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骑马出郊坰,回首寒烟隔郡城。
清涧涨时翘鹭喜,绿桑疏处哺牛鸣。
儿童见少生于客,奴仆骄多倨似兄。
试望家田还自适,满畦秋水稻苗平。
东南骑马出郊坰,
回首寒烟隔郡城。
清涧涨时翘鹭喜,
绿桑疏处哺牛鸣。
儿童见少生于客,
奴仆骄多倨似兄。
试望家田还自适,
满畦秋水稻苗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韦庄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诗人骑马出郊坰(农田),东南方向去郊外游玩。当他回首望去时,看到寒冷的烟雾隔离了郡城,郡城象征着城市的喧嚣和繁忙,而这里的乡村则更加静谧和宁静。
诗中描述了一幅春天的乡村景象:清澈的涧水涨溢时,鹭鸟欢快地抬起头。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桑树丛中,牛群吃着嫩嫩的桑叶,牛鸣声不绝于耳。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一些忧虑和失落。儿童的数量很少,因为很少有人生子。奴仆们骄傲自大,对待人有些傲慢。与此同时,诗人希望他的家田能够回归原来的自然状态,希望稻苗可以平稳地生长。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和宁静的乡村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不足的思考和忧虑。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水龙吟·此花迥绝他花,宋代,李曾伯,
此花迥绝他花,湘中不减吴中盛。疑从太华,分来岳麓,根荄玉井。炬列千红,盖擎万绿,织成云锦。向壶天清暑,风梳露洗,尘不染、香成阵。好似一番雨过,似轻鬟、晚临妆镜。阿环浴罢,珠横翠乱,芳肌犹润。载月同游,隔花共语,酒边清兴。问六郎、凝伫多时,公不饮、俗几甚。
赠巽中,宋代,释德洪,
道人少小来庐山,水光山色供盘餐。坐令山水秀杰气,缭绕胸中成块抟。
我初未识已嗟骇,誇声万口锋刃攒。故人坐上适相值,妙语生我世间欢。
新诗脱口划如霓,奋毫狂赴龙蛇钻。翩翩奕奕出意外,剽然茅屋翻狂澜。
切疑汤休蹲舌底,又疑醉素戏笔端。作诗问君觅奇字,留待老年偎日看。
步虚词十首 其四,唐代,吴筠,
禀化凝正气,鍊形为真仙。忘心符元宗,返本协自然。
帝一集绛宫,流光出丹玄。元英与桃君,朗咏长生篇。
六府焕明霞,百关罗紫烟。飙车涉寥廓,靡靡乘景迁。
不觉云路远,斯须游万天。
除草二首 其一,宋代,刘敞,
昔岁有壮气,耻事一室中。独愿埽万里,指麾走群雄。
少壮意更衰,弃书学老农。羁旅无田园,飘如野间蓬。
徘徊陈蔡间,呰窳见楚风。托足不期广,所存一亩宫。
秋草日芜没,荷锄事儿童。叹息念变化,古人颇固穷。
青州志成薛生重枉报别将诣元美作此为赠,明代,李攀龙,
于越诸生稷下来,梧宫重起读书台。薛君世业推经学,齐客家传让史才。
北海风流天上座,云门秋色镜中开。菰芦更有人相问,为道登龙御李回。
天界社集赋得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二首 其二,明代,卢龙云,
台殿元虚敞,披襟更纳凉。飙含槐柳色,气袭芰荷香。
解阜歌虞帝,清泠快楚王。炎氛俱涤尽,夏日正堪长。
送翟思信同年之任抚州别驾,明代,卢龙云,
夹堤杨柳绿初稠,折赠屏星上道周。历国霜蹄新展骥,出硎莲锷自冲牛。
专城保障资分画,一路风烟净借筹。治行只应全活众,汉庭思拜富民侯。
释褐后以诗代书寄舍弟伟恭,明代,黄淳耀,
崇祯十六载,南宫开选场。当春寇未退,计车颇徬徨。
诏用秋八月,广额登俊良。帝御皇极殿,发策垂天章。
揆日唱甲乙,释褐遵典常。余忝平流进,法得授曹郎。
休假未获请,思亲泪滂滂。今晨南雁飞,数行寄汝旁。
念与汝别时,燂烁侵衣裳。斯文苏陈辈,鹣蟨互携将。
前登三诏岩,慕彼鸿鹄翔。既读客城诗,永怀百鍊钢。
帆力疾脱兔,歘忽过维扬。淮水方暴涨,訇哮雷声长。
长年尽股栗,前有覆水航。河伯丐我命,夺食饥蛟肠。
亭堠孤屹屹,河之水汤汤。上有团团天,下有古战场。
捩舵漕河口,十里一泽梁。下流若地窖,上流若天仓。
毫发一失势,叩头不可禳。渐近梁山泺,饥民恶如狼。
进退正惶惑,闻贼破武昌。故相伏剑死,烝黎堕沸汤。
中夜仰天叹,星月无晶光。我行将安之,鱼烂四海疮。
稍前过任城,济阴遥在望。水木类江表,幽探暂相羊。
传闻寇搪突,独畏孔子堂。想见丝竹声,鲁壁尚洋洋。
上嘉鲁连子,下思马宾王。一死诚倜傥,万言亦琅琅。
陈迹郁连连,清源接幽沧。大都焚荡后,物色难具详。
入都秋萧骚,疾风捲高冈。挂壁略见蠍,鸣篱绝无螀。
余病懒终试,谁使强激昂。友生剧天伦,可惜遽分张。
座主山阴公,风神照岩廊。清冰绝汁滓,大圭不斲方。
赏我金石韵,协以宫与商。知我负烈气,勉以桂与姜。
顾余惭曩贤,公乃韩欧阳。伏睹天子圣,自责如禹汤。
共吺伏四罪,荧惑移灾祥。临轩徕茂异,皇盼为悦康。
惕息朝士内,曷以赞虞唐。眠食今粗安,酒釂三四觞。
赤侧渐辞去,借贷聊充囊。最苦羸马头,蹀蹀尘沙黄。
闭户学罄折,出户旋已忘。顾惟倔强姿,不耻沟壑僵。
安得弃生平,如彼转粪蜣。所以公卿门,干谒竟未尝。
馀外顺坎流,不用强论量。亲前虽奉书,苦语总遮藏。
汝为从容说,慎勿使悯伤。时方抡史才,储国之梠梁。
争门或迮指,此态岂可当。我欲拂衣归,赍持一月粮。
旧路不可行,匹马从东方。吴雪虽苦寒,不敌蓟北霜。
预畜明灯檠,照我髭鬓苍。一言先语汝,努力学佐王。
黥刖谋补息,如我事已忙。泚笔再三叹,沾襟涕淋浪。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