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佚名(两汉)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宿昔一作:夙昔)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0

诗文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诗文注释

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远道:远行。

宿昔:指昨夜。

觉:睡醒。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媚:爱。言:问讯。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乐府民歌是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通常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中国古代征役频繁,游宦之风盛行。野有旷夫,室有思妇,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思妇怀人诗。这些诗表现了妇女们独守空闺的悲苦和对行人的思念,大多写得真毕动人。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沂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关于诗题的由来,《文选》五臣注说:“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

该诗的作者问题,历来有争议。《文选》李善注云:“此辞不知作者姓名。”《玉台新咏》则以为是汉蔡邕所作。当代也有人从该诗的韵律、声律的角度分析,及对蔡邕创作情况的观照,说明该诗的作者与蔡邕并无关系,而是东汉之前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诗。

诗文简析

《饮马长城窟行》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称“饮马行”。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蕴含深意。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全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然而才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

第二层只有两句,“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在这一层中,运用了起兴和对比的手法,写女子寒门独居,表现其孤独和凄凉的感情。

最后一段,情节发生了转折。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者样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国传统妇女“闺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

《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是写思妇怀念在远方行役的丈夫的。《盐铁论》中说:“今天下一统,而方内不安。徭役远,内外烦。古者,过年无徭,逾时无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而长子不还,父子忧愁,妻子咏叹,愤懑之情发于心,慕思之积痛骨髓。”这首诗就是汉代这类社会现实的反映。正如汉乐府诗的其他优秀作品一样,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继承和发扬《诗经·国风》的优良传统,善于选择典型事件,揭示社会现实。

佚名

佚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míng,亦称无名氏。意思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另外,佚名也指不愿透漏姓名的人。

其他诗经

烟霞洞四首 其四

烟霞洞四首 其四,元代,丘处机,

海曲山河洞府低,蓬壶阆苑海东西。仙人玉女时游集,不许桃源过客迷。

51

鹧鸪天 其四

鹧鸪天 其四,近现代,沈祖棻,

塘外轻雷梦未惊,羽书空费墨纵横。无情野草妨来往,解意垂杨管送迎。

怜晚照,付春酲。尊前先计去时程。自知不是秦楼侣,一任鸾笺负旧盟。

50

雨述三篇 其二

雨述三篇 其二,元代,揭傒斯,

近闻闽中瘴大作,不间村原与城郭。全家十口一朝空,忍饥种稻无人穫。

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风清若蓬岛。不见前年东海头,一夜潮来迹如扫。

53

送顾文海司马

送顾文海司马,清代,刘宗洙,

小试山城拂袖归,甘棠一树带朝晖。风流刺史留清泽,俊逸参军换野衣。

五柳阴浓凭寄傲,七弦韵好可忘机。江干正击苍生望,肯把勋猷老钓矶。

62

前有猛虎行

作者:孙绪(明代)

前有猛虎行,明代,孙绪,

前有猛虎后有蛇,血吻怒目声呀呀。狂飙落木山欲裂,山中白骨纷如麻。

宁使蛇有足,莫使虎有翼。蛇虽添足竟何为,虎如有翼谁堪敌。

山林虎猛亦怕死,终岁不敢入城市。君不见城中猛虎垂饥涎,吮民膏血不怕天。

58

宿安上人

宿安上人,宋代,梅尧臣,

胥裴喜我至,冒雨夜出城。灯前相对语,怪我面骨生。

为言憔悴志,因意多不平。亦见子颔须,长黑已可惊。

知子有所立,毛发随世情。子心且如旧,后辈苦前轻。

44

临高台

作者:曹丕(魏晋)

临高台,魏晋,曹丕,

临台行高。

高以轩。

下有水。

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

当尽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

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

雌不能随。

我欲躬衔汝。

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

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

六里徘徊。

68

感怀二首

作者:高翥(宋代)

感怀二首,宋代,高翥,

漂泊南州又过年,恰如杜子客鄜川。

酒堪度日难为醉,诗怕伤时未可传。

店舍无烟兵火后,街坊有月试灯前。

荒凉古驿闻吹笛,老泪纵横落枕边。

42

白鹤词 其十

作者:赵佶(宋代)

白鹤词 其十,宋代,赵佶,

玉宇沉沉瑞雾开,香风未断鹤徘徊。奇姿会与青田别,定是仙人次第来。

79

蒲中杂咏 种学轩

作者:赵鼎(宋代)

蒲中杂咏 种学轩,宋代,赵鼎,

诗书千亩浩从横,蚤岁勤劳费笔耕。纨裤儒冠定谁饱,年年妻子笑谋生。

14

依韵和萧惟申检法同年

作者:陆佃(宋代)

依韵和萧惟申检法同年,宋代,陆佃,

老骥如龙久屈盘,追风消得用金鞍。即今将相多同榜,自古神仙有法官。

病起纵惊秋鬓改,诗成犹伴夜珠寒。他时直上三千里,愿看云天一整翰。

79

和后唐王仁裕舍人留题自然观

作者:冯山(宋代)

和后唐王仁裕舍人留题自然观,宋代,冯山,

黄鹤仙音久寂然,嘉陵江上碧峰端。惟馀寂寞烟霞馆,空老阴森桧柏坛。

药灶绕行云彩动,诗牌吟拂玉声寒。虚无踪迹何须问,自有清名不死丹。

43

天道吟

作者:胡宏(宋代)

天道吟,宋代,胡宏,

一气安然不强为,大强先去少强随。

本来把定真消息,不是迂愚却是谁。

20

和程适正见赠二首 其一

和程适正见赠二首 其一,宋代,李昭玘,

壮岁干名幸起家,十年蹭蹬一长嗟。凭陵初托风前鹢,淘汰终随浪底沙。

没得玄机问黄檗,却将齐物付南华。感君怜我贻佳句,一段秋光照晚霞。

18

放船

放船,宋代,敖陶孙,

柳边放船试南风,扬溪荷花能艳红。

一川云锦步不尽,我舟正在繁香中。

午天无云青脉脉,枕舷哀歌醉脱帻。

更将绿叶穿碧筒,欲臣屈卮奴太白。

风前一笑玉尘横,蜻蜓侧翅潜鱼惊。

骑马遗人多内热,此叹勿语长安城。

须臾客醉船亦醉,信流一抹西村外。

翁媪负墙樵牧奔,拾薪供茶初不记。

还家鼻息撼四邻,阆风接梦疑非真。

清游何时记三人,臞庵与弟拙乡陈。

24

至日忆山中客

作者:谢翱(宋代)

至日忆山中客,宋代,谢翱,

山村云物外,至朔闰年愁。独客语茅屋,樵人共白头。

驿花残楚水,烽火到交州。欲隐裂裳帛,春来重结裘。

4

开元天宝杂咏 游仙枕

开元天宝杂咏 游仙枕,宋代,萧立之,

一枕仙游足自娱,萧然清思离尘区。十洲三岛经行处,知有岷峨剑阁无。

7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二首 其一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二首 其一,元代,元好问,

天门笔势到閒閒,相国文章玉笋班。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

67

合欢带

作者:仇远(宋代)

合欢带,宋代,仇远,

令巍巍、一段风流。看情性、忒温柔。记得河桥曾识面,雨凝晴、欲问还羞。沈吟半晌,蝉敧舞鬓、莺涩歌喉。到黄昏饮散,□虽未语,心已相留。纱窗低转,红袖同携,随花归去秦楼。酒力难禁花易软,聚眉峰、点点清愁。瞋人笑语,朦胧娇眼,?鬌扶头。醒来时、月转西厢,隔窗犹听箜篌。

91

点绛唇 其一 咏海棠

点绛唇 其一 咏海棠,元代,张弘范,

醉脸匀红,向人无语誇颜色。一枝春雪,犹染嵬坡血。

庭院黄昏,燕子来时节。芳心折,露垂香颊,羞对开元月。

8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