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
卜居青墩。
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
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
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拿舟晚。
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小序说“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甲寅岁为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这年八月,词人自礼部侍郎(即春官)出知湖州,九月二十一日到任。乙卯岁为绍兴五年。这年二月,被召入朝为给事中。六月,词人借病辞职,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实际上只领祠禄闲居,卜居青墩,立秋后过了三日便离去。“锁闼”,指宫殿门上镂刻的连琐图,这里代指宫门,因给事中供职处在宫殿中,故云。青墩是一小镇,在湖州之南,据《一统志》云:“在桐乡县北二十五里,与湖州这乌镇止隔一水。”把小序中的事实考察清楚,这首词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此词的特点是采用赋体。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风格,但词中多用比兴,很少用赋。在一些长调慢词中因为要讲究铺叙,有时也用赋,但必须与比兴结合起来,单纯用赋的现象极为少见。
词的上阕所写的词人在乙卯岁从南宋首都临安回到青墩时沿途所见所感,内容与小序后段完全一致。
从临安到青墩,一路上水光山色,使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词人不写两岸低垂的绿柳,不写长满田地的庄稼,偏偏抓住池塘里的荷花尽情描绘,这除了出于自己的爱好以外,还因为时间是在“立秋后三日”。荷花最富有季节的特征。此刻词人借病辞职,从临安出来,船行水上,只见池塘里荷花盛开眼前景色开阔,心胸为之舒畅,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感。“三日”是写实,从临安到青墩,水路约需三日行程。“秋塘”点季节与时间,用语精炼而又准确。“平度”二字,写出了舟行的平稳,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舒畅。小船在荷塘的水面上慢慢滑行,这境界的确非常美。词人在临安住了很多日,都市的烦嚣,政务的冗忙,人事的倾轧,使他感到厌倦、烦闷。这一次来到在自然中,一腔烦闷,被大自然景色所清洗,顿时烟消云散。因此他不禁吟道:“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风雨洗新秋。”“病夫因病”,连用二病字,颇耐吟味。使人一时难以解开,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云:“绍兴五年六月丁巳,给事中陈与义充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与义与赵鼎论事不合,故引疾求去。”所论何事,宋史无考。然赵鼎当时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陈与义与他观点不合,可见是出于政见上的分歧。
词中自称“病夫”,其实不过是“引疾”,不是真正有病。所谓“因病得来游”,表面上象是暗自庆幸,实际上是聊以自嘲,内心藏有难言的痛苦。语言直而委婉,质而见巧,从而刻画了词人内心痛苦而外貌旷达的自我矛盾心理形象。
词人下阕离开眼前,描写过去。假使按照赋体的写法,紧承上阕,照直写去,便觉平铺起伏,意味淡然。可是这里词笔略一宕开转折起伏,回忆起去年出知湖州时,路过此处的情景,意味淡然,现在感觉到峰回路转,出现另一番境界。“去年”,即小序中所说的甲寅岁。因九月二十一日到任,时值“秋抄”,故词人恨拏舟已晚,拏舟:谓牵舟,这里指乘船。因为秋末登舟,故途中所见,唯有败叶残荷。一个“空”字与前面的“长恨”相呼应,表达了无限怅憾的心情。
从词情发展上来说,是一跌。但达到了改变词的平铺的结果无起伏“今年”二句,词笔又拉回来写乙卯岁奔赴青墩的情景,径承上阕意脉,抒发此时感情。从词情来说是一扬。在这一跌一扬之中,词人的种种感情变化,矛盾心理便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沁人心脾。
“今年”一句与上阕“病夫”一句遥相呼应。意义有两点一是“感谢”皇帝准他病假,让他奉祠(领受祠禄)卜居青墩。二是反映了词人受到“一路繁花”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倾吐了对美好景色的一腔热爱。然而联系上阕“病夫”一句来看,其中应准有所寄托。
白敦仁《陈与义年谱》引此二句按曰:“盖有怨于赵鼎也。”怨赵鼎是一方面,而支持赵鼎的是高宗赵构,词人表面上是感恩,实质上不可能不怀有对高宗的不满。古诗常常讲究美刺,在词中虽然不常见,但结合词人当时遭遇来看,此词似乎含有一种讽喻,不过比诗更为委婉罢了。
昔人评陈与义诗,常常是“两句景即两句情,两句丽即两句淡”,“又有一句景对一句情者,妙不可言”(见方回《桐江集》卷五)。说明他在艺术结构上很讲究匀整、对称,讲究情景搭配,浓淡相宜。细审此词,也很富有这种特色。它的上阕,前两句着重写景(或事),后两句着重抒情。即以后两句而言,前一句是着重抒情,后一句着重写景。当然,“一切景悟,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似乎难以截然分开,但大体上也应有所区别。例如“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这句主要是写蒙蒙细雨洒向大河的水面情况,当然也应该洒向秋塘上的荷花,洒向词人的船篷。这景色给人以朦胧之感。句前加上“更值”二字,就把词人的感情贯注进去,仿佛这细雨也洒向词人的心田,带来阵阵清凉。词的下阕,也是一句情,一句景,而结尾“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一句,也是把情人与景溶合到一起,表现了舟行时词人的欢快之情。盛开的荷花,本为无情之物,此刻却把词人一直送到青墩,这是用拟人化的方法形容荷花的连绵不绝。它给读者的感觉,宛如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所写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不同的是一个写“一路繁花”,一个写“两岸猿声”而已。
此词节奏明快,格调轻松,并在豪放中透露出微蕴沉郁之感。黄升《花庵词选》评陈与义词时说:“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也就说他的词风非常像苏轼,如果以此词和东坡的词(波声拍枕长淮晓)相比,读者就会更加深信不疑。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壶中天·六叠韵和晚晴看梅花 其六,清代,黄之隽,
先春欲吐,便琼瑶一色,铺为庭宇。林下水边装点惯,雅称高人门户。
翠羽轻风,玉鳞斜月,索笑都成趣。澹寒滋味,竹炉汤茗初煮。
遥识鹤径风漪,岚光塔影,一种孤山坞。幸不折来伤岁暮,几片雪花齐舞。
姑射神人,罗浮仙子,与寿阳公主。依稀不见,且寻香处疏处。
【双调】燕引雏,元代,张可久,
张氏玉卿
莹无暇,淡妆何必御铅华,妖姿映雪强如画。素手琵琶,天仙第一家。荆山下,连城价。香欺瑶草,艳压琼花。
雪晴过扬子渡坐江风山月亭
雪晴初,金山顶上玉浮屠,题诗风月无边处。身在冰壶,天然泛剡图。西津渡,南归路。茶香陆羽,梅隐林逋。
据江即事
挂诗瓢,骑牛闲过问松梢,不知世上红尘闹。花掩云巢,乌纱纻袍。桐君药,严陵钓。山椒暖翠,沙嘴寒潮。
陪孙之翰太傅登成都楼,宋代,张俞,
龊龊古之人,伤心广陵废。
遂弦芜城歌,半夜一挥涕。
蕙纨随草衰,藻黼归尘翳。
魂石敛邱封,歌堂从水逝。
薰光杳沈灭,吞根徒千岁。
我怀吴蜀国,祸乱若符契。
目览台城墟,心感君王世。
干戈日驰逐,狼虎争吞噬。
山河实天堑,城阙巍地肺。
霸力不久炎,倏忽如焚薙。
空余万雉城,岌倚寒云际。
麋鹿玩苹阴,狐狸栖棘卫。
江汉含呜咽,岷峨抱迢递。
荒村烟花遥,落日寒风厉。
因知市朝人,自古悲兴替。
寄马竹冈,宋代,张埴,
竹冈先生一世贤,如何断我百十弦。
苦哉几枕黄鹤梦,天风吹到吴江边。
先生手提绿玉鞭,跨驴与我说去年。
梦中记得去年别,缚鸡提酒送上船。
明年奇章观前泊,捩手烹鸡持酒酌。
饱歌醉舞插梅花,几夜月中记说着。
谁知相逢刘太史,拭目云烟新落纸。
便从太史使之年,恁时祗谓黄河底。
书王欢喜斯文寿,嘱下楚云楼上酒。
菊花九日是明朝,遥望长眉三稽首。
单颜徒以盗失邑被谴赦令复官喜而有诗次其韵,宋代,沈与求,
千里风雷起放臣,反骚端欲陋灵均。宦情遽逐鹏程远,喜气犹惊鹊语新。
它日钟鱼应落梦,半生尘土未酬身。会须更整青云步,往事当令问水滨。
扈从谒陵十咏 其八 龙池锡宴,明代,倪谦,
水殿筵开对碧峰,大官颁赐拆黄封。方壶缥缈环三岛,灵瀑铿锵喷九龙。
在镐昔闻同岂乐,奔流今见总朝宗。幸逢上巳当修褉,分得恩波似酒浓。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