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三送客,空复往来情。
野色浩无主,秋风暮独行。
山连长狄国,水过邺王城。
试问式微咏,犹歌怨卫声。
两年来三次送客,往来之情空而复返。
野外的景色广阔无边,却无人主宰;秋风在傍晚时分独自行走。
山脉连绵绵延至长狄国,水流经过邺王城。
试问,这式微的诗歌歌颂,是否仍然唱出了怨恨卫国的声音。
《送客至黎城》描绘了诗人送别客人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客人远行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暗示了人世间的变幻无常和无常的命运。诗人对山脉和水流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诗以问句的方式,探讨了诗歌的作用和意义,传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送客至黎城》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离别时的情感和对客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人生无常和社会飘摇的寓意。山脉和水流的描绘,则是对故乡和国家的深情表达,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关怀和担忧。最后两句诗,以疑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探讨了诗歌的作用和责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词充满了离别情感和对社会动荡的关切,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家园和国家的深情思绪。它同时呈现了诗人对诗歌的思考和责任感,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南门散策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
槐楸阴最茂,秋晚惟空枝。今日晴无风,散步适其宜。
右扶青溪杖,左挟斜川诗。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
清言出正始,不杂世论卑。野僧何处来,成此一段奇。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七章,唐代,苏颋,
西京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镇在天。轩后雾图今已得,
秦王水剑昔常传。恩鱼不似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
愿侍巡游同旧里,更闻箫鼓济楼船。
柿红,宋代,刘攽,
柿红梨紫漫山熟,冷雨萧萧落乔木。东田收谷亩数斛,筑场敛积高如屋。
柴车斑斑黄犊健,丁男肩涧儿指秃。烹猪漉酒乐社神,急鼓悲笳断仍续。
田家此乐何所忧,闾里至老还相收。道傍滞穗如山邱,何处老翁宁有求。
题喻,宋代,赵蕃,
今人藏书务书多,昔人读书病书少。藏书不读竟何用,岁老财供蠹鱼咬。
俞君命意何其贤,藏书读书两相兼。有楼不肯贮风月,名以万卷非徒然。
我今百念空如水,祇有耽书心未死。为君作诗岂无意,一鸱时送从兹始。
题陈山龙祠,宋代,赵孟坚,
白龙生阳山,龙生龙母死。
於何藏斯陈,其说从古始。
岂伊冥邈中,而亦有地利。
季春旬八日,岁岁雨冥晦。
龙下大如柱,万目俨骇视。
谓龙来朝母,人胡不知礼。
邑人严奉供,神宫联梵寺。
龙君与龙母,居中堂殿位。
两庑香火谁,分祀及四子。
山腰有龙湫,泓澄一掬水。
水旱不涸溢,甘冽冷牙齿。
祷雨乞一滴,阖境得沾济。
昔年令君来,沥酒方奠启。
有物蜿蜓见,举体金色被。
巡沿上巾幞,驯狎了无畏。
令君端笏迎,迎入香奁裹。
诞四子如粟,久矣传神异。
逮置湫石边,倏与电俱逝。
或示梦画工,画龙要珠戏。
或载见蜿蜒,跃戏花壶际。
神灵及事怪,龚碑详纪记。
迎享送三辞,上轧骚章丽。
荔子丹蕉黄,罗池未专美。
余来击节诵,金石歌声曳。
迩年又喧传,其说更谲诡。
后殿方落成,将以奉大士。
一夕大风雨,巨石暗飞坠。
高高山顶来,直顿殿堂内。
端然一窦座,不篇亦不倚。
既无绳墨量,谁与安位置。
不知几鬼推,毋乃阴兵徒。
是为鬼龙力,其说信有以。
又云虎新过,泥沙印遗趾。
爬抓大木皮,画画有文理。
海山断不连,四望惟茅苇。
又无穴宅居,此物从何至。
有龙必有虎,神驱理或尔。
不然虎尊龙,墓前来伏跪。
想当清夜月,跟踡跼妥其尾。
谈玄与讯怪,更仆良未已。
笑呼金叵罗,一把诗肠洗。
数酌带微酣,长啸夺双袂。
径直上山巅,惟如履平地。
海神会我心,卷浪雪花沸。
中年脚尚健,有志聊丰喜。
下山猛捉笔,挥扫不停臂。
素壁两三间,掀舞龙蛇势。
和邻几持国景德寺纳凉,宋代,刘敞,
四时急相乘,五月大火中。天地为炽炉,万物皆沸铜。
吁嗟望云汉,长啸怀清风。覆载虽高厚,局蹐似不容。
蚩蚩道旁子,奔走劳厥躬。外以尘土伤,内为利害攻。
狂酲无由濯,势与群物终。安知逍遥游,采真得所从。
宝宇豁高严,剧谈叩真空。虚白从中来,清凉脱樊笼。
惜哉但独乐,不与斯人同。作诗寄妙赏,藐若凌青穹。
依隐或玩世,诡时在不逢。三复金玉音,旷然已发矇。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