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龙门山下路,梦魂不到京华。
此身著处便为家。
穷通吾有命,不乐复何耶。
万事尊前供一笑,浩然逸兴无涯。
诗人休更咏丘麻。
东风吹酒醒,冷眼看飞花。
十年来我一直行走在龙门山下的路上,
梦魂却无法到达繁华的京都。
无论身处何处,都是我安身立命之所,
无论贫穷或富有,我已经命定,何必再为忧愁呢。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段成己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态度。诗中的\"龙门山下路\"象征着平凡的人生道路,而\"京华\"则代表着繁华富贵的都市。诗人在十年的行走中,却未能达到自己向往的繁华之地,这里可以理解为他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未能如愿。然而,诗人并不为此而感到悲伤,他认为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成为他的家,体现了一种豁达和满足。他相信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不必再为此而忧愁。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接受,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从容自若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万事尊前供一笑,浩然逸兴无涯。诗人休更咏丘麻。东风吹酒醒,冷眼看飞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心态。他以一笑面对世间万事,表现出超然的胸怀和豁达的态度。\"浩然逸兴无涯\"表明他内心的豪情和无限的乐趣。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冷静观察世事的态度,东风吹醒了他的酒梦,他以冷眼看待飞舞的花朵,再次表现出对尘世的超脱和淡漠。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接受,以及对功名富贵的淡泊态度。通过诗人的境界和态度,引导读者超越名利的追逐,体察人生本质,并提倡一种超脱尘世、从容自若的生活态度。
段克己弟。两人同为(1230)。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病中自遣三首 其三,宋代,陆游,
少时揣无才,一意守贫贱。穷阎依马磨,小石写驴券。
中年更可笑,憔悴客异县。何曾得一饱,尘土空满面。
即今况已病,百衰相俱见。虽然亦自重,未忍悲秋扇。
初发石首城诗,南北朝,谢灵运,
白圭尚可磨,斯言易为缁。虽抱中孚爻,犹劳贝锦诗。
寸心若不亮,微命察如丝。日月垂光景,成贷遂兼兹。
出宿薄京畿,晨装抟鲁飔。重经平生别,再与朋知辞。
故山日已远,风波岂还时。苕苕万里帆,茫茫终何之。
游当罗浮行,息必庐霍期。越海凌三山,游湘历九嶷。
钦圣若旦暮,怀贤亦凄其。皎皎明发心,不为岁寒欺。
郡民以岁稔刑清相率为斋以报善政永嘉聂从事赋诗纪其事因依韵足成一百言以谢之,宋代,杨亿,
为郡临瓯越,云泉兴未乖。欢谣乏襦裤,归思满荆柴。
偶遂丰年望,潜将乐土偕。流民争襁负,凶党绝椎埋。
精力奸多露,清心政自谐。群生不疵疠,比屋已绥怀。
辄诣金人宇,同修香积斋。漫劳歌邵父,方待拍洪崖。
治行非尤异,传闻及等侪。雕章忽垂赠,属和愧淫哇。
还毡行,宋代,王迈,
老屋数十椽,下湿上又破。无端野狐精,昏夜入为盗。
窃我三重毡,目之为奇货。持以献朱门,曰此堪媚灶。
自余失此物,志意不少挫。苦节凌岁寒,羞颜薄时好。
命义守大闲,潜深仍伏澳。客从北方来,特以吉语告。
旧物将见还,前甑元不堕。余笑与客言,的有此说么。
孔光坐广堂,当局已昏耄。余尝对天仗,正色数渠过。
其心不能容,未免含疾媢。石显在宫闱,威福弄幽奥。
余又疏击之,见面定渠唾。其术方盛行,及此必图报。
客乃宽余心,少安谨勿躁。圣主赦宿愆,仁恩等天帱。
昭相爱善类,德量如海大。谗者害莫成,匪伊毡自到。
未几符其言,客喜相问劳。劝客勿为喜,我且为时悼。
米石三十千,杭人死饥饿。敌寨七百里,淮人共斩剉。
窖雪飞无留,融风扇炎燥。潮汐来无时,民庐陷泥涝。
旱魃肆陆梁,妖禽辄鸣噪。殒星光射人,雨雹威尤暴。
地轴疑翻腾,乾文讶颠倒。昔余出硬语,万死敢一冒。
廷臣诮云狂,相国嫌愈傲。不幸期年间,前言多践蹈。
今居山泽中,日向苍穹祷。一愿雨旸时,田畴足粳
游石盆寺呈蒋殿院兼简余光禄,宋代,郭祥正,
石盆古寺苍崖颠,断碑皴剥无人传。其文仅识隐岩字,御史饱学能推研。
乃是郑董之别号,洛师易节来刺宣。风流直欲继谢守,行春车马时联翩。
红粉行行杏花笑,旌幡烁烁雌霓悬。松声飕飕杂箫鼓,薜围缭绕疑檀烟。
不知身世有轩冕,且将樽酒投林泉。暂时乐事亦难遇,高文大字精磨镌。
可嗟榛棘一藏晦,清风零落三百年。洎逢佳士始珍赏,洗涤尘垢邀神仙。
坐思往迹若梦寐,明河千丈倾辞源。啼鸟至今不避客,上下啾聒两耳边。
山僧搆亭又高绝,群峰叶叶如青莲。崔嵬宝塔挂落日,沆砀冰壶撑钓船。
余公胡为未尝到,美景若此宁弃捐。请携吟笔窥造物,更向云中调管弦。
春溪聚禽图,明代,吴宽,
春溪远发春山中,一夜好雨溪流通。绿波泛涨渺无际,但见桃花千树红。
鸳鸯鸂鶒何容与,散乱中流锦为羽。仓庚独似避游人,去踏花枝落红雨。
草深哺子芳洲晴,叶暗仍闻求友声。展图便有会心处,放棹欲作春溪行。
玄裳缟衣彼何者,为恋高松倚平野。莫论鸿鹄志安知,名字俱标在《埤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