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武夷

不到仙山二十年,道人双鬓亦皤然。

却看翠岭千寻石,又汎清溪九曲船。

目极已高聊自喜,身轻欲上可无缘。

只应猿鹤遥相认,笑我归耕未有田。

0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韩元吉游历武夷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仙山美景的赞叹和自己无法达到仙山境界的遗憾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山岭、溪水和船只等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景色的喜爱和对仙境般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无法达到这种境界,透露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绪。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仙山的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愿望。描写中山岭翠绿,溪水清澈,船只曲曲弯弯,给人以清新、欢快的感觉。诗人通过\"目极已高聊自喜,身轻欲上可无缘\"的表达,展现了他对仙山美景的向往和对达到仙境的渴望。然而,最后两句\"只应猿鹤遥相认,笑我归耕未有田\"则表达了诗人无法达到仙山的遗憾和无奈,猿猴和鹤鸟的遥远相认,嘲笑了诗人回归平凡的生活而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诗人对仙山美景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词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共鸣和思考。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其他诗经

孝子诗

作者:徐渭(明代)

孝子诗,明代,徐渭,

卧病什经春,毛锥久不亲。偶然逢孝子,忽复作诗人。

椿树迎从楚,菱花圣过秦。旧庐仍墓侧,雪兔几蹄驯。

28

忆秦娥(冬夜宴东堂)

作者:毛滂(宋代)

忆秦娥(冬夜宴东堂),宋代,毛滂,

醉醉。醉击珊瑚碎。花花。先借春光与酒家。
夜寒我醉谁扶我。应抱瑶琴卧。清清。揽月吟风不用人。

41

西江月

作者:汪莘(宋代)

西江月,宋代,汪莘,

之。余意古松之散在天地间,其拄青天而蔽厚地者,可以数计周知。欲合而处之,不可得也。作问松
天下老松有数,人间不记何年。海心岳顶寺门前。我欲收成一片。
为向此公传语,却教老子随缘。龙盘虑踞负青天。岂若吾身亲见。

94

【仙吕】一半儿 别时容易见

【仙吕】一半儿 别时容易见,元代,宋方壶,

别时容易见时难,玉减香消衣带宽。夜深绣户犹未拴,待他还,一半儿微开

一半儿关。

37

【双调】寿阳曲 梅影

【双调】寿阳曲 梅影,元代,徐再思,

枝横水,花未雪,镜中春玉痕明灭。梨云梦残人瘦也,弄黄昏半窗明月。手帕

香多处,情万缕,织春愁一方柔玉。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带胭脂泪痕将去。春情

心疼事,肠断词,背秋千泪痕红渍。剔春纤碎榴花瓣儿,就窗纱砌成愁字。

昨宵是,你自说,许是咱这般时节。到西厢等的人静也,又不成再推明夜。

闲情绪,深院宇,正东风满帘飞絮。怕梨花不禁三月雨,是谁教燕衔春去?醉姬

绯霞佩,金缕衣,枕东风美人深醉。便休将玉箫花下吹,怕惊回海棠春睡。柳腰

连环玉,一搦酥,舞春风柳丝相妒。沈东阳带红香双抱住,怕随着彩云飞去。

69

【般涉调】耍孩儿 咏鼓

【般涉调】耍孩儿 咏鼓,元代,睢玄明,

乐官行径咱参破,全仗着声名过活。且图时下养皮囊,隐居在安乐之窝。咚

咚的打得我难存济,紧紧的棚扒的我没奈何。习下这等乔功课,搬得人赏心乐事,

我正是鼓腹讴歌。

【五煞】开山时挂些纸钱,庆棚时得些赏贺,争构阑把我来妆标垛。有我时

满棚和气登时起,一分提钱分外多。若有闲些儿个了,除是扑煞点砌,按住开呵。

【四】专觑着古弄的说出了,村末的收外科,但有些决撒我早随声和。做院

本把我拾掇尽,赴村戏将咱来擂一和。五音内咱须大,我教人人喜悦,个个脾和。

【三】迎宣诏将我身上掩,接高官回把我背上驮,棚角头软索是我随身祸。

一声声怨气都言尽,一棒棒冤仇即渐多。肚皮里常饥饿,论着您腔新谱旧,显我

恨满言多。

【二】这厮则嫌乐器低,却不道本事捋,曾听的子弟每街头上有几篇新曲相

撺,不是两片顽皮吃甚么?但唆着招子都走过。排场上表子偷睛望,恨不得街上

行人将手拖。但场户阑珊了些儿个,恨不得添五千串拍板,一万面铜锣。

【尾】把我似救月般响起来打蝗虫似哄不合,不信那看官每不耳喧邻家每不

恼聒。从早晨间直点到斋时М,子被这淡厮全家擂煞我。咏西湖

钱唐自古繁华地,有百处天生景致。幽微尽在浙江西,惟西湖山水希奇。水

澄清玻璃万顷欺蓬岛,山峻峭蓝翠千层胜武夷。山水共谁相类?山旖旎妖妍如西

子,水回环妩媚似杨妃。

【九煞】遇清明赏禁烟,艳阳天丽日迟,倾城士庶同游戏。绣帘彩结香车稳,

玉勒金鞍宝马嘶。骋豪富夸荣贵,恣艳冶王孙士女,逞风流翠绕珠围。

【八】闲嬉游父老每多,恐韶光暗里催,怕春归又怕相寻觅。坐兜轿的共访

欧阳井,骑蹇驴的来寻和靖碑。闷选胜闲拾翠,凝翠霭亭台楼阁,琐晴岚茅舍疏

篱。

【七】见胡蝶儿觅小英,游蜂儿采嫩蕊,莺声娇转藏花卉。白洲沙暖鸳鸯

睡,红蓼岸泥融燕子飞。小鱼儿成群队,翻碧浪双双鸥鹭,戏清波队队。

【六】见些踏青的薄媚娘,空着轻罗锦绣衣,翠冠梳玉项牌金霞。乍步行

恨杀金莲小,浅印香尘款款移。粉汗溶浸浸湿。兰麝香凄迷葛岭,绮罗丛盈满苏

堤。

【五】绿垂杨拂画桥,红夭桃簇锦溪,夭桃间柳争红翠。寻芳载酒从心赏,

遣兴行春岐路迷。春景游人醉,粉墙映秋千庭院,杏花梢招青旗。

【四】步芳茵近柳洲,选湖船觅总宜,绣铺陈更有金妆饰。紫金罂满注琼花

酿,碧玉瓶偏宜琥珀杯。排果桌随时置,有百十等异名按酒,数千般官样茶食。

【三】列兵厨比光禄寺更佳,论珍羞尚食局造不及,动箫韶比仙音院大乐犹

为最。云山水陆烹炮尽,歌舞吹弹腔韵齐。更那堪东风软春光媚,借着喜人心的

山明水秀,又恐怕送残春绿暗红稀。

【二】游春客误走到丹青彩画图,寻芳人错行入蜀川锦绣堆,向武陵溪攒砌

就花圈<囗贵>。看了这佳人宴赏西湖景,胜如仙子嬉游太液池,似王母蟠桃会。

灵芝港揭席人散,趁着海棠风赏玩忘归。

【尾】看方今宇宙间,遍寰区为第一。论中吴形胜真佳丽,除了天上天堂再

无比。

94

酸枣令刘熊碑诗 其三

作者:蔡邕(两汉)

酸枣令刘熊碑诗 其三,两汉,蔡邕,

猗欤明哲。秉道之枢。养□之福。匪德之隅。渊乎其长。涣乎成功。

政暇民豫。新我□通。用行则达。以诱我邦。赖兹刘父。用说其蒙。

泽零年丰。黔首歌颂。

22

探梅

探梅,宋代,杨万里,

春傍梅梢瘦处回,小花未忍折将来。却缘久住成幽事,剩看南枝一度开。

3

咏宝剑诗

咏宝剑诗,南北朝,吴均,

我有一宝剑,出自昆吾溪。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锷边霜凛凛,匣上风凄凄。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

75

渔父词一十八首。知路

作者:吕岩(唐代)

渔父词一十八首。知路,唐代,吕岩,

那个仙经述此方,参同大易显阴阳。
须穷取,莫颠狂,会者名高道自昌。

10

蚕,宋代,谢枋得,

养口资身赖以桑,终成王道泽流长。

吐丝不羡蜘蛛巧,饲叶频催织女忙。

三起三眠时化运,一生一死命天常。

待看献茧盆缫后,先与吾皇织衮裳。

75

长安府舍十咏 其九 石林

作者:韩琦(宋代)

长安府舍十咏 其九 石林,宋代,韩琦,

丛石竞崭岩,当轩翠扑岚。疑峰何啻九,仙岛迥侔三。

润极云犹抱,温多玉尚含。楼高慵引望,坐看小终南。

4

送僧归护国寺 其一

送僧归护国寺 其一,宋代,钱惟演,

曹溪有真嗣,是名大知识。得法三十年,堂堂坐岩石。

忽徇云玺招,暂屈冥鸿翼。褰裳度王城,夙驾来军壁。

陆泉正持戒,到溉方蔬食。晨炉薝卜霏,夜榻氍毹积。

金钵稻脂香,琼瓯茗花碧。高谈入幽固,默对探虚寂。

学精西竺言,诗妙南朝格。与游欣雾润,鄙吝犹泉涤。

遽忆五芝春,悠然理归策。伊予病且老,末景如驹隙。

惭为中军帅,更玷台臣席。无功翊熙明,何力当优绩。

莲社久栖心,华簪聊寄迹。愿辞食地封,永事弥天释。

81

王翠岩写竹求诗

王翠岩写竹求诗,宋代,赵孟坚,

古画画物无定形,随物赋形皆逼真。

其次祖次有师绳,如印印泥随前人。

尚疑屋下重作屋,参以新意意乃足。

晋魏而来几百年,羲献断弦谁解续。

何况高束李杜编,江湖竞卖新诗读。

愿君种取渭川一千亩,饱饭消遥步扪腹。

风晴烟雨尽入君心胸,吐出毫端自森肃。

32

梅花十咏·大实

梅花十咏·大实,宋代,张至龙,

圆碧日益肥,磊落压枝重。

虽然苦味酸,酸中藏大用。

5

观潮二首

观潮二首,宋代,罗公升,

白马扬波信有神,了知忠愤不缘身。

潮头却向西陵出,犹为君王击越人。

54

高鸿送唐彦范司勋移苏守

高鸿送唐彦范司勋移苏守,宋代,郭祥正,

高鸿方冥飞,万里不回首。况当移杪时,霜露湿星斗。

鼓翼无何乡,永避网罗咎。君子重出处,此义安可负。

嶷嶷潭府公,清誉比琼玖。节制临八州,时命非不偶。

胡为请分务,念念在林薮。切尝听公言,三朝禄食久。

四十有五年,数为漕与守。慎事无纤瑕,收身养吾寿。

儿孙皆赏延,君恩诚已厚。朝廷新法度,利害喧众口。

纷驰使者车,必行无可否。嗟予力已疲,何以为父母。

不待老有请,连章至八九。君相惜其才,符竹今仍剖。

苏台古名邦,震泽当户牖。拜恩臣岂邀,客贺但挥手。

便道将径归,辞疾上印绶。家园瞰西湖,云月是邻友。

翛然一榻外,长物复何有。隐几悟僧禅,颓形若陵阜。

不学陶朱公,反为利端诱。不学陶渊明,区区爱琴酒。

文王如搜贤,肯弃渭川叟。行己无固必,资深逢左右。

重来作霖雨,一洗苍生垢。信哉孟轲氏,和任著伊柳。

独善名易灭,兼济垂不朽。噫嘻高鸿篇,在理或可取。

47

寄聪自闻

作者:王遂(宋代)

寄聪自闻,宋代,王遂,

参天定林木,无地妙高台。

每忆金陵去,谁同玉局来。

乾坤新润泽,河洛久风埃。

十里南州路,荷香独棹回。

25

又,宋代,释普岩,

妙在转处,密在汝边。

绘予面目,正中乖偏。

踏翻却谢郎船。不拨万象,

火冷灰寒。我有丰子分,

谁道不完全。十分狼藉难收拾,

微风吹动碧琅玕。

49

从霍丘赴六邑道中即事

从霍丘赴六邑道中即事,宋代,毕仲游,

野塘无渡水潺潺,五月凉于八月间。传语弟兄今好在,有声相唤即西还。

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