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人间斤斧日创夷,
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
何人解作挂猿枝。
这首诗是苏轼为李世南所画的秋景作品所写。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艺术的赞美和对艺术家才能的钦佩。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艺术家的独特才华。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了秋天的景色。第一句\"人间斤斧日创夷\"表达了人们在自然界中使用斧头和锤子的力量,将原始的自然景观改造成人工的样貌。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来改变世界,塑造美好的事物。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见龙蛇百尺姿\"。这句话中的龙蛇指的是山脉,百尺指的是高耸入云的高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称赞,强调了山脉的雄伟和壮丽之处。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没有人能够真正领略到,因为人们只看到了经过人工改造的景观,而忽略了原本自然的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则表达了诗人对李世南艺术作品的赞赏。诗人认为只有李世南这样的艺术家才能够真正理解并表现出溪山的原始之美,以及挂猿枝的自然景象。挂猿枝是指猿猴栖息的树枝,意味着自然的生态环境。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李世南独特艺术才华的敬佩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艺术家的才华,同时也反思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的局限性。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敏感和欣赏,同时也抒发了对艺术家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醉花阴 夏日小有堂中看邱近夫朱致一叶九来诸子投壶,清代,陈维崧,
满院松风鸣瓦铫,碧净苔阶好。乔木翳新蝉,水槛闲凭,又贴荷钱小。
人间万事何时了,无计除烦恼。激矢跃莲花,出手成骁,暂博天公笑。
挽歌诗三首 其二,魏晋,陆机,
流离亲友思,惆怅神不泰。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
哀鸣兴殡宫,回迟悲野外。魂舆寂无响,但见冠与带。
备物象平生,长旌谁为旆。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霭。
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题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清代,全祖望,
道君皇帝摹捣练,力为张护开生面。秋风远溯白帝城,奎章忽出宣和殿。
风流天子爱閒情,野杵村砧都不贱。完颜国主亦俊人,宅相流传习未变。
明昌御宝何皇皇,瘦金题字犹完善。吁嗟乎天水碧、太师青,均此捣练之声所酿成。
一絇之络四维倾,令我手披东绢不胜情。
淮上微雨寄天隐彦文,宋代,刘敞,
海风吹微云,载雨淮上来。洒埽区宇间,削然无尘埃。
四月虽徂暑,幽襟为之开。思我同心人,閟兹千里怀。
悠悠日巳远,勤勤首屡回。安得乘轻飙,相从孝王台。
宝钟院,宋代,任希夷,
九江渊轮彭蠡东,江汶上下悬石钟。
洪炉大冶见奇怪,千仞硉矹云涛冲。
旁罗簨虡万石从,侧立跂行势飞动。
螭蟠蛇结增层岩,神剜鬼划森幽洞。
有如万钧陈未央,猛兽怒翅将腾骧。
岂同九耳丰山上,欲鸣犹待天雨霜。
南音函胡北清越,未许人人尽幽绝。
小声镗鞳大噌{左口右宏},留与坡仙泛明月。
长风巨浪相吐吞,金镛自奏天然声。
非雷非霆中清浊,龙渊蛟窟惊铿鍧。
献子歌钟景无射,千载寥寥声寂寂。
此石长留天地间,海若冯夷能拊击。
山中书事,明代,李延兴,
图史列坐隅,深居惬幽情。汉上青山多,开轩眼增明。
白鸟烟际来,清风竹间生。抱瓮汲新井,佳蔬有馀馨。
懒散时自适,收书松下行。青苔没屦迹,凉露尚沾缨。
入云问山寺,忽闻疏磬声。
饮马长城窟行,明代,李攀龙,
萧萧山上草,悠悠山下道。长城一何长,远望多悲伤。
远望不如归,游子日依依。依依复累累,涕泣当为谁。
高台知天风,鸿雁知天霜。欲媚更无人,欲去更彷徨。
浮云西北来,我马顾之鸣。愿附尺素书,迢迢东南行。
浮云不可托,素书不可成。十年违室家,安知即平生。
同雪公游千顶纪事十首 其二,明代,释函可,
过桥即是辽阳郭,郭外行过泪已潸。一郡嗷嗷鸿乍集,千年杳杳鹤无还。
才看老女孤坟草,又上前王驻跸山。我倦欲眠依旧土,嶙峋石壁任孤攀。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