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无逸中秋风雨

病攻我剧声摩垒,月避人深目眯糠。

一盏浊醪如许障,诸余不容苦思量。

0

诗文译文

病情加重,我剧烈呼吸声碰撞在心头,

明月躲避着人们深深的目光眯缝。

一杯浑浊的酒像障碍一样,

其他的事物都无法令人心思较量。

诗文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风雨的景象,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困扰。诗中的病痛使得诗人的呼吸变得剧烈而困难,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助。明月则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它躲避着人们深深的目光,似乎也在回避诗人内心的苦闷。诗人把一杯浑浊的酒比作了一道障碍,意味着他无法抵御外界的困扰和烦恼。在这样的环境下,其他的事物都无法引起诗人过多的思考,他只能默默承受内心的痛苦。

诗文赏析

《和陈无逸中秋风雨》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困扰和痛苦。通过描述病情的加重和呼吸声的碰撞,诗人将自己的身体状况与外界的风雨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明月作为诗人心灵的寄托,与人们深深的目光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一杯浊醪的比喻,使诗人的困扰和痛苦更加形象和深刻。整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传达了诗人内心真实的情感和境遇,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鸣。

其他诗经

钱叔宝七十岁宴为文沽所役忽忽不暇存故人除夕把盏始悟叔宝七十诞辰遂成一律烧烛书之亦不暇辨为何语也

钱叔宝七十岁宴为文沽所役忽忽不暇存故人除夕把盏始悟叔宝七十诞辰遂成一律烧烛书之亦不暇辨为何语也,明代,王世贞,

今年今日汝七帙,明日明正又一年。海屋春偷寒意入,骊珠月向晦时悬。

碧桃送实符同至,苍柏将图酒并传。手理蠹鱼千万卷,可能三度蚀神仙。

66

即事并写和质弟诗呈似

即事并写和质弟诗呈似,宋代,许及之,

新绿愔愔长茂材,嫩流漠漠养深苔。一梭金影缗蛮过,半缬花光剥啄来。

槛竹鸣边垂粉箨,池萍缺处落肥梅。閒中偏得园林趣,更觉清和意象开。

22

定寨望洋

定寨望洋,清代,陈书(桃源人),

定军山上定军寨,放眼望洋气壮豪。潮汐去来沧海阔,帆樯迢递碧天高。

卦亭久见閒兵叠,鹿港多看集贾艘。幸际太平登眺日,安澜全不涌波涛。

96

过九江二绝似同舟诸游好 其二

作者:王褒(明代)

过九江二绝似同舟诸游好 其二,明代,王褒,

层峰断岸见涵城,风景依稀灞上营。最恨春来长是客,新莺细柳不胜情。

97

啖蟹又病

啖蟹又病,清代,全祖望,

侬家东海上,束发餍霜螯。一旦能为厉,从今慎所遭。

不关尔雅咎,还戒毕公饕。谁说飞仙秘,长生漆漫劳。

55

菩萨蛮·沉沉朱户横金锁

菩萨蛮·沉沉朱户横金锁,唐代,冯延巳,

沉沉朱户横金锁,

纱窗月影随花过。

烛泪欲阑干,

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

千里香屏梦。

云雨已荒凉,

江南春草长。

49

纪危

作者:刘敞(宋代)

纪危,宋代,刘敞,

四月河水湍,怒风复相乘。维绝柁亦摧,舟人废其能。

中流急回环,顷刻不可胜。性命委自然,岂知所依凭。

堤旁多聚观,失色气崩腾。孰不愿引手,而乏钩与绳。

嗟我亦天幸,既危乃复兴。追思方厄时,汗出如洗冰。

侧闻前此者,覆溺已屡曾。此事通为邦,长民可以惩。

因书作长诗,俾不忘战兢。

73

寄萧高风

寄萧高风,宋代,罗公升,

义气凌秋日,高怀亘海云。

古人如取友,天下独逢君。

暑退颜何似,书疏梦却勤。

木瓜何以报,明月为君分。

70

江城梅花引·相思无处著春寒

江城梅花引·相思无处著春寒,宋代,刘辰翁,

相思无处著春寒。傍阑干。湿阑干。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想见夜深村鼓静,灯晕碧,为傍人,说上元。是花是雪无意看。雨摧残。雨摧残。探春未还。到春还、似不如闲。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不惜与君同一醉,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

60

次韵昌甫别后所寄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昌甫别后所寄,宋代,韩淲,

居山更入山,百事不相关。只有猿狙外,更无鸡犬间。

渊泉得沿濯,岩岫要跻攀。最是高人语,时容见一斑。

48

水调歌头 和吴秀岩韵

水调歌头 和吴秀岩韵,宋代,程公许,

驼褐倚禅榻,丝鬓扬茶烟。谁知老子方寸,历历著千年。

试问汗青馀几,一笑腰黄萦梦,我自乐天全。出处两无累,赢取日高眠。

八千里,西望眼,断霞边。弁苍苕碧,随分风月不论钱。

执手还成轻别,何日归来投社,玉海得同编。经世付时杰,觅个钓鱼船。

54

闻富郑公少时随侍至此读书景德寺后人为作祠堂因跋余旧诗后以自嘲 其一

作者:韩驹(宋代)

闻富郑公少时随侍至此读书景德寺后人为作祠堂因跋余旧诗后以自嘲 其一,宋代,韩驹,

藤床瓦枕快清风,破闷文书亦漫供。乡信未传霜后雁,羁怀生怯晚来钟。

淹留已办三年计,流落应无万户封。犹有壁间诗句在,他时谁肯写尘容。

54

论诗三十首 

论诗三十首 ,元代,元好问,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15

论诗三首 其二

论诗三首 其二,元代,元好问,

诗肠搜苦白头生,故纸尘昏枉乞灵。不信骊珠不难得,试看金翅擘沧溟。

21

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

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元代,吴师道,

处世五十年,寡嗜仍少病。天与两目光,炯炯素清净。

前年翳生左,赤脉欻交横。审因察其源,五色非所竞。

学书信夙习,耽读亦本性。虽于二事切,未必致兹證。

从来不解饮,杯勺强酬应。积毒根胃肠,标表发昏瞢。

针刺争杂施,流血和泪迸。丹砂与空青,数市窘赀罄。

栀檗动盈筐,日啖不论命。重氛幸全扫,馀眚时一盛。

荏苒三载间,视眺犹未莹。偏盲亦何害,忌者遂相庆。

惟兹二三友,为我忧怲怲。许君屡贻书,力劝宜习静。

损读复省思,默坐但微瞑。心肾上下居,火实以水胜。

炎炎降不怒,行之久自定。殷勤柳与张,有便常致讯。

为言医法难,俗师慎毋听。一朝得奇药,千里转持赠。

缄封谨视护,述语颇详竟。开罂异香发,著箸金膏凝。

试之累旬日,奇效他莫并。感之欲次骨,报尔无照乘。

我生未见道,绝尘悦犹瞠。眊焉惭训言,亦岂中未正。

扶持谢诸公,磨刮完两镜。渐惊容衰老,谬忝小邑令。

乡山杳在望,归船行可榜。把卷欣复适,看云远相映。

挥弦送孤鸿,飘然动高兴。从令没暮齿,不复忧伥伥。

永怀何能忘,临风寄孤咏。

23

秋日过景光禄墓二首 其二

秋日过景光禄墓二首 其二,元代,李溥光,

金天一代盛豪华,梦断槐安事可嗟。破冢荒寒无发主,断碑零落在谁家。

颓垣斜日围秋草,宰树西风集暮鸦。閒客不堪来吊古,摩挲翁仲看苔花。

6

访李鳌峰别驾于西台遍观胜景乐而有作六首 其四 面壁亭

访李鳌峰别驾于西台遍观胜景乐而有作六首 其四 面壁亭,明代,湛若水,

九年面壁须忘壁,到了忘时又著忘。忘与不忘真体见,山风吹动薜萝裳。

54

与云静野钟冲宇同携用扇韵

与云静野钟冲宇同携用扇韵,明代,张子翼,

山中何意亦冠裳,携手临歧觉话长。马渡晴桥冲野色,兔分仙桂摘秋香。

云翻石峒经瑶草,珠探骊龙得夜光。二妙相逢缘不浅,石渠今有汉文章。

40

癸酉新秋二首 其一

癸酉新秋二首 其一,明代,赵完璧,

玄运不自巳,清秋暗迫来。金风轧烦暑,爽气溢楼台。

世事全如梦,韶华半不回。馀光更几许,相赏莫相猜。

56

挽郭州判

挽郭州判,明代,黄仲昭,

佐县才华众所钦,重看佐郡慰民心。一时品藻归清誉,几树甘棠蔼绿阴。

枳棘忽惊丹凤老,松楸长锁白云深。宦途喜有承家子,奕奕声光动士林。

7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