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低户夜无声,月色笼寒照不明。
灯火渐催迎早岁,绿窗愁杀近啼莺。
玉衡低户夜无声,
月色笼寒照不明。
灯火渐催迎早岁,
绿窗愁杀近啼莺。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景象。玉衡指的是星宿,低户夜无声表示夜晚非常寂静。月光笼罩下的寒冷夜色使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灯火逐渐燃起,预示着新年即将来临。然而,靠近绿窗的愁思却令人痛苦,近在咫尺的啼莺的声音也使人心生怅惘。
这首诗词通过对寒冷夜晚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夜晚的寂静和月光的冷漠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氛围。灯火逐渐燃起,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但是绿窗处的愁思却让人感到沉重。这种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使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常。近在咫尺的啼莺的声音更加凸显了这种孤寂和无奈的情绪。
整首诗词以寒冷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思考和感慨。它让读者在寂静的夜晚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唤起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思考。同时,这首诗词运用了意境的营造和音韵的运用,给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美感。
皇甫涍(1497-1546)字子安,号少玄,江南长洲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除工部主事,官至浙江按察使佥事。好学工诗,颇负才名,著有《皇甫少玄集》。
【双调】夜行船 百岁光阴百,元代,马致远,
百岁光阴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京兆安汾叟赴辟临洮幕府南舒李君自画阳关图并诗以送行浮休居士为继其后,宋代,张舜民,
古人送行赠以言,李君送人兼以画。自写阳关万里情,奉送安西从辟者。
澄心古纸白如银,笔墨轻清意潇洒。短亭离筵列歌舞,亭亭諠諠簇车马。
溪边一叟静垂纶,桥畔俄逢两负薪。掣臂苍鹰随猎犬,耸耳駏驴扶只轮。
长安陌上多豪侠,正值春风二三月。分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主人举杯苦劝客,道是西征无故人。殷勤一曲歌者阕,歌者背泪沾罗巾。
酒阑童仆各辞亲,结束韬縢意气振。稚子牵衣老人哭,道上行客皆酸辛。
唯有溪边钓鱼叟,寂寞投竿如不闻。李君此画何容易,画出渔樵有深意。
为道世间离别人,若个不因名与利。红莲幕府尽奇才,家近南山紫翠堆。
烜赫朱门当巷陌,潺潺流水绕亭台。当轩怪石人稀见,夹道长松手自栽。
静锁园林莺对语,密穿堂户燕惊回。试问主翁在何所,近向安西幕府开。
歌舞教成头已白,功名未立老相催。西山东国不我与,造父王良安在哉。
已卜买田箕岭下,更看筑室颍河隈。凭君传语王摩诘,画个陶潜归去来。
刘永年部署清燕堂,宋代,刘敞,
汉庭谋帅用诗书,丞相今来握虎符。帐下偏裨皆缓带,军中谈笑亦投壶。
故开广榭宜高会,自有清泉入座隅。三辅衣冠献谣俗,五陵豪侠壮规模。
椎牛酾酒捐长日,急管哀弦舞艳姝。射取天狼作乾豆,莫推卫霍擅西都。
贼平贺本路史仓良叔弥忠四首 其一,宋代,王迈,
实地从来着脚安,好脩纕蕙更纫兰。贵游淡似孤寒士,达宦贫于初品官。
医国名方留肘后,忧民心事集眉端。浮荣过眼同归尽,独鲁灵光耐久看。
刘元翁索赋雩都孙氏梅轩,宋代,张埴,
冰天叫镝交西湖,断桥鹤去迷烟芜。
清时水月日入弄,欷嘘三十余年无。
秋声一夜生寥廓,晨门喜堕云吕啄。
江南所少非秀才,谁信泰山今不索。
庭前皴树占百弓,相与岁寒为春风。
嚼烂楚人二十五,对花一笑千愁空。
世间佳境本有数,更有玉堂在何处。
大庾曾长老瞒欺,旁皇不敢窥门户。
主人轩上即送申,飞香射影到幅巾。
雪龙背上暗摸索,何如满身也带梨花树下云。
送耿少府,宋代,郭祥正,
白沙岸上相逢时,困倚栏干醉似泥。忽然听君诵新作,酒肉顿觉寒风吹。
今朝邂逅芜江涘,大轴蒙贶东城诗。雷惊电掣露怪变,山崩海泻能扶持。
令人壮观不知己,倦翼欲接青云飞。逸驾固当出尘滓,胡为一命东南驰。
洞庭波澜洗天吼,衡岳葱苍挂南斗。穷幽历险诗魂醒,不倦青衫困趋走。
屈原贾谊杜子美,白骨荒丘今在否。款骑瘦马一吊之,满眼斜阳入疏柳。
诗成寄我慎勿迟,侧望阳春活残朽。暂时离异何足论,酩酊江楼一樽酒。
钓台歌,明代,周是修,
一夕湘沅春水来,浩浩荡荡无际涯。手携童冠二三子,直登落日钓鱼台。
钓台之古清尘埃,绿杨白石荒苍苔。钓台之幽散花竹,断崖绝壁何崔嵬。
风潭百顷鱼龙走,海上万叠烟云开。周宗相业嗟已矣,汉代客星安在哉。
空馀高隐垂纶处,风帆沙鸟相迟徊。渡头人尽遥天暝,东山片月如飞镜。
渔船浦屿火初明,僧寺林塘钟已静。长漠漠,山云浮,长悠悠,江水流。
人生几何奈易老,昨日红颜今白头。富亦不须乐,贫亦不须忧。
道大小天地,义重轻王侯。有酒即合就君饮,饮即醉,不醉至死不肯休。
谁能更问名与利,自今辜负钓台游。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