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昆同唱第,短世不堪言。
生晚欣亲炙,谦撝过抚存。
里门重拥篲,秀野祗空园。
零落西归藁,谁能作九原。
总领户部杨公挽诗,
朝代:宋代,
作者:曹彦约。
内容:二昆同唱第,
短世不堪言。
生晚欣亲炙,
谦撝过抚存。
里门重拥篲,
秀野祗空园。
零落西归藁,
谁能作九原。
这首诗词是曹彦约致敬已故的户部尚书杨公的挽诗。诗人以悼念之情表达了对杨公的敬佩和怀念之情。诗中抒发了对短暂而无常的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杨公在晚年得到家人亲近和朋友关爱的欣慰之情。诗人也表达了对杨公谦逊和为人宽厚的赞美,以及对杨公的居所和花园的凄凉和荒废之感。最后,诗人以对杨公追思之情,希望他能在西方的九原(指九原山,古代传说中的人间仙境)找到宁静和安宁。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对杨公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思考。通过反思人生,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感慨。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含蓄而含义深远,诗句简洁而富有意境。诗人通过对杨公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唤起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引发读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感慨。同时,通过对杨公居所和花园的描写,诗人也展现了岁月无情和世事无常的主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杨公的赞美、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居所的描写,传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它以简约而含蓄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人情的深刻洞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破阵子·菩萨丛中惠眼,宋代,辛弃疾,
菩萨丛中惠眼,硕人诗里娥眉。天上人间真福相,画就描成好靥儿。行时娇更迟。劝酒偏他最劣,笑时犹有些痴。更著十年君看取,两国夫人更是谁。殷勤秋水词。
答谢咨议诗,南北朝,谢灵运,
玉衡迅驾,四节如飞。急景西驰,奔浪赴沂。英华始玩,落叶已稀。
惆怅衡皋,心焉有违。
告离甫尔,荏冉回周。怀风感迁,思我良畴。岂其无人,莫与好仇。
孰曰晏安,神往形留。
感昔戎行,远暨西垠。黾勉于役,不敢告勤。尔亦同事,契阔江濆。
庶同支离,攘臂解纷。
鸣鹄在阴,自幽必显。既曰有声,因风易演。逶迤云阁,司帝之典。
蔚彼遗藉,如莹如洗。
齐仲善交,在久弥敬。自我之遘,一遇而定。于穆谢生,以和缮性。
有言属耳,有文在咏。
寡弱多幸,逢兹道泰。荷荣西荒,晏然解带。剪削前识,任此天籁。
人既遇矣,何惧何害。
搔首北眷,清对未从。瞻云累叹,思□御风。良愿易违,嘉乐难逢。
微我无衣,温凉谁同。
古人善身,实畏斯名。缘督何贵,卷耀藏馨。九言之赠,实由未冥。
片音或重,玙璠可轻。
送余子寿暂回上饶,宋代,韩淲,
寻常五六月,弄泉南涧幽。微步匝山影,馀凉抚茶瓯。
低回金辇尘,固为升斗谋。虽无啼饥阻,扪腹已白头。
汗浆走弊舆,漫刺何所求。看君已通籍,合上东观游。
弦歌指秣陵,袖手远急流。又乘舶䑲风,严滩理还舟。
寄谢我猿鹤,行藏尽悠悠。
庆梅州刘侯修葺程乡学宫落成 其一,宋代,林陶,
孰不为邦,孰守其乡。如被锦衣,昼行辉煌。侯曰上恩,曷敢弭忘。
何以报之,俾民向方。言葺泮宫,于乡有光。
宣圣南面,珠旒衮章。十哲侑坐,群贤缋廊。六斋分列,小学峙傍。
谈经议道,春祠秋尝。我侯戾止,率由典常。
闇訚诸生,振鹭来翔。诗书礼乐,游息修藏。勉尔行业,为时俊良。
毋毁于随,毋嬉于荒。三岁大比,用宾于王。
次韵和叔问古风送曾吉甫提刑,宋代,程俱,
梦觉纸窗白,幽禽语匆匆。传呼动林野,楚歌已三终。
故人忽在眼,四牡来城东。闭门雀可罗,绕舍森蒿蓬。
如何不我遗,臭味固所同。昔别全盛日,华戎文轨通。
岂意丧乱后,晤言复相从。知君饱新得,敬慎过南容。
肃然气深稳,隐如匣藏锋。向来夸夺境,变灭毗岚风。
访旧半鬼录,荣衰等虚空。顾我老且病,齿摇头欲童。
念子方颍脱,如锥出囊中。会如金仆姑,犀兕贯七重。
光华得肤使,周咨广尧聪。黠虏将革面,天方诱其衷。
皇明并日月,尘雾不得蒙。遄归侍帏幄,海岳增深崇。
傥因东飞翼,一访白发翁。时哉不可失,决去如惊鸿。
参赞紫岩刘公有旨取回京用行在八月末予以祭告先之渡江作此奉赠,明代,湛若水,
中秋秋高天气清,珠斗倒挂银蟾明。普照妍媸无遁形,圣人建极泰阶平。
用意忠厚何含弘,衮衣东归众所荣。留后直向斗边行,予夙骏奔江北征。
不得离筵唱渭城,江水千寻不尽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