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山侵古云,破石见寒树。
分明秋月影,向此石上布。
中又隐孤壁,紫锦藉圆素。
山只与地灵,暗巧不欲露。
乃值人所获,裁为文室具。
独立笔砚间,莫使浮埃度。
凿山侵古云,
破石见寒树。
分明秋月影,
向此石上布。
中又隐孤壁,
紫锦藉圆素。
山只与地灵,
暗巧不欲露。
乃值人所获,
裁为文室具。
独立笔砚间,
莫使浮埃度。
该诗描绘了一块文石砚屏的景象。文石以山石为材料,经过人工凿琢而成,具有独特的形状和纹理。诗人通过描写文石砚屏的外观和所蕴含的意境,表达了对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简练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文石砚屏的神秘和美感。首两句\"凿山侵古云,破石见寒树\"描绘了文石的形状,仿佛是从古山中凿取而出,石上还留有寒秋树影。接下来的两句\"分明秋月影,向此石上布\"表现了透过秋月的光影,照耀在文石上,使其更加明晰可见。
下半部分的描述中,\"中又隐孤壁,紫锦藉圆素\"揭示了文石内部的隐秘和高雅。文石内部形成了一道孤壁,上面覆盖着紫色的锦绣,形成一种高贵而素雅的氛围。
接着的两句\"山只与地灵,暗巧不欲露\"表达了文石与自然的融合,它既具有山的灵性,又有地的精华,如此巧妙而又不愿被过多揭示。
最后两句\"乃值人所获,裁为文室具。独立笔砚间,莫使浮埃度\"表达了对文石的珍藏和使用的态度。文石经人的发现和获得,被用来打造成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在书写之时,应注意不要让浮尘落在笔砚之间,以免影响书写的纯净和雅致。
整首诗以简洁的词句,描绘了文石砚屏的形态和意蕴,展示了作者对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赞美之情,既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崇敬之意,又表现了文人雅士对文房雅器的珍视和对艺术的追求。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寿黄贰守琮七言长律十六韵,明代,龚敩,
西浙澄波浸五湖,平江王气压三吴。故家礼乐新文运,泽国山河旧霸图。
昭代贤才誇奕世,中州清淑出名都。云高北海翻鹏翼,尘满南阳识凤雏。
群史六经那辍诵,万言九制不操觚。场中策对三千字,天上名传第几胪。
匹马春风行陇华,双旌夜月过延鄜。煌煌肘后悬金印,济济腰间绾玉符。
中部琴堂思抚字,上饶铃阁听传呼。溪山冰玉平安好,锦绣文章世代无。
童子何知亲较艺,老儒犹幸借嘘枯。九年已喜陪高义,一见真如谒大巫。
南极星辰光照室,重阳时节庆垂弧。芳馨杳蔼罗椿桂,翠碧交加映竹梧。
珠玉未须辞瓦砾,蘋蘩非敢荐潢污。寿觞欲折黄花泛,不与陶潜共酒徒。
题所得黄小松历下日记册子,清代,盛昱,
平生五岳志,局迹一閧内。西履愺题颠,东至田盘背。
纵横四百里,牛转蚁附蚁。最录天下碑,一一识所在。
脱鞿事幽访,寰宇先嵩岱。黄翁《历下记》,真迹杂图绘。
今年落吾手,敝帚百朋贵。乘轺来此邦,得兆若灵蔡。
泰山不北移,黄河忽南迈。落落山水缘,坐令俊观隘。
明湖晚揩镜,鹊华秋拥黛。譬彼人士佳,不在声名大。
愿为十日留,芒鞋易冠盖。千佛手拓新,万纸归装载。
斥鴳笑鹍鹏,天地本一芥。
【仙吕】一半儿 病酒,元代,徐再思,
昨宵中酒懒扶头,今日看花惟袖手,害酒愁花人问羞。病根由,一半儿因花
一半儿酒。落花
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消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片红无,一半儿狂风
一半儿雨。春情
眉传雨恨母先疑,眼送云情人早知,口散风声谁唤起。这别离,一半儿因咱
一半儿你。
赠丁翼,魏晋,曹植,
嘉宾填城阙,丰膳出中厨。吾与二三子,曲宴此城隅。
秦筝发西气,齐瑟扬东讴。肴来不虚归,觞至反无馀。
我岂狎异人,朋友与我俱。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君子义休偫,小人德无储。积善有馀庆,荣枯立可须。
滔荡固大节,时俗多所拘。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惠山用东坡和王武陵窦群朱宿三诗韵 其二,清代,刘藻,
言入惠山寺,不见寺中人。石径松鳞古,玉甃泉流新。
清瘦森毛骨,水石相磨磷。酌彼一泓乳,涤我万斛尘。
散步得胜概,意气凌高旻。澹然忘身世,邈与泰初邻。
秋景 庭榴剖朱实,宋代,刘辰翁,
榴压中庭坠,冰盘荐玉壶。西风吹转绿,嘉实剖来朱。
摘向栏干近,安除海外无。微醺揎绛袖,一笑灿明珠。
酸彻邻机齿,凉生浴锦肤。冷思当日艳,血色盛罗襦。
酬叶翰林喜某除官东观 其二,宋代,程俱,
列宿罗胸妙补天,巨鳌峰顶号耆年。致君旧拟唐虞上,去国徒惊岁月迁。
梦笔丝纶建瓴下,憩棠膏泽置邮传。平生倾倒燕台意,可使英豪慕执鞭。
和杨秀才友夔三首 其一 秋日,宋代,程俱,
天地有肃杀,好生本无伤。阳施待秋成,相济如宫商。
芸芸共欣荣,众叶薿薿光。回头失故林,萧条弄微阳。
独有岁寒姿,掀髯尚低昂。流膏亦归根,晬如养中黄。
大哉一气中,人心自炎凉。安知晞春露,不异腓草霜。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