑生尘。
急催岭外传梅使,来饷篱边采菊人。已埽明窗供点笔,为君拟赋洞庭春。
灵岩行,宋代,杜钦况,
山回路疑绝,林深秘岩扃。凿翠出金碧,开轩列云屏。
希有昔成道,久矣斯岩灵。法定卧苍壁,白日穿空明。
令威指泉窦,一凿秋寒澄。定水供万众,不缩亦不盈。
如公禅宗秀,于世本无营。聊为出山云,乘风无纵横。
坐令多宝藏,百神转雷霆。夜月啸彫虎,玉匣开晶荧。
笑指八解池,外流中不倾。何必空山雷,始悟物我情。
与诸友东郭草亭看牡丹二首 其二,明代,吴宽,
背郭林亭风物幽,绿阴时节更须游。独怜芳草容人卧,多谢名花为客留。
锦水筑堂从杜老,漆园成器想樊侯。暮春未许山阴占,今日燕南禊事修。
斋居探韵得干字,明代,卢龙云,
二仪欣报祀,九列萃衣冠。南陆朱明远,北郊淑气蟠。
精诚孚五位,对越凛千官。方泽循周典,汾阴陋汉观。
班联玄武署,法藉惠文弹。槐影侵阶绿,葵心向日丹。
端居尘虑息,远俗旅愁宽。静夜萤光照,炎天竹翠寒。
更阑城漏急,晓近禁钟残。觅句心怀惬,挥毫气象干。
寂寥休自悼,谈咏总成欢。岂必河东赋,阳春和已难。
重阳后二日寿钱使君,明代,卢龙云,
昨日登高上霸台,凉风吹动紫云隈。遥瞻瑞气缠南极,复有祥光彻上台。
双旌问俗多馀暇,五裤腾欢遍草莱。正好乘秋同染翰,不妨对月更衔杯。
南山颂岂寻常匹,北阙恩还次第催。心事久为清献侣,循良真自颍川来。
股肱会见承先诏,文武于今仗异才。一路清风随五马,九天湛露溢三槐。
芳尊此夕且饶兴,醉笔能翻九万枚。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