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船杨柳下,听鸣蝉、薰风小新堤。
正烟F950露蓼,飞尘酿玉,第五桥西。
遥认青罗盖底,宫女夜游池。
谁在鸳鸯浦,独棹玻璃。
一片天机云锦,见凌波碧翠,照日胭脂。
是西湖西子,晴抹雨妆时。
便相将无情秋思,向菰蒲深处红衣。
醺醺里,半篙香梦,月转星移。
放船杨柳下,听鸣蝉、薰风小新堤。
正烟露蓼,飞尘酿玉,第五桥西。
遥认青罗盖底,宫女夜游池。
谁在鸳鸯浦,独棹玻璃。
一片天机云锦,见凌波碧翠,照日胭脂。
是西湖西子,晴抹雨妆时。
便相将无情秋思,向菰蒲深处红衣。
醺醺里,半篙香梦,月转星移。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景色,以及诗人对美景的感受和思考。诗中通过描写放船、杨柳、蝉鸣、薰风等景物,展现了西湖的宁静和美丽。诗人通过描述烟雾中的露蓼、飞扬的尘土,以及桥上的宫女夜游,营造了一种宫廷般的华丽氛围。诗人在湖上独自划着玻璃船,远远看到了青罗盖底的景色,这里可能指的是西湖上的一座亭子。他看到了天空中的云锦,水中的波浪和水草,还有阳光照射下的美丽景色。诗人将这些景色与西湖的美女(西子)相联系,描绘了她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抹上雨后的妆容。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思念之情,希望能与心爱的人一起欣赏湖中的红衣菰蒲。
这首诗词以华丽的描写手法展示了西湖的美景,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湖光山色的宁静和美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杨柳、蝉鸣、薰风、露蓼、飞尘、青罗、玻璃等,使整首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情相融合,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
诗中还融入了对美女的描写,将西湖美景与西子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美景,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爱情的向往和无奈。整首诗词以宫廷般的场景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华丽而浪漫的氛围,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华丽的意象,展现了西湖的美景和人文风情,同时抒发了对自然美和爱情的向往。读者在诗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思念,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宋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浪漫追求。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余往汉上清修白鹿二老送至龙牙作此别之,宋代,释德洪,
因法相逢亦一时,云泉所至共娱嬉。怪君追送不辞远,知我从来未有期。
酝造离愁成独笑,欺凌秋色有新诗。阎浮掌上诃梨勒,去住休缠爱见悲。
虎尾溪,清代,阮蔡文,
东螺虎尾之分派,北流西折而联界。去年虎尾宽,今年虎尾隘。
去年东螺乾,今年东螺浍。大宗盛时支子依,支子若强大宗坏。
馀流附入阿拔泉,虎尾之名犹相沿。阿拔之源阿里山,虎尾之源水沙连。
譬如兄弟阋墙变,却于异性共周旋。水有源头木有本,不信但看棠棣篇。
陈可复为予写戴笠图赋诗四首 其四,元代,虞集,
舍却乡人驷马车,老身全不要人扶。云霄一羽山头杜,风雨孤村海上苏。
薄命长镵随积雪,多情破帽落轻乌。莫围玉带垂朱绂,此是先生戴笠图。
瓦亭联句,宋代,苏舜元,
阴霜策策风呼虓,羌贼胆开凶燄豪。赤胶脆折乳马健,汉野秋穟黄云高。
驱先老尪伏壮黠,裹以山壑鬼莫招。烽台屹屹百丈起,但报平安摇桔槔。
喜闻羸师入吾地,主将踊跃士惰骄。神锋前挥拥胜势,横阵立敌俱奔逃。
不知饵牵落槛阱,一麾发伏如惊飙。重围八面鸟难度,相顾无路惟青霄。
地形窄束甲刺骨,眦裂不复能相鏖。弃兵衮衮令不杀,部曲易主无纤嚣。
恸哭皇天未厌祸,空同无色劲气消。狂童得志贱物命,陇上盘马为嬉遨。
苍皇林间健儿妇,剪纸沥酒呼嗷嗷。将军疾趋占葬地,年年载柩争咸崤。
朝廷不惜好官爵,绛蜡刻印埋蓬蒿。三公悲吟困数败,车上轻重如鸿毛。
白衣壮士气塞腹,愤勇不忍羞本朝。重瞳三顾可易得,亮辈本亦生吾曹。
穷居哀牢厌咄咄,岁月奔激朱颜凋。当年请行大明下,今日颓堕思南巢。
阳羡溪光逗苍玉,尺半健鲫烟中跳。便欲买田学秧稻,不复与世争锱毫。
奈何三世奉恩泽,肯以躯命辞枯焦。
以知出处系大义,一饭四顾情如烧。贺兰磨剑河饮马,颈系此贼期崇朝。
归来天下解倒挂,玉色蔼蔼宸欢饶。笔倾江河纸云雾,叹颂天业包陶姚。
壬午九日士资自广运铁南雄归途过家士贽士赟有诗因用韵,宋代,萧立之,
惊心节物首重回,尚觉昏云黯未开。旧向醉馀狂客帽,今犹健在倒莲台。
菊如杜老开偏晚,客胜后山期不来。碌碌阿奴俱在目,剩锄菘韭种蒿莱。
木兰花慢·赋召魂九辩,元代,元好问,
赋召魂九辩,一尊酒,与谁同。对零落栖迟,兴亡离合,此意何穷。匆匆。百年世事,意功名、多在黑头公。乔木萧萧故国,孤鸿澹澹长空。门前花柳又春风。醉眼眩青红。问造物何心,村箫社鼓,奔走儿童。天东。故人好在,莫生平、豪气减元龙。梦到琅琊台上,依然湖海沈雄。
咏怀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
吏道苦烦促,田野多欢娱。平生少年日,汎览遍群书。
言论慕古哲,寤寐忆黄虞。念载事尘役,道路空踟蹰。
意气寡所谐,亲朋日以疏。风波殊未已,安得骋良图。
不如谢羁勒,息驾返吾庐。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