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劲草识忠臣。

0

诗文译文

疾风劲草识忠臣。

诗文简析

这句味着在恶劣的环境下,真正的忠诚和英勇的品质才能显现出来。就像疾风吹拂下,坚韧的草才能被辨认出来一样,忠臣也需要在逆境中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忠诚。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疾风和劲草的比喻,表达了对忠诚和正直的赞美。疾风代表着艰难险阻和逆境,而劲草则象征着那些在困难中依然坚强不屈的人。作者通过这样的比喻来强调忠臣的珍贵和稀有,意味着只有在艰难的环境中,真正的忠诚和正直才能得以显现。

这首诗词的意境简洁而深刻,通过简单的对比,传达了忠诚和坚韧的价值观。它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追求正义和真理。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善于辨别出那些在困境中经受考验的人,并对他们给予赞赏和尊重。

总而言之,这首诗词通过疾风和劲草的比喻,表达了忠诚和正直的珍贵,并呼吁人们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它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意义,使人们在品味诗词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其他诗经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作者:杜甫(唐代)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唐代,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70

【双调】行香子 别恨

【双调】行香子 别恨,元代,朱庭玉,

烟草萋萋,霜叶飞飞,落闲阶不管狼籍。雁儿才过,燕子先归。盼佳音,无

佳信,误佳期。

【幺】帘幕空垂,院宇幽凄,步回廊自恨别离。松鬓发,束减腰围。见人

羞,惊人问,怕人知。

【乔木查】但凭高望远,谩把阑干倚。不信功名犹未已,知他何处也,歌酒

狂迷。

【天仙令】相思忆,长是泪沾衣。恨满西风,情随逝水,闲恨与闲情,何日

终极。伤心眼前无限景,都撮上愁眉。

【离亭带歇指煞】橹声齐和归帆急,渔歌渐远鸣榔息。尖青寸碧,遥岑叠

连天际。暮霭生,孤烟起。掩映残霞落日,江上两三家,山前六七里。寄情

春满皇州,名遍青楼,二十年旖旎风流。金鞍玉勒,矮帽轻裘。谢娘诗,云

子酿,雪儿讴。

【乔木查】几愁花病洒,偏甚今番瘦。非是潘郎不奈秋,都因风韵他,引起

闲愁。

【拨不断】两绸缪,意相投,天然一点芳心透。年纪未三十过二九,多情莺

燕蜂蝶友,速难成就。

【天仙令】于飞愿,端的几时酬?会语应难,修书问候。铺玉版写银钩,寄

与娇羞。真真的的美眷爱,不尚延由。

【离亭带歇指煞】休违了剪发燃香咒,莫忘了并枕同衾褥。再休眉期眼约闲

<辶它>逗,娘间阻人调斗,枉教咱千生万受。长办着惜花心,空闲了画眉手。痴迷

既不知心,便不知音,既知音岂不知心?文君有意,司马调琴。想从初,思

已往,怨而今。

【拨不断】泪淋淋,湿离襟,近来憔悴都因您。可是相思况味深,自西风吹

断回文锦,瘦来直恁。

【天仙令】特然地,这几日越昏沉。鬼病难捱,情怀不禁。自恨咱家,无分

消任。天长地久争奈何,虚度光阴。

【离亭宴带歇指煞】情知的不是娘拘禁,度量来非为人谗谮。再审小冤家,

不道人图甚。饥不タ进饮食,卧不能安床枕。岂止道忘餐废寝,鬓发已成潘,形

骸俏如沈。

29

谑言诗

谑言诗,明代,邓云霄,

祗须瞢董湖涂,莫说之乎者也。直木先寻斧斤,立仗惟闻暗哑。

痴呆纪湄养鸡,祸福塞翁失马。半夜蕉鹿非真,四大形骸都假。

岑楼寸木反高,得车■痔愈下。为岂枉尺直寻,功在画墁毁瓦。

下里曲奏同声,阳春调孤和寡。将携雄剑双龙,击碎唾壶一把。

流言可中姬旦,非罪谁明公冶。傲骨只合昂藏,好官彼甘唾骂。

狐妖已诧据城,鼠匿奚容熏社。阮籍嫉时眼白,元礼何辜衣赭。

世途不啻羊肠,宦达真同土苴。知止知足久长,苟合苟完聊且。

既悟鸟尽弓藏,何用回车泪洒。招龙宁在菜圃,索骏惟之冀野。

陶公三径未荒,淳于一石堪泻。好月好风当邀,闲是闲非休惹。

老性不改姜桂,美材任舍梧槚。阳虎或类宣尼,宫黝亦似子夏。

肉眼必有遗珠,簧口徒工炙輠。翻波终泾渭分,斜日非贤圣打。

谁知百代鼓吹,只在片言风雅。雅女羞隙需媒,玉不求沽待贾。

鲲鹏奋翼垂云,燕雀依人贺厦。岂如急马缰收,莫待临崖身舍。

请看萧艾共焚,不异鱼虾并鲊。秉烛聊效狂言,覆辙示诸迷者。

43

句 其六

句 其六,宋代,王安石,

凌晓常行云气中。

32

山店松声二首 其一

山店松声二首 其一,宋代,杨万里,

脩涂残暑仆夫劳,午憩茅檐尺许高。忽有凉风飒然起,小松呼舞大松号。

88

还山招陈希韩

作者:高登(宋代)

还山招陈希韩,宋代,高登,

乾坤莽回互,日月相盪摩。

百年才瞬息,万类总么麽。

是身非吾有,造物如我何。

触事会心少,幽栖废兴多。

眷言意所适,乐此山之阿。

修篁擢亲干,老木荣旧柯。

谷声传地籁,松韶答天和。

独石介而安,寒泉淡无波。

园蔬掇纤嫩,名果仍骈罗。

红绽着雨花,碧卷受风荷。

随意坐莓苔,絺衣挂薜萝。

得酒即酩酊,作诗苦吟哦。

啸长情浩荡,舞短影婆娑。

妻奴鹿门趣,黄绮商山歌。

崎岖路辞遥,迢递谁见过。

交亲忆同调,出处矢靡他。

每怜伤弓禽,因感赴烛蛾。

无心更□□,试艺趁投戈。

自觉此身浮,相看双鬓皤。

人事何时休,归来勿蹉跎。

13

次韵和兖州王待制过汶上见寄

作者:韩琦(宋代)

次韵和兖州王待制过汶上见寄,宋代,韩琦,

浅局虽难继大才,溪堂佳致亦添来。奇花并蒂宜新种,芳树连柯得旧栽。

良执假途形咏叹,邻封为治惜淹徊。想君醉问歌人处,不向风前酹一杯。

22

雪中徐检法约登城楼不果

雪中徐检法约登城楼不果,宋代,赵汝燧,

今年一雪恰一月,天工弄巧寒饕餮。朔风吹碎洞庭浪,细结瑶花遍银阙。

倚杖测试三尺强,平陆皓皓失凹凸。梅梢模糊裹寒香,鸟影伶俜栖冻叶。

有客约上城南楼,膏吾车兮俄复辍。呼儿反关袁安巷,小窗风味寒于铁。

未须金帐斟羊羔,薄酒也能春两颊。三杯五杯亦径醉,曲肱一枕香云绝。

梦里骑驴过灞桥,记得新诗醒时说。

34

忆梁王寺过远桥寄昉师

作者:罗适(宋代)

忆梁王寺过远桥寄昉师,宋代,罗适,

长忆溪桥避暑时,天风六月袭人肌。水随地脉来无尽,云过山头去不知。

拂面稚松应偃盖,当年游子已庞眉。凭师莫动溪边石,留待东归题好诗。

18

送显上人还闽中

作者:王称(明代)

送显上人还闽中,明代,王称,

半生踪迹慕云山,结得真僧住世间。夜宿孤灯邻妙梵,晓随清磬度禅关。

心通万法缘俱寂,目泯空华意自閒。此日微官牵物累,更堪江上送师还。

10

次韵昌甫 其十三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昌甫 其十三,宋代,韩淲,

仅得从容亦素期,意消心惬恨来迟。相将里舍欢言酒,珍重家庭听说诗。

落佩倒冠非所籍,毁车杀马尚何思。从来鹏鴳夔蚿耳,不怨人之有佚遗。

57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 毛公坛观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 毛公坛观,宋代,沈与求,

山脊层坛古,松根曲径微。衣冠久已化,殿阁自相辉。

乔木交加合,闲云自在飞。无端雪髯老,犹效鹤重归。

60

再用晨吐字寄潘德久

再用晨吐字寄潘德久,宋代,敖陶孙,

舍人宾日姿,起居庭燎晨,

岂惟瑞朝廷,荐绅目多闻。

就如田甲謿,死灰果不然。

那知硕果剥,中有一念仁。

稽古得微酬,櫑具峨进贤。

琴为悲风弹,茶必活水煎。

平生转庵诗,小当寿千年。

忽闻朔方骚,更欲腰黄间。

向来扑朔豪,日者今华颠。

17

送王楚材往湖州听读

送王楚材往湖州听读,宋代,敖陶孙,

短羽真成入彀游,小儒踪迹欲谁求。

非关古字诛扬子,自是诸生欠沈犹。

百计千方元薄命,双溪二水各宜秋。

此行试卜唐夫子,会向芹边问楚囚。

16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六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六,明代,李攀龙,

十载风流侍从臣,归来依旧帝城春。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

61

次韵鼎仪世贤问予病目

作者:吴宽(明代)

次韵鼎仪世贤问予病目,明代,吴宽,

药裹长随老杜居,全凭坐客诵方书。

岩前激电空闻烂,屋上繁星顿觉疏。

遥望未能知匹马,不祥幸免见渊鱼。

诗家善谑坡应尔,旅馆清斋泽也如。

似说北门春色近,试分东壁夜光余。

烦君漫举卢仝事,此事非予却是渠。

35

考槃清咏 其一

考槃清咏 其一,明代,林廷玉,

卜筑依云山,花开花还落。野猿摘木实,渴鹿饮泉壑。

幽鸟日嘤嘤,蛛网悬屋角。丝瓜上墙颠,雀瓢蔓林薄。

忽瞻山之阳,蹁跹翥云鹤。万物遂其生,吾心亦云若。

空山无侣伴,呼酒独自酌。

46

寿张母封太孺人华诞

寿张母封太孺人华诞,明代,湛若水,

陈乐高堂,华筵广张。寿山为俎,北海引觞。贞哉圣善,笃生二郎。

维孟有轲,维范有滂。伯供戏彩,仲捧翟裳。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乐从天来,人自不知。宛宛王母,宴于瑶池。三千之实,偷桃之儿。

昭昭圣善,亦严亦慈。既寿且荣,封章有辉。自兹古希,万寿无期。

6

庞弼唐

庞弼唐,明代,湛若水,

吾念弼唐好,如我道上唐。怀人在唐曲,念之如同乡。

都俞事已远,仪凤空回翔。回翔归何时,救火方皇皇。

嗟哉乎弼唐,弼唐安可忘。

91

书边事四首 其一

书边事四首 其一,明代,张可大,

无端小草出登坛,壮士徒歌易水寒。枉把全师轻一掷,遂将宿将尽三韩。

腐儒误国由房琯,野老吞声恨贺兰。岂是胡人开杀运,只因中国自摧残。

8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