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太守赵持挽诗

忆驱千骑过田间,充国年耆鬓未斑。

遗事剧谈黄阁老,旧游追记玉门关。

横槎只道南通海,妖梦那知夜裂山。

宿将如今几人在,稍听鼙鼓涕先潸。

0

诗文简析

《横州太守赵持挽诗》是宋代周必大所作的一首诗词。

诗文赏析

忆驱千骑过田间,

我回忆起往昔征战的场景,

横州太守赵持率领着千骑军马穿过田野。

充国年耆鬓未斑。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鬓发仍未见斑白。

遗事剧谈黄阁老,

他留下许多英勇事迹,成为黄阁老的谈资。

旧游追记玉门关。

他回忆起过去的旅行,追忆起玉门关的情景。

横槎只道南通海,

他曾乘坐横槎船,以为航行的是南海。

妖梦那知夜裂山。

但他不知道那是一场幻梦,夜幕下山峦破裂。

宿将如今几人在,

如今,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将领们还有几人?

稍听鼙鼓涕先潸。

听到战鼓声,泪水先行涌出。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横州太守赵持的往事和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怀旧之情。赵持作为一位年迈的将领,他在诗中回忆起过去的战斗和旅行经历,同时也提及了他与黄阁老的交往。通过描述赵持的感受和情感,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思念和对战友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现实中宿将们的去世和作者的悲伤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情感的抒发。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其他诗经

丛芳榭得句

作者:弘历(清代)

丛芳榭得句,清代,弘历,

曲廊回抱疏轩敞,阶俯琳池波泱漭。缭以纱疏碧且虚,延爽障寒幽复朗。

宴息四序无不宜,怛春花镇含芳蕤。风栏雨埭氤氲际,月宇雪窗澹荡时。

摛藻发思真契妙,一岁之中曾几到。今来憩即今年初,却笑何须亟营造。

92

题陶灿文引觞自酌图七首 其四

题陶灿文引觞自酌图七首 其四,清代,王家枢,

我欲希高蹈,世外访桃源。呼儿狎猿鹤,课仆扰鸡豚。

白云塞洞口,红雨乱溪村。不如来饮酒,花下好开尊。

52

梦游河津遇苏石水醒识其状

梦游河津遇苏石水醒识其状,明代,曹于汴,

梦里逢知友,怜予髭白生。草茵相枕藉,村酿若生平。

惜去马鞍解,伤时襟泪横。龙门冈阜上,乍醒使人惊。

44

和微之

作者:韩维(宋代)

和微之,宋代,韩维,

庭讼萧然昼景清,每因闲暇接耆英。

言诗屡奉从容论,对酒常怀淡泊情。

解秩尚思嵩峤色,入朝还听禁钟声。

怜君壮岁多留滞,不尽鹏搏九万程。

6

晚次陵口

作者:厉鹗(清代)

晚次陵口,清代,厉鹗,

绿遍千村叫杜鹃,余寒犹未脱吴绵。暮云青草夹冈埭,春水小风陵口船。

旧事六朝残梦外,客程十载夜镫前。白头不奈间愁搅,拟向空门问老禅。

69

西江月(席间次潘文叔韵)

西江月(席间次潘文叔韵),宋代,郭应祥,

妙句春云多态,丰姿秋水为神。慕潘应有捧心颦。谁是相看楚润。
试问甜言软语,何如大醉高吟。杯行若怕十分深。人道对花不饮。楚娘、润娘,维扬二妓。昔人诗云:“楚润相看别有情。”

26

【正宫】端正好 金钱问卜

【正宫】端正好 金钱问卜,元代,刘庭信,

香尘暗翠帏屏,花露冷鲛绡帐,闷恹恹画阁兰堂。愁云怨雨风流况,都蹙在

眉尖上。

【滚绣球】俏风流窈窕娘,俊庞儿浅淡妆,扫蛾眉远山新样,穿一套藕丝衣

云锦仙裳,带一别珠珞索玉项牌。翠氍毹宝串香,打扮的一桩桩停当,步瑶阶环

玎。溶溶月色浸朱户,寂寂花阴付粉墙,春色芬芳。

【倘秀才】展玉腕把春纤合掌,恰便似白莲蕊初生在这藕上,高卷珠帘拜月

光。碧梧摇碎影,红药吐狂香,正红稠绿穰。

【滚绣球】启绿窗离了绣房,博山炉把香来拈上,办着片志诚心祷告穹苍,

低低的念了一会,深深的拜了四方。转秋波又则怕外人偷望,则为咱正青春未配

鸾凰。甚时得遇乘鸾客?何日相逢傅粉郎?审问个行藏。

【倘秀才】磨着定乌龙墨向端溪砚傍,援着管玉兔笔写在罗纹纸上,恰便似

破八卦桃花女计量。五行推造化,六甲定兴亡,沉吟了半响。

【呆骨朵】厮琅琅的把金钱掷下观爻象,却怎生单单单拆拆拆阴阳?恰数着

坤偶乾奇,摆列着天三地两。用神有天喜临,主令的财官旺,便做道是李淳风不

顺情,那一个袁天罡肯调谎。

【货郎儿】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我将这金钱仔细细推详,恰

离了湖山侧,早来到会宾堂。

【脱布衫】明滴溜月转西厢,锦模糊花暗东墙。何处也花烛洞房?那里也锦

衾罗帐?

【小梁州】昨日个孔雀屏开绛蜡光,花吐银。早间灵鹊噪回廊,蛛丝儿放,

滴溜在宝钗傍。

【幺篇】卦爻儿端的无虚诳,莫不是会双星日吉时良?这的是好事成从天降,

佳期准望,何必再斟量?

【醉太平】打叠起麻衣百章,《周易》《归藏》,下工夫想绣个锦香囊,则

在这香盒儿里供养。准备着梨花月底双歌唱,杏花楼上同玩赏,再不支菱花镜里

巧梳妆,眠思梦想。

【煞尾】眠思梦想,悲楚凄凉,再不去花月亭前烧夜香。

【南吕】一枝花秋景怨别

金风送晚凉,玉露消残暑,素蟾光皎洁,丹桂影扶疏。鬼病揶揄,空把光阴

负,暮秋深天气肃,寒浸罗襦,一阵阵相思透骨。

【梁州】凄凉境一遭儿摆布,相思阵十面埋伏。那些儿感起我这伤情处。乱

纷纷残花病菊,滴溜溜败叶凋梧。疏刺刺风摇翠竹,淅零零雨洒荒芜。意痴痴感

叹嗟吁,冷清清一弄儿萧疏。怕的是枯荷缺处添黄,衰柳凋时减绿,丹枫老也涂

朱。对对,付付。支吾过白日离愁去,淹的早碧天暮。咚的黄昏一声鼓,好教我

魂魄全无。

【骂玉郎】愁来愁到无穷处,割不断愁肠肚。撇下这病身躯,割舍了魂灵向

梦里寻他去。梦和魂休间阻,魂和梦却对付,天也与人一个囫囵的做。

【感皇恩】呀,原来是梦境虽虚,暂时完聚。半成不就梦儿单,半明不灭灯

儿暗,半死不活影儿孤。画檐间玎玎追魂的玉马,戍楼上点点滴滴索命铜壶。

钟声罢,砧声切,雁声无。

【采茶歌】雁儿,往常时趁程途,盼江湖,且是的悲悲切切语喧呼。今夜毛

团为甚不言语,知他你那答儿里错下了断肠书。

【尾声】惊回残梦添凄楚,无奈秋声最狠毒。风声忧,雨声怒,角声哀,鼓

声助。一声听,一声数,一声愁,一声苦。投至的风声宁,雨声住,角声绝,鼓

声足。又被这一声钟撞我一口长吁,则我这泪点儿更多如窗外雨。咏别

凤台宝鉴分,锦瑟冰弦断。丹青歌扇歇,金缕舞衣宽。娇凤雏鸾,愁与闷难

思算,闷和愁几样般。百千张锦纸花笺,一万枝霜毫象管。

【梁州】写不尽海来深闲愁荏苒,天来高离恨弥漫,眼交光景愁无乱。海棠

红瘦,扬柳眉攒。丁香未结,梅子先酸。下香阶独立盘桓,怕黄昏鸦噪林峦。上

上灯对影成双,下下帘和谁作伴?开开窗对月团。美满,旧欢。胸中锦绣三千

段,心剔透,性和暖。比掷果知音不姓潘,表正容端。

【骂玉郎】兰堂失却风流伴,倦刺绣懒描鸾,金钗不整乌云乱。情深似刀刃

剜。愁来似乱箭攒,人去似风筝断。

【感皇恩】口则说应举求官,多因是买笑追欢。从今后鸳梦儿再休完,鱼书

儿都休寄,龟卦儿也休钻。离愁万般,心绪多端。芳草迷烟树,落花催雨点,香

絮滚风团。

【采茶歌】阳台上路盘桓,蓝桥下水弥漫。倚楼一倚一心酸,空忆当时花烂

熳,可怜今夜月团。

【尾声】蝇头风月如堆卵,鸡肋恩情似滚丸。枕上余香被窝中春暖,有人知

无人管。往常时信音通直恁情欢,到如今鸾信少雁书稀鸳梦短。春日送别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寸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

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梁州】锦机摇残红扑簌,翠屏开嫩绿模糊。茸茸芳草长亭路,乱纷纷花飞

园圃。冷清清春老郊墟,恨绵绵伤春感叹,泪涟涟对景踌蹰。不由人不感叹嗟吁,

三般儿巧笔堪图。你看那蜂与蝶趁趁逐逐,花共柳攒攒簇簇,燕和莺唤唤呼呼。

鹧鸪,杜宇。替离人细把柔肠诉,愁和泪一时住。不由我相思泪如雨,怎教宁耐

须臾?

【骂玉郎】叫一声才郎身去心休去,不由我愁似铁、泪如珠,樽前无计留君

住。魂飞在离恨途,身落在寂寞所,情递在相思铺。

【感皇恩】呀,则愁你途路崎岖,鞍马上劳碌。柳呵都做了断肠枝,酒呵难

道是忘忧物?人呵怎减的护身符?早知你抛掷咱应举,我不合惯纵的你读书。伤

情处,我命薄,你心毒!

【采茶歌】觑不的献勤的仆、势情的奴,声声催道误了程途。一个大厮把的

忙牵金勒马,这一个悄声儿回转画轮车。

【隔尾】江湖中须要寻一个新船儿渡,宿卧处多将些厚褥子儿铺。起时节迟

些儿起,住时节早些儿住。茶饭上无人将你顾觑,睡卧处无人将你盖覆,你是必

早寻一个着实店房里宿。

86

用广陈君以画徵题

作者:张衡(两汉)

用广陈君以画徵题,两汉,张衡,

陈君昨从江右归,元龙豪气如虹霓。清晨访我叙契阔,手持锦轴徵余题。

远山近山凡几簇,三两人家住溪曲。酒旗摇曳朝日晴,渔舟来往烟波绿。

属玉鵁鶄聚暖沙,疏篱老屋带烟霞。竹边有客烧新笋,林下何人扫落花。

景趣无穷来宛转,一抹岚光见平远。斯图精致非寻常,妙笔原知归北苑。

君家旧住桥子东,森森乔木含清风。颍川世系年应远,使节勋名孰与同。

君视黄金犹土苴,好画如逢不论价。何当乘兴去相寻,索看新收古名画。

51

辨道歌

作者:苏轼(宋代)

辨道歌,宋代,苏轼,

北方正气名祛邪,东郊西应归中华。

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

黄河流驾紫河车,水精池产红莲花。

赤龙腾霄惊盘蛇,奼女含笑婴儿呀。

十二楼瞰灵泉洼,华池玉液阴交加。

子驰午前无停差,三田聚宝真生涯。

龟精凤髓填谽谺,天地骇有鬼神嗟。

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

肠中澄结无余祖,俗骨变换颜如葩。

哀哉世人争齿牙,指伪为真正为哇。

轻肥甘美形骄奢,谲诡诈妄言矜夸。

游鱼在网兔在罝,一气顿尽犹呕哑。

余生所托诚栖槎,九原枯髀如乱麻。

胡不断众如镆邪,空与利名交撑拏。

胡不腾踏如文騧,可惜贪爱相漫洿。

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哗。

何须横议相疵瘕,众口并发鸣群鸦。

安知聚散同鱼虾,自缠如茧居如蜗。

日怀嗔喜甘笼笯,其去死地犹猎豭。

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到惊井蛙。

乌轮即晚蟾影斜,吾时俱睹超云霞。

66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

作者:陆游(宋代)

舟过会稽山下因系舟游近村迨暮乃归,宋代,陆游,

六十齿发衰,岁月如逝波。

秦王酒瓮边,知复几经过?欣然舍画楫,仄步扪青萝。

一径入幽谷,四面闻樵歌。

白云忽破碎,翠木相荡摩。

潋潋春塘满,柳阴戏双鹅。

浮生百忧中,此乐顾岂多。

日暮吾其归,已恐烂斧柯。

22

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

作者:陆游(宋代)

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宋代,陆游,

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

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

高皇试剑石为分,草没苔封犹故处。

将坛坡陀过千载,中野疑有神物护。

我时在幕府,来往无晨暮。

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舖。

雪中痛饮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兔。

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

孤儿寡妇雠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

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

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

国家未发度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

对花把酒学酝藉,空辱诸公诵诗句。

即今衰病卧在床,振臂犹思傋征戍。

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82

无客

作者:陆游(宋代)

无客,宋代,陆游,

今日了无客,翛然麈柄闲。

砚涵鸲鹆眼,香斮鹧鸪斑。

木落风初劲,云低雨尚悭。

西湖未暇到,卧看曲屏山。

58

寄题程元成纷事山居三咏·葵心堂

寄题程元成纷事山居三咏·葵心堂,宋代,杨万里,

人笑戎葵定自痴,不愁曦景蚕兼迟。

便令隔雾光难到,也则倾心苦为谁。

卫足平生非我志,向阳一点只天知。

话头试问伯休父,休父丹衷便是葵。

89

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

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宋代,刘孝孙,

义方曾榜旧亭名,子已为郎典要城。身服上恩今日显,诏符前语是人惊。

正如伯起鳣堂兆,兼胜于公驷阀荣。试问繁江诸父老,诗书何似宝金籯。

25

早朝

早朝,唐代,冯延巳,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
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
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
圣寿南山永同。

76

寄赵漕

作者:张栻(宋代)

寄赵漕,宋代,张栻,

想得昭潭上,儿童夹道迎。

皇华今日使,竹马旧时情。

梅蕊冬前拆,山光雨后清。

使君桃李客,当为驻车旌。

84

新雁二首 其一

作者:刘敞(宋代)

新雁二首 其一,宋代,刘敞,

逢时志万里,非为稻粱谋。眇眇江汉阻,萧萧霜露秋。

知机自有素,侧翅莫多愁。风起浮云暮,空看片影流。

21

章华台

作者:刘敞(宋代)

章华台,宋代,刘敞,

楚子志方盛,筑台临章华。度高累百寻,计产逾万家。

参差蔽日月,焕烂生烟霞。侍酒皆列侯,佐欢尽名娃。

嬉游未云乐,荆棘纷已芽。奈何竭民力,用此为盗誇。

蔓草匿颓基,长风卷飞沙。废兴若纠缠,故老犹咨嗟。

85

不受暑亭

不受暑亭,宋代,马之纯,

驱车曾向暑中来,望见尘襟已豁开。

袅袅羊肠知几折,亭亭凤翅与俱回。

渭川沮洳何如此,佛国清凉亦快哉。

久坐不禁清雾湿,却须酒力唤春回。

80

谢淮西吴提举

谢淮西吴提举,宋代,郭祥正,

瘦马徐行三百里,扑扑黄尘眼双眯。手携簿法趋使台,惟恐瑕玼烦摘指。

蓝衫戚戚走廊庑,与坐抚循颜色喜。琅琅先诵荆州吟,醉来捉住鲸鱼尾。

如今无复气凌云,垂首低徊逐泥滓。须臾又忘按察尊,罗列壶觞瞰池水。

圆荷翻风碧玉软,幽鹭得鱼团雪起。正当烦暑浩如秋,更听高谈清入髓。

君臣会合前世无,朝廷万事图新美。甲花照日御营寒,胡命悬丝朔风里。

自嗟虽老力未衰,命未遇知甘摈死。南山射虎竟残年,不得封侯亦徒尔。

感君欲引西江波,涸辙行将脱蝼蚁。功名成就须报恩,莫道江南无壮士。

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