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行年过耳顺。
蓬鬓萧疏,人道犹风韵。
领略风光元有分。
赏心又喜烧灯近。
薄雪初消寒欲尽。
词馆多闲,时得陪英俊。
莫讶连朝为酒困。
老子行年过耳顺。
蓬鬓萧疏,人道犹风韵。
领略风光元有分。
赏心又喜烧灯近。
薄雪初消寒欲尽。
词馆多闲,时得陪英俊。
莫讶连朝为酒困。
诗的开头以自称“老子”来表达作者年事已高,但心境却安详顺遂。他的头发已经稀疏,但依然保持着一种风韵。在这个年纪,他更加能够欣赏周围的美景,体验到美的存在。作者在烧灯之下欣赏着美景,心情愉悦。虽然初春的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但严寒即将结束。他在词馆中闲适自得,有时还能与才子们一起共享美酒。
这首诗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写出了作者年事已高的心境。他对自己的外貌变化并没有过多的抱怨,反而发现自己仍然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他在岁月的洗礼下,更加能够欣赏和领略风光之美,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更深的感悟。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心境和欣赏美景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中的“烧灯近”一句,暗示着作者的夜晚烧灯作文,这是一个古代文人常见的情景,也是表达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和对人文环境的热爱。词馆中的“英俊”,指的是才子们,也是作者在词馆中交流思想的伙伴。整首诗以自嘲和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词在表达作者自身情感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诗词的形式,许有壬将自己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传达给读者,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游山五题·游大峒山,宋代,余靖,
十里松桧风,万仞斗峭壁。
阳崖雷自奔,阴壑雪犹积。
势争衡霍雄,地控楚越扼。
胡为千载间,名未光图籍。
物乃因人彰,闻人於在昔。
不逢巢许高,箕山亦顽碧。
我今共游览,逍遥非俗格。
剧论穷古今,玄谈叩虚寂。
攀萝蹑孤峰,和云坐幽石。
濯缨清泠泉,留为不朽迹。
次韵和杨叔恬赠郑秘丞,宋代,刘攽,
纬萧弃明珠,龟手安絣漂。浮生每殊涂,吹万亦异窍。
传剑不成显,谈舌无与掉。圜冠岂误身,儒术真寡要。
岁时不我与,壮年更稚少。白发绿鬓多,班班已盈照。
安排慕无闷,推命独孤笑。趋愚甘就迂,遣累稍夷峭。
嵯峨天门开,事业寄周召。登贤如弗及,得士故颇料。
乃知古犹今,孰有贺随吊。寸善曾不遗,有功辄先调。
骅骝自西极,翠羽出丹徼。黄钟陋巴歈,文鼎嗤畚筱。
况闻丘园秀,得以虚名钓。唯忧有道卷,莫敢后时诮。
食苹鹿相呼,在鹤鸡群叫。饭牛歌何哀,筑岩貌惟肖。
顾予乃迷方,黥劓谁与疗。章甫期适越,风帆欲逾峤。
敦敦乐瓢箪,耿耿甚荧耀。聊欢龟曳涂,犹畏牺入庙。
同声邈难期,僻陋常耳剽。逢君独欣然,夙昔共明诏。
屡闻诸侯辟,复见尚书召。奈何竟栖栖,尘土翳光曜。
西山悲采薇,鼎食归洒削。飞将不得封,重侯付嫖姚。
新篇一何工,大巧全众妙。上言道路勤,山海穷听眺。
次述畴昔游,弁髦迨冠醮。下云厌屡空,藜藿甘咀嚼。
英贤困奇蹇,为善谁复劭。譬如饮洪钟,伟量乃能釂。
郑公亦全材,大厦方䆗窱。珉瑶谢尺璧,丝管让清啸。
同当鹄翻云,肯为鱼在
次韵朱子厚九月十一日见寄三首 其三,宋代,俞德邻,
冷雨凄风万木飞,年来世事不胜悲。青山白水新安道,云梦绿林夔府诗。
耆旧飘零今有几,乾坤翻覆政缘谁。鬓丝一夜三千丈,甚矣吾衰如此衰。
义役谣,明代,李存,
八都安仁最下都,易水易旱生理无。奉公往役名主首,半是摘箬担柴夫。
或因苗麦仅升斗,或忝殷实元空虚。千中得一称上户,土赤聊当辰砂朱。
五更饭罢走画卯,水潦载道归来晡。夫丁木物诸琐碎,每以附近先供需。
课程茶酒率倍开,所取盐米何锱铢。逃粮逃金不待论,职田子粒尤难输。
公家督促过星火,唯听捶挞生虫蛆。几年辛苦垤容蚁,一界了毕锅游鱼。
间逢令宰贤恤者,苏息无术空嗟吁。省府郡帖一朝下,义逊得许从乡闾。
徐君更是好义者,率以公正人争趋。同时共事数君子,但有赞协无次且。
出多出少由厚薄,若小若大皆欢愉。支吾纵广非独力,佽助能几咸安居。
移东走西可免者,那上趱下归谁欤。不闻隳突到鸡狗,但觉和睦安犁锄。
愿依此举更坚久,美事无以三年拘。
题乡先生卓季新龙山别业卷,明代,黄仲昭,
龙山风景足徜徉,况是林峦接故乡。万顷松云当户暝,一天花雨入帘香。
荷锄烟陇春阳动,散帙晴窗月色凉。浮世氛埃飞不到,分明一段辋川庄。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